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黄瓜以前叫胡瓜:奴隶出身的皇帝石勒避讳改名

黄瓜以前叫胡瓜:奴隶出身的皇帝石勒避讳改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25 更新时间:2024/1/16 23:12:59

黄瓜是一种普通的蔬菜。你知道吗,黄瓜得名,与一位石姓人有关。这个人名叫石勒,他被称为“从奴隶到皇帝的第一人”。

他生活在什么年代?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石勒是中国历史上从奴隶到皇帝第一人

《晋书》记载,石勒为羯族人,他本不姓石,幼时名匐勒,后得字世龙,起兵后,更姓为石,才开始叫做石勒。

晋惠帝太安元年,并州饥乱,并州刺史司马腾大量缚卖少数民族的族人到河北、山东等地。石勒20余岁时被卖到山东做耕奴,后又被乱军掳走。

为求生路,石勒召集众人为盗,号称“十八骑”。当时晋室内乱,成都王司马颖部将刘渊和公师藩相继起兵,石勒先后投靠了公师藩、刘渊。

后来,刘渊建立汉国(后改国号为赵,史称“汉赵”或“前赵”),石勒驰骋疆场,在乱世中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和影响力。

公元319年11月,石勒称赵王,改元称赵王元年,以襄国为都城,史称后赵。公元330年9月,石勒正式即皇帝位。

“石勒由奴隶成为皇帝,并非一蹴而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郭善兵认为,石勒的经历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对今天来说,具有迪意义。血统、出身并不是成功的唯一凭借,出身微贱的人只要有雄心壮志,辅以坚忍意志,深思熟虑,就有成功的可能。

宣教崇儒 继承先秦礼制,重视儒家学说

郭善兵说,石勒称王之前“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简将佐豪右子弟百余人以教之”。这一做法,是对先秦礼制的继承。

据史料记载,尽管小学在商周时就已存在,但大学在西汉时才得到完善,小学也在石勒兴建教育时正式确立。

石勒还在每个郡设立学官,负责当地的教育工作,并设立地方学校,每郡招收150人,学生经过三次考试才能毕业,作为国家的后备干部来培养。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尚书传》:“年十五始入小学,十八入大学。”郭善兵说,从这些小学的名称不难看出,其立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弘扬儒家文化,教授的主要内容自然是儒家学说。

郭善兵还透露,在小学就读的学生,是后赵统治集团成员的子弟。其用意可谓昭然若揭,就是用儒家伦理思想学说,对后赵统治集团未来的组成力量加以教化,保障帝国及石氏家族统治的稳定。

正是这种政策的推行,使后赵在石虎的暴政下,依然雄踞中原约20年。

苦县屠杀 在今河南鹿邑,他屠杀了十多万人

后人在评价石勒时,绕不开他的一个残暴举动。《晋书》记载,“于是数十万众,勒以骑围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

据记载,当时的东海王司马越成为西晋的实际当权者。晋军主力二十余万人行至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境内)时,遭到石勒截击。晋军战败,王衍及大量晋军军民被俘,石勒将被俘的十余万人全部杀害。

郭善兵认为,石勒的这一行为违背人性,但就当时历史环境来看,这或许是基于一些考虑而采取的过激举措。

首先,当时民族矛盾尖锐,石勒当过奴隶,血腥屠杀汉族军民,能获得报复的满足感;其次,被俘者多为西晋统治集团精英,消灭他们能有力地摧毁西晋统治集团的基础;再次,战乱时期物资匮乏,石勒无力向战俘提供物资保障;最后,石勒军以机动作战为主,带着大量战俘影响行军。

然而,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一暴行始终抹之不去。

黄瓜趣闻 “黄瓜”的得名也与石勒有关

人们的餐桌上有一种常见的蔬菜,这就是黄瓜。黄瓜原名胡瓜,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

据记载,身为羯族人的石勒登基为帝,对人们将羯族人称为胡人大为恼火。他规定,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

有一次,石勒召见地方官员,襄国郡守樊坦也来了。召见之后,是例行的“御赐午膳”。石勒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

樊坦知道这是石勒在故意问他,便恭恭敬敬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满意地笑了。

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称为“黄瓜”,在朝野之中传开了。到了唐朝时,黄瓜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常见的蔬菜。

标签: 黄瓜石勒后赵

更多文章

  • 神奇的历史: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兼侄女婿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太极,努尔哈赤,隋炀帝

    【伪娘的黄金时代】魏晋时期,男人必须长得像美女才会被称赞,柔婉的女性美是美男标准。因此,魏晋老少爷们拼命向“伪娘”线路上走。贵族士子们,几乎人人镜子不离身,每天打粉、涂口红、喷香水,到了不化妆就不见人的地步。当时著名的伪娘有:玄学大师何晏、文学家曹植、潘安、书法家王羲之……【爱新觉罗皇太极】(159

  • 唐宪宗强制全民消费:家中存款不许超过5000贯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宪宗,唐朝

    唐宪宗是个有为皇帝,年轻时遍览群书,对于贞观、开元盛世时期的故事仰慕非常。继位之后,宪宗以先祖为榜样,呕心沥血干革命,虽然没有达到李世民、李隆基时代的辉煌,却也把唐朝发展的曲线拉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了提振经济,公元817年,39岁的宪宗颁布了《禁私贮现钱敕》,用今天的话说,这就是一个强制消费令。消费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女人玩男人的种种花招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女人,男人,花招

    导读:著名的女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就是这方面的女界精英,引领唐时时尚。武则天提倡在性权力上要“男女平等”。男人当皇帝可以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女人为什么不可以拥有多人男宠?于是薛怀义(冯小宝)、张易之、张昌宗、沈南谬等这类据说阳具超比例粗大、且精力过人的美男、猛男,先后上了这位中国惟一女皇

  • 项羽兵败自刎后的悲壮一幕:江东子弟争相殉主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羽,刘邦,乌江

    西楚霸王项羽一世英勇,在战场上无往不利,却最终败在刘邦之下,自刎乌江,但这丝毫不影响世人对他的赞赏,而他所 带领的子弟兵也没有因主将的死而投降叛敌。当项羽自刎与乌江时,他的大部队伤心欲绝,但是与他们的主上共存亡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当刘邦拿项羽的人头来劝降的时候,他们依然不为所动。一支被强敌包围着的队

  • 楚怀王为何会中了张仪的陷阱?楚怀王不善听人言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怀王,张仪,秦国

    屈原投江让我们感叹忠臣的节气,这样的治国精英抱负难申,实在让人忧愁,而悲剧产生的根源不是精英的无能,而是屈原效命的楚怀王。统治国家与管理企业一样,身为管理者,楚怀王却没有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国家管理体系在他手上分崩离析,从而走上了亡国之路。下面我们就用一个小事例分析一下楚怀王缺乏哪些素质:如果综合判断

  • 揭秘:大清皇室的“试婚”制度与“试婚格格”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试婚

    1886年8月29日,美国《纽约时报》刊载《清国皇室生活记趣》一文称,清朝被确定为皇储的太子,在正式选立太子妃前一年,宗人府要先为太子挑选一位比其长一岁的适宜宫女,前往太子的东宫侍寝,教太子学会怎么做丈夫。如果太子同意,皇帝与皇后也不反对,这位宫女便可立为太子妃。《纽约时报》的这则报道大抵不虚,大清

  • 揭秘:唯一未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大明皇帝朱祁钰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十三陵,朱祁钰,明朝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 13位,就连亡国之君吊

  • 甘露之变后几位诗人的反应:白居易为何幸灾乐祸?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甘露之变,白居易,杜牧,李商隐

    闻知多名朝臣被诛,唐文宗悲不百胜,却也无可奈何。如今,他基本完全处于太监控制之下。只能于深宫九重哀叹悲凄。太监们骄狂至极,借机报私冤,在京城杀人无数。宦官田全操甚至扬言:“我入城,凡儒服者,无贵贱当尽杀之!”士民惶惧,人不聊生。最后,还是藩镇之一的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刘悟之子)上表,控诉宦官滥杀,大公

  • 揭秘:三国中的名将颜良文丑为何会被关羽秒杀?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颜良文丑,关羽,秒杀

    导读:演义之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情节很出名,少年时读演义,觉得关羽很神勇,后来渐渐明白真相远非那么简单。在袁绍派遣颜良做先锋的时候,袁绍手下第一谋士沮授说:“颜良性狭,虽骁勇,不可独任。”在沮授看来,颜良武艺超群,但是性格狭隘,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刚愎自用,不能够独当一面。可是袁绍不从。事实证明,沮

  • 揭秘:为何历史上那些谥号为灵的国君个个荒唐?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谥号,国君,荒唐

    导读:古代中国的帝王死后,人们要给他上一个谥号,来总结这个人的一生,这有点儿盖棺论定的意思。虽然说这谥号大多是儿子给老子定,有一些就高不就低、就好不就赖的嫌疑,但一个国君在位时做事太荒唐,再怎么说也不能把黑的说成是白的,这就有了美谥与恶谥一说。但是,恶谥若是直接出自儿子之口,总有那么一点儿不孝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