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样的 五十步的人真的有资格嘲笑百步的人吗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样的 五十步的人真的有资格嘲笑百步的人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64 更新时间:2024/2/8 0:16:15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战国时期,孟子与梁惠王魏罃有过一次著名的谈话。

梁惠王又叫魏惠王,是魏国的第三代国君。魏罃继位时,魏国经过魏文侯魏武侯两代君主的精心治理,正在进入鼎盛阶段,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称霸者。魏罃将都城从安邑迁都大梁,因而人称梁惠王。梁惠王在位期间,重用名将庞涓,使得魏国实力大增。

然而,庞涓陷害同学孙膑,梁惠王不知其中的利害关系,置之不理。孙膑装疯从魏国逃脱后来到齐国,成为一名将领。孙膑随即率领齐国军队两次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国军队,魏国因而走上了下坡路。及至后来,魏国相继遭到秦国和楚国的打击,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梁惠王在与孟子谈话时,正是国家治理一帆风顺之际,不免有些沾沾自喜,自吹自擂,认为自己如此用心、辛苦,百姓却没有什么增加。孟子是何等人,最看不惯骄傲自大的国君。在他的心目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君的地位最低。因此,就不免要给他泼一泼冷水。

孟子说了一番话:“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知道梁惠王喜欢打仗,就以打仗来作为比喻。他举了一个例子,打仗时,一方丢盔弃甲逃跑,有的人逃跑了50步,有的人逃跑了100步。逃跑50步的嘲笑别人逃跑了100步,这是怎么样呢?

梁惠王不知是计,说:“50步怎么能嘲笑100步呢?大家都是逃跑,一样一样的。”

于是,孟子就告诉他,既然如此,就不要与邻国比百姓的多少,而是要采取实质性的好政策,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才能达到天下归心的目标。

此后,一句成语“五十步笑百步”诞生了。其实,如果叫较真的话,在春秋时期打仗,逃跑50步的人,还真有资格嘲笑逃跑100步的人。

要讨论这个问题,就得说到春秋时期的打仗。

我们知道,所谓春秋,即东周的前半段。春秋共有100多个大小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几乎都是由东周分封出去的,国君不是周天子的家人就是亲属。因此,诸侯国之间有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关系。当诸侯国之间不得不发生战争时,不会“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杀个你死我活,而是彬彬有礼,充满仪式感。

在打仗之前,一方要送战表到另一方,约定时间地点开战。在战表里,要说明我为什么要跟你打仗,你多么多么卑鄙无耻,我多么多么正义爆棚,这叫师出有名。当然,战表里的用词肯定不会这么粗鲁,而是引经据典,谦虚恭敬。被挑战的一方,则要设宴招待挑战的一方。宴会上要奏乐,送战表的使者要答谢。

到了约定的时间,双方来到约定的地点兵戎相见了。由于时间地点已经约好,后来名将们经常使用的埋伏、偷袭、声东击西、围魏救赵之类的战术,统统都没有用武之地。为了避免影响老百姓种田,打仗的战场一般选择在两国之间的边疆,荒无人烟的地方。因此,战场又被称为“疆场”。

打仗之前,双方要排好队列,摆好阵型,之后就可以开战了。按照战场礼仪,如果一方没有排好队列,摆好阵型,另一方是不能率先进攻的。

在泓水之战中,宋襄公亲自率领大军与楚军作战。楚军渡河时,宋襄公哥哥目夷劝他趁机进攻楚军,但宋襄公拒绝了。楚军渡过河,正在排列成阵,目夷又建议宋襄公发号施令开始进攻,可宋襄公还是没有这样做。当楚军排好阵型后,宋军才与之作战。由于楚军具有优势的兵力、旺盛的士气、有利的地理条件,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在战斗中负伤,第二年就因伤而死。

在这里,宋襄公很好地遵守了战场礼仪,却被后来人嘲笑了2000多年。难怪有人说“人心不古”……

既然是打仗,那么总有一方会吃败仗。春秋时期,当一方败退后,另一方一般不会追击,点到为止。如果实在要追击,也不会超过50步。这样一来,逃跑50步的士兵,还处于战场中,不算撤离战场。只有逃跑50步以上,甚至跑了100步,这样才算安全。

所以,逃跑50步的人,真的有资格嘲笑逃跑100步的人。

【参考资料:《孟子·梁惠王上》等】

标签: 春秋五十步

更多文章

  • 在交通和通信都不方便的古代,朝廷是如何发放官员俸禄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俸禄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发放俸禄的方式,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交通和电子技术发达的今天,领工资是一件十分便利快捷的事,1张银行卡、1个网银账号,足不出户轻松搞定。但是,古代不仅没有转账支付等方式,交通又不发达,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要把俸禄发到遍布全国的官员手上,无疑是个大工程。那么,古时的政府到

  • 西晋门阀士族制度下,寒门子弟孙秀是如何当上大臣的?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秀,西晋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秀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西晋门阀势力割裂寒门弟子的仕途之路西晋时期,以权谋立国的司马氏为了防止自己家族重蹈曹魏的覆辙,大力提倡“仁孝”立国,推行“崇儒兴学”,通过大力推广儒家思想加强自己的皇权。在人才选拔上,推行孝廉察举制,即主要通过举孝

  • 康熙晚年为何难以选择继承人 康熙最后为什么会选择胤禛人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继承人

    还不知道:康熙继承人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次被废,一直到六十一年康熙去世这十年间,康熙被立储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对于如何立储,立哪个皇子为储这些重大问题,他无时不在考虑,但又常常推翻自己的想法。直到临死前一年,才最终确立了皇位继承人。二废太子之后

  • 明朝的江北四镇是谁?他们都做过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明,江北四镇

    很多人都不了解江北四镇,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四镇由来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九,刚刚坐上龙椅,还是监国身份的朱由崧下令开会,他要商讨军情,建立南明的防线。虽然朱由崧开会的理由是“商讨军情,建立防线”,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朱由崧要干的事情,不过是论功行赏、要犒赏那四个有拥立之功的将军罢了

  • 康熙为何对曾经喜爱的长子胤褆产生了反感呢!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胤褆

    康熙的太子,即皇二子“胤礽”,但是因其有篡权夺位之举,故被康熙两立两废。康熙五十一年十月,胤礽第二次被废,被永远禁锢于咸安宫,虽然事后有很多人多次建议复立胤礽,但康熙都未允许。而这个时候,康熙的各位皇子们便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开始使尽浑身解数,企图成为康熙的继承人选。于是,一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

  • 秦始皇看好扶苏吗?他为何一直没有确立扶苏继承人的位置?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扶苏,秦始皇,胡亥

    扶苏真是秦始皇属意的嗣君人选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朝二世而亡,绝大部分喜欢“情义故事”的历史爱好者都会将罪责归到赵高这个阉人身上。 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这一场骇人听闻的沙丘政变让他成为了大秦帝国灭亡的始作俑者。这个从《史记》

  • 才华横溢的韩愈脾气有多大?一言不合就辞职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韩愈

    贞元十五年(799年),宣武军节度使去世,在其幕府工作的韩愈成了无业游民。正在他为养家糊口而发愁时,老相识张建封送来聘书,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韩愈满心热情地投入新工作,结果第二天就被浇了一盆冷水。工作章程繁多,越看越不对劲,等他看到自己的具体工作时间时彻底爆发了—每年九月到次年二月,每天一早就得上班

  • 历朝历代的彩礼都是怎样的呢?宋朝还需倒贴?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王莽

    周代早就确立了一套完整的婚礼制度,其中规定彩礼只需用币五两,天子及诸侯的彩礼也十分简朴,不过比平民多了一块玉而已。但到了西汉,国力大增,早期象征性的彩礼更注重经济价值。上层人士的彩礼高得吓人,比如王莽娶个媳妇需“黄金两万斤”。皇室的做法无疑带动了百姓对高额彩礼的追求,百姓娶妻也需用一万钱。而像东方朔

  • 金国的铁浮屠那么的厉害 后金为什么不敢使用他们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金国,铁浮屠

    很多人都不了解金国铁浮屠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写在前面:“浮屠”是塔的意思,古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铁浮屠”的意思就是铁塔一样的骑兵,是一种“人马俱装”的重骑兵。两宋时期,铁甲重骑兵仿佛是一种“时尚”在这个历史时期中,重型护具在各族之中非常流行。辽国有“铁林军”,西夏有“铁鹞

  • 清朝时的赌神刘学询,他的一生都有哪些传奇经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刘学询

    “大清赌王”刘学询12岁时就在家中挂出“不扫一室”的条幅,“扫天下”的雄心壮志展露无遗。他还有个绰号叫“刘三国”,即“文可华国,富可敌国,妾可倾国”,一生叱咤风云,纵横白道、红道、黑道与官场、商场、战场,他的“投资”方式也相当另类。刘学询与张之洞、岑春煊、李鸿章等历届两广总督的关系都不错,其中关系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