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备曾“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为何这几位谋士刘备没拉拢呢?

刘备曾“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为何这几位谋士刘备没拉拢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608 更新时间:2024/1/8 10:45:44

刘备错失的四位谋士:其中一人能力不输诸葛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谋士,指设谋献计的人。古时的谋士:相当一部分“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

“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谋士这一群体就已经开始兴起了。比如张仪苏秦、公孙衍等纵横家,也可以称之为谋士。到了汉末三国时期,谋士更是成为各个诸侯逐鹿中原的重要帮手。

其中,就曹操来说,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得以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众多对手。对于曹操来说,麾下就拥有郭嘉、荀彧、荀攸、司马懿、程昱、贾诩等一流谋士。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刘备来说,虽然也获得了法正、诸葛亮、庞统等谋士的辅佐,但是,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却错过了四位谋士。换而言之,正是因为错失了这四位谋士,导致刘备长期颠沛流离,没有立足之地。那么,问题来了,这四位谋士分别是谁呢?

一、陈群

首先,在刘备错过的四位谋士中,陈群的能力可以说是最强的一位,甚至不输蜀汉丞相诸葛亮。因为在曹魏阵营中,陈群的官职就相当于丞相了。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人。陈群出身名门,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虽然曾经是刘备的手下,但是,曹操入主徐州时,陈群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在跟随曹操后,陈群获得重用。曹操封魏公时,任魏国的御史中丞。后拜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曹丕登基称帝后,陈群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在曹魏的官职中,大臣一旦录尚书事,意味着可以参与朝政的处理。曹丕驾崩后,陈群和司马懿、曹真、曹休成为四位托孤大臣。曹叡即位,陈群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陈群病逝,谥号“靖”。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庙庭。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位君主,因为突出的治国才能,得以在曹魏平步青云,成为和司马懿相提并论的重臣。

二、陈登

陈登(163—201),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东汉末年将领、官吏。沛相陈珪之子。陈登为人爽朗,性格沉静,智谋过人,少年时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兴平元年(194年),陶谦病死,陈登主持由刘备继任徐州牧,倾心拥戴。建安元年(196年),吕布赶走刘备,袭夺徐州,自称徐州牧。陈登在名义上改属吕布,但对吕布为人深恶痛绝。

在此基础上,陈登向曹操献灭吕布之策,被授广陵太守。以灭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又迁东城太守。年三十九卒。其子陈肃,魏文帝时追陈登之功,为郎中。由此,对于刘备来说,失去徐州不仅意味着地盘的丢失,也导致其错失了陈登这位谋士。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陈登不仅仅是文臣,他在用兵方面也很强悍,广陵郡(治所今江苏省扬州市)地接长江,向来为江东孙策所觎觊。所以,如此文武双全的人才,没能一直辅佐刘备,自然是蜀汉的损失了。

三、徐庶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在东汉末年,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与此同时,刘备在逐鹿中原失利之后,被迫投奔荆州牧刘表,后者派遣刘备驻军新野。在此背景下,,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值得注意的是,徐庶辞别,投奔曹操的这一情况,后来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曹丕,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正史中,徐庶来到曹魏后,并没有一言不发,反而成为需要经常劝谏主公、提出意见的御史中丞。

四、袁涣

最后,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今河南太康西北)人。东汉末年官吏,出身“陈郡袁氏”,为司徒袁滂之子。刘备任豫州牧时,推荐袁涣为秀才。后来,袁涣避难于江淮之间,被袁术所任用。因此,虽然刘备有恩于袁涣,但是,两人并没有一起南征北战。在袁术和吕布交战的时候,袁涣被吕布俘获。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率兵消灭了吕布,袁涣又转投曹操,拜沛南部都尉,后又任谏议大夫、郎中令等职,在任上尽心尽责,以敢谏直言称名。对于袁涣这位谋士,恕思而后行,外表温柔而内心能断,处危难则勇气极大。

汉末三国时期,唯有程昱、曹仁、袁涣三人被评价为勇冠贲育。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袁涣和刘备分道扬镳,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刘备当年向朝廷推举自己的恩情。比如在吕布麾下后,袁涣就拒绝帮助吕布写信辱骂刘备。再比如跟随曹操后,刘备因为被曹操击败,一度下落不明,因此当时有传言刘备已死,群臣都拍手庆贺,袁涣因为自己曾经被刘备举荐为吏,从而不愿意表达庆贺的态度。总的来说,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过程中,刘备错失了陈群、徐庶、陈登、袁涣这四位谋士,而就四位谋士来说,最终都被曹操所用。换而言之,曹操正是因为聚集了众多人才,得以成为汉末三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

标签: 三国陈群

更多文章

  • 拥有汉室血统,地位比刘备也高的刘宠,为何没能成就大事?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刘宠

    东汉末年,这位汉室后裔割据一方,却被袁术派人刺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东汉末年,是指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的时期。也即从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立计算,为45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彼此混

  • 李悝在魏国最先开展的“李悝变法”,他做了哪些改革?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李悝

    众所周知,在战国中后期,秦国和赵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其中,就秦国来说,自商鞅变法后走向强盛。商鞅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而就赵国来说,则赵武灵王时期推行了“胡服骑射”。正是因为胡服骑射的实行

  • 西晋灭亡到底是谁的过错 得国太容易了导致后来的内乱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晋,司马懿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西晋内乱亡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两晋南北朝,西晋作为承接三国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却历来被后人所诟病。其原因就是因为司马家族不仅得国不正,还让整个中原的百姓蒙受了重大的灾祸——五胡乱华。而西晋更是在五胡乱华以后,就灭亡了。那么,晋朝灭亡,究竟是谁的过错呢?司

  • 萧朝贵主政期间,为控制杨秀清都采取了哪些手段?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萧朝贵

    很多人说太平天国的内斗是自从萧朝贵冯云山死后才注定的,其实即便萧朝贵冯云山在世也是一样,这件事怎么看出来的呢?其实从当年杨秀清金田起义之前的一次生病就可以看出。《天情道理书》记载:“追庚戌四月间,东王一旦忽又口哑耳聋,耳孔出浓(脓),眼内流水,苦楚殆甚;一则因代弟妹赎病之劳,二则乃天父默中使成。杨秀

  • 唐朝那么强盛,为何平定一次叛乱都那么困难?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安禄山

    安史之乱打破唐朝的繁盛局面。渔阳鼙鼓动地来,黄河南北为之变色。当燕人铁骑踏破了唐人一片歌舞升平的盛世之景时,不仅仅是累世不识兵革的百姓为之惊惧,不知所措,连唐玄宗本人都不愿意相信:“犹以为恶禄山者诈为之”。在确认安禄山之叛后,玄宗基于朝廷已无可用之兵的现实,大开府库召募士兵,“遣特进毕思深诣东京,金

  • 后世政权都有使用战国七雄作国号 其中为什么没有人使用韩作国号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七雄,韩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战国七雄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战国七雄,我们知道是秦、韩、赵、魏、楚、燕、齐、七国家。这七个国家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实力强大。经过几百年的斗争,秦国最后一统天下,其他诸侯国都灭亡了。当然,秦国没有过多久也灭亡了。虽然他们都灭亡后,但后世有很多政权建国的时候都还在

  • 关羽大意失荆州,与他的性格有什么关系吗?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关羽

    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当做是蜀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赤壁之战吴蜀联盟击败曹操大军,此后刘备率先占领荆州五郡,成为最大赢家。不过南郡是刘备此前向孙权借来的,等到归还之时刘备却把长沙和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虽然看似刘备还多还了一个郡,但在当时,长沙和桂阳加起来也没有一个南郡重要,所以此后孙权也是记恨于心。2

  • 李世民把齐王的妻妾纳入后宫,妻子为何不反抗?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唐朝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并不是世袭,而是他自己亲手争取来的皇位。人要狠才站滴稳,他傻子了自己的最大的竞争对手,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玄武门之变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件事,牵扯到了很多的人。从那次变数过

  • 曹魏战略家刘晔猜准了刘备会讨伐东吴,后来结果怎么样?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晔,曹魏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刘晔,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刘晔即猜准了刘备一定会讨伐东吴,又建议曹丕借机联蜀伐吴。可谓是真知灼见,不愧为曹魏战略家。可惜曹丕谋略要低太祖一头,未能采纳刘晔的建议,浪费了大好的机会。我之所以提刘晔,因为刘晔对题主这个问题作出了最好的回答:蜀虽狭弱,而备之谋

  • 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 古代王朝何为兴于府兵制亡于募兵制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古代,兵制

    还不知道:古代王朝兵制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古以来,朝代的更迭离不开战争,而战争能够成功,依靠的是军队的实力。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一个朝代的强与弱,和皇帝的在效统治是分不开的,政策决定经济,而经济决定军队实力。然而,并不是每个朝代,都可以像想象中发展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