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思想家韩非真的曾做过向秦王诬陷同僚的事吗?

思想家韩非真的曾做过向秦王诬陷同僚的事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719 更新时间:2024/1/23 9:04:00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割据势力多且强大。正是因为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的思想非常的活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出现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主要是通过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们的政策,使得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同时他们自己也会受到君主的重视,成为国家重臣。

结合《战国策》之秦策,下面主要叙述战国时期与这些人才,即游说之士,以秦国为例。

智能之士游说之辞使人信服,其辞之论据充足。

应候范睢在秦国当宰相的时候,一位辨士蔡泽宣称要取代应候的位置,蔡泽认为“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其论据是列举商君、白起吴起和大夫文种的事例。

第一,商君在秦国实行变法,“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选自《战国策》),可是商君的结果却是被车进行四分五裂;

第二,秦国将领白起率领部队与拥有百万大军的楚国作战,打败楚军,攻打赵国,活埋了赵括,消灭赵军四十多万,“使秦业帝”。但白起最后“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

第三,楚国吴起整顿国家政治内部,统一国家的风俗,而且“南攻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吴起同样也是大功告成之后被杀;

第四,大夫文种在越国实施促进经济政策,“耕草创邑,辟地殖谷”,并且打败吴国,最后还是被越王杀掉。

蔡泽以此来劝告应候,应候此时是秦国的大功臣,劝说他是时候离开,要不然他可能走上类似商君、白起、吴起和大夫文种的道路。应候听了蔡泽游说之辞之后,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由此可见,游说之辞的论据充足,使人不得不信服。

秦国善用人才,不计前嫌,是秦国最终取得七雄争霸的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秦国是一个重视人才的国家,秦王对人才非常尊敬。辨士范睢到秦国,“王庭迎”,而且“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秦王为了请教范睢,他愿意亲自到庭前迎接他,甚至做到“跪”,即抬起臀部,挺直大腿,是对人才的尊敬和重视。

除此之外,秦王重视人才还表现在不在乎人才的过去,不计前嫌。荆、吴、燕和代四国想联合攻打秦国,辨士姚贾告诉秦王,他愿意“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最后他做到了。之后,秦王知道姚贾是魏国守门人的儿子,魏国的大盗和赵国驱逐的臣子,身份低微,但姚贾凭借自己的才华说服了秦王,秦王仍然愿意任用他,“乃复使姚贾而诛韩非”。秦国正是因为善于任用人才,才会获得正确而有效的国家计策,如范睢的“不如远交而近攻”策略,使得秦国一步一步地兼并附近的诸侯,扩大其领土,吞并天下,为完成一统大业奠定了基础。

当一个臣子的功劳越多,势力越大,必然会遭到其他臣子的排挤和诽谤。

同样,当一个国变得强大,其他诸侯国必定会嫉妒,甚至联合起来对该国进行孤立、排挤和攻击。

辨士姚贾因打消了荆、吴、燕和代四国想联合攻打秦国的想法,受到秦王的重视,成为秦国的重臣,可是姚贾的地位升高威胁到韩非,韩非诬陷他出使四国的时候,“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但经过姚贾解释,秦王没有相信韩非的话,“乃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另外,秦国的崛起并且强大,遭到其他诸侯国的排挤和攻击。秦国在遭到五国围攻的时候,地处秦国后方的义渠,受到魏国公孙衍的教导的义渠君在秦王想贿赂义渠君时,果断地向秦国发动进攻。因为魏国公孙衍曾经告诉他,“中国为有事于秦且轻使重币,而事君之国”。为了攻打秦国,各国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与秦国进行对抗。

说明如果一国的地位突出于诸侯国之上,必然会遭到诸国的嫉妒憎恨,甚至围攻,如公元前288年,齐和秦国称帝,但是为了以免成为诸侯国的眼中钉,齐国和秦国依次取消称帝。

标签: 韩非

更多文章

  • 细说历史:慈禧向全世界宣战加速清朝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禧

    “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说得十分有水准,魔鬼附体的大清帝国独裁者在冲动下做出了空前绝后的旷世之举,居然向全世界宣战。这世界上任何的宣战书,矛头所针指的对象无外乎个人、集体、国家,都十分明确,而清帝国发布的《宣战诏书》中“彼等”二字,将除了自身以外所有外部世界统统列为敌人,说白了就是向全世界宣战。清人景善

  • 周思源新解《水浒传》:梁山108将半数不是好汉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水浒传,梁山108将

    梁山泊劫富不济贫!一百单八将起码有四五十人不是好汉!宋江受招安,不是丑化他……知名学者、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近来新解《水浒传》,对许多定论做了颠覆性的重新诠释,在学界引起争议。梁山好汉劫富不济贫周思源近年因在央视讲解《红楼梦》而闻名。周思源说,他在研究《红楼梦》的同时必须熟悉四大名著的其他3部作品

  • 揭秘:乾隆为什么说崇祯继位时“国事已不可为”?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崇祯

    北京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朝专门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庙宇,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在该庙的景德崇圣殿内,供奉着188位古代帝王的牌位,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祯。乾隆与历代帝王庙有着不解之缘,他曾经六次亲祭帝王庙,并且重修殿宇,在庙内留下四座石碑。这些碑文记录了乾隆对入祀帝王的评价,同时也反映出

  • 古代和尚头上为什么有戒疤?戒疤数量有何意义?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尚,戒疤

    导读:香疤在汉传佛教中也被称为戒疤,这是汉传佛教的一个“特产”,不过在1983年已经被中国佛教协会发文废止了。在《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的文件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以后,新受戒的汉族僧人,头顶上再也不会有戒疤了。为

  • 揭秘:女皇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的混乱私生活!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太平公主

    武则天,名武曌,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14岁入宫时被唐太宗李世民册封为才人,赐号“武媚”,人称“武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唐中宗、唐睿宗时临朝称制,改名为“曌”。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

  • 解密三国:如果庞统不死能力会不会超越诸葛亮?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庞统,诸葛亮

    卧龙与凤雏齐名,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他们都是汉末三国最顶尖的人才,而且还是亲戚、同学。诸葛亮有个二姐,嫁给了庞山民,庞山民的父亲是荆州本地知名人士庞德公,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这样算他们是同辈。庞统年轻的时候性格朴实迟钝,不太爱说话也不外向,但很有思想。18岁时庞德公介绍他去拜访自己的好朋友、寄

  • 二千年前西汉丞相长寿秘诀:喝人奶活过105岁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苍,长寿,人奶

    喝人奶真的能长寿吗?二千年前有一个人这样做,他活了105岁。张苍,西汉丞相,封北平侯,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县)人。生于战国末年(前256),死于汉景帝五年(前152),活了105岁。。他为什么这样长寿?《史记》说他靠喝人奶。 张苍是荀子的学生,与李斯、韩非等人是师兄弟,那位写出了《过秦论》的大文学家贾

  • 揭秘东吴第二任皇帝孙亮为何被废?与嫔妃有关?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亮

    孙綝希望小孩子孙亮不要多嘴,老老实实听大人的话。14岁的孙亮是皇上,当然恼火,心想:你要搞清楚究竟谁是老大。但内外都被孙綝控制,不能明里灭了他,只能暗暗地积蓄力量,偷放冷箭。孙亮训练了自己的军队他先要找自己的同盟军。第一个就是孙权的大女儿孙鲁班。当年立孙亮为太子,孙鲁班就是坚定的支持者。现在情人孙峻

  • 《红楼梦》中“冬至日”的秘密 :暗示背景为嘉庆年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红楼梦,冬至,背景,

    冬至是中国24节气中最为重要的节气之一,这一天在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自此在中国北方进入“数九”。俗话“冬大如年”,自古这日十分隆重。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云:【长至南郊大祀,次旦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绅耆庶士,奔走往来,家置一簿,题名满幅。传自正统己巳之变,此礼顿废。然在京仕宦流寓极多,尚皆拜贺。

  • 李斯为什么不帮助扶苏 李斯扶苏有何深仇大恨?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斯,扶苏

    李斯为什么不帮扶苏赵高修改诏书,杀死嬴政嫡长子扶苏,当时身为宰相的李斯为什么没有阻止赵高,反而还和赵高狼狈为奸,帮助赵高害死扶苏呢?李斯和扶苏之间是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使得他非要置扶苏于死地。李斯,嬴政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也是他向嬴政提出了皇帝的称号,绵延千年的皇帝称号正是由李斯提出来的,李斯也被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