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不一般的二皇子:奇怪的中国皇位接班“老二定律”

不一般的二皇子:奇怪的中国皇位接班“老二定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19 更新时间:2023/12/9 15:29:29

在中国历史上,有个奇怪的定律:凡是皇上次子,也就是老二继承皇位,绝对“不平庸”——不是非一般的明君,就是非一般的混蛋。

关于非一般的明君,有千古一帝唐太宗、仁君宋太宗为例;至于非一般的混蛋,隋炀帝杨广等比比皆是。

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那些“老二”们决不“平淡无奇”,这是为什么?

我以为这是由封建王朝政治两方面的游戏规则决定,一个是显规则,另一个是潜规则。

显规则就是血缘政治“顺位接班”制:立长。这种接班制的优势是,保证了皇权的稳定性,省去皇子群的念性、避免血雨腥风的竞争。诸如明朝,在这方面执行得最坚决,只要是嫡长子哪怕脑残也要立。为的就是朱家政权的“稳定”。

而潜规则是什么呢?那就是“丛林法则”,比谁狠、比谁毒,“狼王”胜出。

历史上,凡是淘汰正统大哥而做了皇位继承人的那些次子们,都属于关键时刻敢下手的人。他们均是弑兄夺位。

杨广杀杨勇,五毒俱全。即便是李世民之于李建成,赵光义之于赵匡胤,“玄武门事变”与“斧声烛影”,也是“无毒不丈夫”。

当然,史书不能把“千古一帝”和“大宋仁君”说成彻头彻尾的流氓,但在干掉大哥这件事上,至少也使用了流氓手段,只不过比起杨广纯流氓来,高超许多。

这就是“老二接班”的潜规法则——杀亲搏位。如此残酷的潜规则是由不合理的显规则决定的——立长之顺位接班制,血缘政治不仅对血亲之外的雄才大略是不公的,而且在血亲内部,也是不公的。你比哥哥有能力,但恰处在老二位置,你就难有机会。而你又想大有作为、不甘心被埋没,怎么办?只有“杀亲搏位”这一条血路了。

如此,就不难理解这些“老二”成功之后的心理反应了。

既然非顺位接班,就一定要表现比大哥突出,更适合当国家最高领导人。所以折腾在所难免。而折腾的后果有两种,一是祸国殃民,二是利国利民。

劳民伤财瞎折腾,就是非一般的昏君。大刀阔斧改革、兴利除弊,就是非一般的明君。

历史往往谴责杨广之流的老二昏君,认为如果他们的大哥继位,不会像他们那样伤天害理、祸国殃民,但是却忽略了对非一般明君的假设。

历史公认李世民、赵光义是有为的政治家,但没有假设——如果哥哥李建成、哥哥长子赵德昭当皇帝,是不是能做出同样成绩?

凭哥哥和侄儿的生前表现来看,几乎不可能。那么他们杀胞兄和亲侄儿之举是属于什么行为呢?按照什么社会的人伦道德,也难称“义举”吧?但他们不“杀亲搏位”,又有什么“非暴力手段”保证凭能力胜出呢?公开辩论、竞选台上等待计票结果?没有这方面的想象力。

当然,为保证接班人是有为之君,其间封建王朝亦有调整,例如满清,作为一个部落起家的政权,意识到了中原朝廷接班制度的弊端。尤其是前朝大明铁定立嫡长子的后患,所以确立了“立贤不立长”的接班新规。这个新规比起中原王朝来,给了老二直至老十几机会,但因为还是由“皇阿玛”一票决定命运,所以公平性依然无法保证,无形中加剧了血亲拼杀。

显然,万恶的不是抢先的兄长,不是一票否决的父皇,而是那个僵硬的接班人选拔制。非顺位接班的“次皇帝”,一生都抹不去心理阴影,一个解不开的心结:杀兄的拷问。不管他们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后多么功德无量,但毕竟干过禽兽不如的事。狼虽毒,但不会轻易撕咬同类,而他们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得不通过屠杀血亲来“有所行为”……

标签: 曹丕宋太宗杨广

更多文章

  • 清朝立储方式的退化:雍正传位真相与圆明园密旨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立储,康熙,圆明园密旨,

    雍正帝生前曾写有两份关于嗣皇人选的谕旨。其中一份为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当众宣布立储后缄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后的谕旨。此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以备不虞。后来,雍正帝病逝时住居圆明园,就首先启用了随身的这份密旨,即“圆明园密旨”,回紫禁城后再次宣读了乾清宫内缄藏的谕旨,所谓“复取出内收缄盒密记

  • 揭秘:清朝历史上义和团是怎样诞生运动崛起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义和团,运动

    秘密结社是中国民间社会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其功能是在政治高压社会网络中为孤立无援的个人提供咨询和帮助。据研究,晚清北方中国活跃的所谓义和拳只是中国民间秘密结社的一个分支,大多属于白莲教系统,其政治起因多是不满意于满洲“异族”统治,故而在清朝前期从事“反清复明”政治活动,基本上是以民

  • 上古贤君舜帝孝感天地:一场不得不做的政治作秀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舜帝,孝感天地,政治作秀,

    在我中华文明史中,有一个家喻户晓并影响后世几千年的民间传说,它就是“孝感动天”。这个故事,讲了我中华民族上古时代的一位帝王:舜。他能够成为帝王的一件至关重要的业绩,就是:孝行。据史料记载:舜二十岁时,他的孝行,已传闻各地。三十岁时,尧访求天下有才德可任用的人才,四方群臣,都推荐舜。于是尧帝先将两个女

  • 谜团最多的英雄:武圣关羽身上有多少未解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羽,三国

    关羽——谜团最多的英雄:关公脸上,油彩多多;关羽身上,谜团不少。《三国志》中,没有关羽长辈和妻室的记载,其实他的父亲、爷爷及他的三个儿子,在《关氏家谱》中都有名号;《三国演义》中,关羽之死被写得很迷信、很宿命,其实他的死与刘备的战略失误有关。还有关公首级葬地问题,都是此篇解读内容。关羽的身世之谜关羽

  • 魏忠贤真是使明朝衰退的大奸臣?如何评价魏忠贤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魏忠贤,明朝大臣,奸臣

    魏忠贤真是使明朝衰退的大奸臣?他掌权时,明朝政府抵御辽东后金的入侵还是比较给力的,可以说一扫万历末年辽东战场的颓势,大有光复辽东之势。前期能够认识到辽东与京师唇齿相依的关系,否定龟缩山海关的决议,积极支持孙承宗的推进战略;后期任由袁崇焕督师辽东,不敢说他多器重袁崇焕,但从来往信件看,袁与魏的关系至少

  • 在战争中比二:一代霸主阖闾死于一场娱乐事件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阖闾,吴王,霸主,

    战争是一项严肃的事业,关系到很多人的生死和国家的存亡,但这么严肃的事情,竟然也有娱乐的一面,尤其是在比较远古的时候,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故事现在看起来,怎么都有点跟笑话似的,不过人家当年,可都是很正经地去做的。比如吴越交战的时候,有一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越国国王,著名的勾践,采用了一个出奇制胜

  • 成吉思汗时期遗留的蒙汉之争:元朝衰败的根源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成吉思汗,元朝,蒙汉,

    公元1189年,当28岁的铁木真被21个部族尊为“可汗”时,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事业会做到多大,一不留神,就打下了一个横跨东西方的帝国世界,然后给后代留下一个永久性的难题:一个由游牧民族统治的、以农耕民族为主体的蒙元帝国,如何长治久安?这个难题相当致命。因为统治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搭帐篷,一个盖

  • 真正的元朝是啥样?对元朝历史认识的七大误区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朝,历史,认知,

    先说七个误区:1、关于流传最广的“人分四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王东平博士在文章中指出,元朝并没有把民族明确分为四等的专门法令,但是在诸多政策法令法规中,蒙古人色目人享有特权,这恐怕是人分四等这一说法的来源.。2、至于“九儒十丐“,也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实际上元朝儒士的地位并不低.这种等级是不存在的.

  • 中国秘史:太平天国有多少美女惨遭“点天灯”!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平天国

    点天灯:在古代点天灯也叫倒点人油蜡,是一种极残酷的刑罚,把犯人扒光衣服,用麻布包裹,再放进油缸里浸泡,入夜后,将他头下脚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杆上,从脚上点燃。说起太平天国的“积极意义”,极“左”时代最爱渲染的就是《天朝田亩制度》中所规定的男女一样可以均分土地,还从演义传说中“钩沉”出“洪宣娇”、“苏三

  • 贬岳飞风潮形成的原因:康熙时期对岳飞的批判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康熙,岳飞,秦桧,

    清康熙帝《御制文集》第三集卷十九有《宋高宗父母之仇终身不雪论》,今将其文字摘引如下:金兵破辽之后,兵已满万,人强将猛,非宋之所敌,明矣。备责不能卧薪尝胆,以雪父兄母后之仇,则高宗何辞?若论李纲之忠言不听,岳飞之丹诚不用,设使谏行言听,则必胜金兵于朱仙,生还二帝于汴京,朕实不信也。何也?根本已久不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