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高丽王娶到元朝公主,为什么国王闷闷不乐?

高丽王娶到元朝公主,为什么国王闷闷不乐?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05 更新时间:2024/1/17 7:02:00

这个迎娶元朝公主的高丽国叫王昛,他是高丽王朝第25任君主。

元朝建立之前,高丽国数年遭其侵扰。特别是蒙哥在位时,竟致“拔其城十之有四”,几乎使高丽到了灭国的境地。

高丽人相当顽强,尽管死伤惨重,却拼死抵抗。因此就形成了“蒙古一时半会灭不了高丽,而高丽也很难继续战争”的尴尬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蒙哥要求高丽高宗送世子王禃入蒙古,双方就此达成和议。

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即位建元,正式给高丽高宗下诏:“完尔旧疆,安尔田畴,保尔家室。”确定了宗主关系。

王禃继位后,为了巩固王权,一度想和元朝和亲,求取元朝公主。但是忽必烈一方面嫌高丽是个国力贫弱的藩国,而王禃又年事已高,所以他拒绝了王禃的请求。

王禃为了能和元朝攀上姻亲关系,也是很拼的,既然拒绝了他,他便让世子王昛入元朝为质,并替王昛求娶元朝公主。

当时,忽必烈正计划东征日本,作为藩国的高丽,不仅是最合适的粮草补给站,还可以派出将士一同攻打日本。所以他为了笼络高丽国,应允了和亲一事。

1274年,对高丽国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年世子王昛迎娶了元朝嫡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

王禃为显重视,不仅派朝臣率领迎亲队伍到元大都迎接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还让世子王昛率领朝中武大臣在海边码头迎接公主,同时为了彰显举国之重视,他又命嫔妃、公主和命妇们在城外盛装相迎。

此外,全国的官员和百姓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秩序井然地立在沿途迎接这位从元朝来的高贵公主。如此隆重的场面,自然有元朝使者报告给忽必烈。忽必烈因此对高丽的忠诚非常.

王昛在迎娶忽都鲁揭里迷失之前,已经有了正妃王氏,现在好不容易求娶到元朝公主,他立刻将王氏降为贞和宫主,而忽都鲁揭里迷失自然做了正妃。

不久,王禃病逝,忽必烈下诏册封王昛为高丽王,并允他改穿黄袍。

高丽国也因与元朝有姻亲关系,得到了元朝的保护,因此政权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大家无不额手相庆。

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唯有一人“涕泣而已”,他就是王昛。

王昛大哭不止的缘故,并非是好不容易娶到了元朝公主,而是他迎娶的这位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实在太过刁蛮跋扈,对他常常非打即骂。

忽都鲁揭里迷失由于是嫡长公主,从小就娇生惯养,任性妄为。

嫁给王昛,她是一百个不愿意。

一方面,她是宗主国的公主,高丽只是小小的藩国,且国力薄弱,她瞧不上这个国。

另一方面,王昛比她大了20岁之多,她看不上这个人。

但是,她不能违拗忽必烈的命令,只能下嫁给王昛。

当然,忽必烈为了补偿她,给她置办了非常丰厚的嫁妆。

忽都鲁揭里迷失嫁到高丽后,经常为一点小事便勃然大怒,辱骂两班大臣和达官贵人。至于王昛,他的日子就更苦了。

王昛对忽都鲁揭里迷失处处陪着小心,但是忽都鲁揭里迷失却动不动就拿手杖敲打他。

有一次,忽都鲁揭里迷失和王昛前往天孝寺许愿,途中她嫌陪同的人太少,对王昛责骂不止。到了寺中后,王昛先进入了大殿,结果忽都鲁揭里迷失竟边骂边追打王昛。王昛在躲逃中,竟连帽子都被她打掉了。

随行的大臣们眼睁睁地看着,也不敢上前阻拦,只能哀声叹气地说:“岂有辱大于此乎!”

还有一次,由于忽都鲁揭里迷失生下了世子王謜,王昛大摆宴席,文武大臣和嫔妃公主及命妇们都前往拜贺。

贞和宫主王氏也在宴席上跪着忽都鲁揭里迷失敬酒致贺,忽都鲁揭里迷失突然看到王昛回头看了她一眼。于是大发雷霆,非说王昛对她翻白眼,必定是为王氏抱屈。

说完,不容分辨便将宴席撤去,并哭闹不休地催促下人,为她备轿要回元朝告状去。

王昛吓得一再向她陪不是,她却命人将王昛打开。

最后还是她的奶妈认为她太过失礼,以死相劝,才算止住了她的胡闹。

不过,王昛为了讨她欢心,还是将贞和宫主王氏打入了冷宫。

堂堂的高丽王王昛,由于常常受到忽都鲁揭里迷失的打骂,因此乾纲不振,“但涕泣而已”。

不过,有所失必有所得。

王昛一向很重视和元朝的关系,所以他多次陪同忽都鲁揭里迷失回元朝探亲。

忽必烈很满意王昛这个驸马爷,除了每次在他们离开元朝时,赐给他们很多金银珠宝和良巴外,还经常称赞他有才干,并允诺他“凡其国不便事,皆奏罢之”。

于是,高丽国一些内外忧患之事,在元朝的干涉下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比如有一年,高丽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元朝竟给高丽国“一岁粮”。元朝对高丽的重视和照顾,让高丽的经济得到了提高,高丽国人为此“大悦”。

1297年,年仅39岁的忽都鲁揭里迷失突然暴病而亡,王昛悲痛之余给她上谥号庄穆仁明王后,并将她厚葬。

由于忽都鲁揭里迷失死得突然,一时流言四起,都说她并非病死,而是为人所害,世子王謜因此一再催促王昛彻查。

王昛惶恐不已,唯恐元朝听信流言怪罪于他,便向元朝上表恳请退位。在得到元朝应允后,他将王位禅让给王謜,而他成为高丽国第一位正式退位的太上皇。

标签: 元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简介:曾被曹操署为司空军师祭酒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陈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琳(?-217年),字

  •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六

  • 周世宗柴荣为何能在黄花谷之战中胜利?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黄花谷之战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五代十国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这里面有一代战神李存孝,也有白马银枪高继思等猛将。而最经典的莫过于后周世宗柴荣与后蜀孟昶为了争夺陇东高原和秦川而进行的博弈:黄花谷之战。公元9

  • “汉初三杰”为什么只有张良逃过一劫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良,汉朝,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臣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非常微妙。当初追随皇帝打拼天下的臣子,大多都没有落得好下场,要么被处死要么被关进大牢。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利益,难免会对以前追随自己打拼天下的功臣产生疑心,即便是错杀一千也不愿放过一个。刘邦就是一位这样的皇帝,当初和手下一同打拼天下时非常的惜才,可是等一切稳

  • 秦始皇一生中的三个女人,他最爱谁?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秦朝,野史秘闻

    说起秦始皇,我想大家都认识。他统一了六国,成为了天下共主。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男人,他的一生中有三个最重要的女人。第1个女人,让他又爱又恨。第2个女人让他挂念一生,第3个女人就厉害了,能让秦始皇这样的大人物放下自己的傲气。今天咱们就简单的来说一下秦始皇这一生中的三个女人,后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很高。那咱

  • 后世如何评价名将李靖?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李靖,字药师,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名将,一生征战数十年,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靖出身陇西李氏丹杨房。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后转仕唐朝,随秦王李世民进击王世充。武德三年(62

  • 隋朝官员柳彧为何要上书,请求禁止元宵节这般盛大的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农历正月十五,新年的第一个月圆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也称“上元节”、“灯节”,是春节的最后欢庆高潮。俗话说“除夕火元宵灯”,说的是元宵节盛大的民俗活动观花灯,其源于开灯祈福的寓意。民间有正月十四夜“试灯”,正月十五夜“正灯”,家家户户在元宵夜点灯盏和各式各样的灯,还相互串联观赏,街市上扎的

  • 唐平萧铣之战的结果是怎样的?唐平萧铣之战有什么深远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平萧铣之战,战史风云

    唐平萧铣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唐平萧铣之战有什么影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平萧铣之战简介唐平萧铣之战,中国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军攻灭长江中游、江南割据势力萧铣的一次统一战争。是一场著名的江河作战。隋末萧铣趁乱割据在江陵一带,领土广大,南到交趾,北到汉水,西达三峡,东

  • 还原历史上的焚书坑儒,原来还真的冤枉了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第一位将天下大一统的皇帝,一直以来都颇有争议。他能够覆灭六国,建立秦朝,足以见他的能力突出。但是在建立秦朝之后,他又开始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生,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最终也导致了秦朝的灭亡。那么焚书坑儒真的是历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吗?其实这是秦始皇背的最大的一口黑锅,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历

  • 有关一行僧人野史逸闻是什么样的 对于籍贯上的记载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佛学家,天文学家,野史秘闻

    一行(683年~727年),佛僧法号名。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人,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主持修编新历、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野史逸闻一行沙门一行,俗姓张名遂,郯公公瑾之曾孙。年少出家,以聪敏学行,见重于代。玄宗诏于光大殿改撰历经。后又移就丽正殿,与学士参校。一行乃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