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解密:孔融为何得不到刘备和太史慈的信任

解密:孔融为何得不到刘备和太史慈的信任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17 更新时间:2024/1/29 10:54:40

孔融作为汉末三国早期的曹魏名士。作为孔氏子孙受到当时各界的尊重。但无论是曹操,刘备,甚至是太史慈都在与他交往没多久后就选择放弃了这位名士。其中刘备,太史慈都是在北海被围,形势危急的时候来到的。但最后两人却纷纷离去。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们细细看孔融对太史慈的态度,就可以明白太史慈为什么会选择离开。

当管亥攻打北海城池,形势危急的时候,太史慈来投。太史慈一登场,就表现不凡。“忽见城外一人,挺*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应该说,在注重武将武力(单挑)的《三国演义》中,太史慈绝对是第一流的武将。可是,孔融是如何对待这些击杀黄巾的英雄呢?太史慈大叫打开城门,可是孔融拒绝开门,搞得黄巾贼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太史慈,太史慈只能回转身来,又杀了十多个人,贼人这才暂退。孔融亲眼看到太史慈杀贼,这才打开城门,放太史慈进来。

如果说,孔融面对乱贼,不敢轻信,还说得过去。可是等到太史慈拜见孔融,交代自己是因为感谢孔融看顾自己的母亲,特意前来报恩之后,太史慈要求借精兵一千,出城杀敌。此时,演义中已经交代孔融早就知道太史慈是个英雄,也是因此才去看顾太史慈的母亲,经常送些钱粮,见到太史慈临危来投,特意赠送太史慈铠甲战马。但是,当太史慈要求领兵出战,击杀黄巾的时候,孔融却说:““君虽英勇,然贼势甚盛,不可轻出。”在孔融看来,太史慈再怎么英勇,也不可能仅仅靠一千人杀退黄巾贼。孔融虽然对多番善待太史慈母亲,可是当太史慈在自己危难时刻来投,可以说雪中送炭之时,却不能完全相信太史慈。太史慈听后,心中怎么不会难过。

太史慈说:“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来;如不能解围,慈亦无颜见母矣。愿决一死战!”太史慈这时候没有说自己如何感谢孔融,而是说自己的母亲感谢孔融,很明显,对孔融已经有所不满。并且太史慈表示,自己如果不能为孔融击退黄巾,自己无颜回去见母亲,就算是战死,也心甘情愿。可以说,话说到这个份上,只要孔融待太史慈稍微真诚一点,用心一点,必然会答应太史慈的要求,就让他带一千兵马出城试一试又何妨?可是,孔融拒绝。孔融还提出:“吾闻刘玄德乃当世英雄,若请得他来相救,此围自解。只无人可使耳。”孔融越是对刘备推崇,太史慈越是心中愤怒。对太史慈的不信任,和对刘备的信任形成鲜明的对比。

太史慈毕竟是个忠义笃烈之士,虽然孔融不用自己,但还是主动请求代替孔融去给刘备送信。演义中对太史慈出城,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细节描写。管亥知道城中必然会派人求援,于是层层包围。可是太史慈打开城门,一马当先,阻拦数人眨眼被太史慈搠死。管亥亲自带领一百多骑兵追击,“慈倚住*,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贼众不敢来追。”可以说,在太史慈面前,黄巾贼人犹如草芥一般完全不是对手。

可以说,如果孔融让太史慈率领一千人出战,只要太史慈杀死管亥,其他黄巾余党必然溃败,根本不需要远赴平原邀请刘备。

那么,孔融对刘备就是真正的信任吗?

当太史慈来到平原,求见刘备之时,刘备并没有立刻起兵,而是详细询问前后情况。当听太史慈说到,太史慈本人和孔融无亲无故,却出于大义前去营救之后,刘备很是动容。当太史慈说到孔融对刘备很是仰慕,知道刘备向来有仁义之名,能够救人于危急之中时,刘备才“敛容”回答:“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刘备为什么敛容?因为一开始刘备对待孔融的危难,并不着急。而“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一句,既有着对闻名天下的博学大儒孔融,知道小小平原县令刘备的高兴,却也有着枭雄刘备的浓浓自负。堂堂孔北海,也要向刘备求救呢!

而刘备率也只不过率领三千人就击败了管亥上万黄巾。在《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和历史上真正的战争并不相同。武将的重要性被最大限度的拔高了,武将的武力往往成了一场战斗胜负的关键。管亥被关羽十来回合杀死,其余人或者投降,或者逃走。北海之围轻松解除。

于是,孔融邀请刘备进城,摆下酒宴感谢刘备。可就在酒宴上,孔融和刘备第一次见面,孔融在不自觉中就流露出对刘备的不信任,以至于刘备当初对孔融的一点点感恩之心,也化为乌有。

当孔融邀请刘备前往帮助陶谦进攻曹操之时,孔融给刘备戴高帽子,说刘备是汉室宗亲,而曹操残害陶谦,以强凌弱,应该和孔融一起前往营救。刘备却说:“备非敢推辞,奈兵微将寡,恐难轻动。”刘备并非是什么纯粹的道德君子,他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之中生存,并最后开国称帝,和他无论何时,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无关系。孔融听了很是不满,就说:“融之欲救陶恭祖,虽因旧谊,亦为大义。公岂独无仗义之心耶?”孔融和陶谦有感情不假,但更主要的是为了大义。曹操为报私仇,屠城害民,就是不义,这一点刘备当然认同。可是因为刘备没有立刻答应孔融的要求,就说人家没有仗义之心,就有些苛求了。

刘备有没有仗义之心呢?当然有。不然刘备为什么会前来营救你孔融?刘备被孔融挤兑的不行,只能说:“既如此,请文举先行,容备去公孙瓒处,借三五千人马,随后便来。”刘备的考虑很实在,在乱世想要实现抱负,空有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兵马,有粮草。曹操十来万大军,可是刘备只有三千人马!可是,孔融依然不听刘备解释,继续挤兑刘备,说:“公切勿失信。”听到这里,刘备彻底怒了,说:“公以备为何如人也?”刘备虽然表示,无论自己借不借得到兵马,都会前往徐州营救陶谦,可是和孔融的这一点子情分却彻底没有了。

于是,太史慈在宴会之后要求离开,而刘备也在离开北海之后,和孔融的关系也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了。

孔融在反董卓联盟中,曾经是独立的一路诸侯,在北海几年,也曾经割据一方,但是,孔融虽然是博学大儒,在治理地方上却很是无能。孔融有爱才之名,却没有礼贤敬贤之心。对待像太史慈这样前来投靠的贤才,不能倾心结交,不能量才录用。对待有雄才大略的刘备,不能够好言抚慰,结成盟好,壮大势力,反而空谈大义,将好部下好盟友都给讥讽走了。这也就难怪数年之后,北海就被黄巾攻破,被袁绍吞并了。

标签: 孔融太史慈刘备

更多文章

  • 黄瓜以前叫胡瓜:奴隶出身的皇帝石勒避讳改名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黄瓜,石勒,后赵

    黄瓜是一种普通的蔬菜。你知道吗,黄瓜得名,与一位石姓人有关。这个人名叫石勒,他被称为“从奴隶到皇帝的第一人”。他生活在什么年代?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石勒是中国历史上从奴隶到皇帝第一人《晋书》记载,石勒为羯族人,他本不姓石,幼时名匐勒,后得字世龙,起兵后,更姓为石,才开始叫做石勒。晋惠帝太安元年,并

  • 神奇的历史: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兼侄女婿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太极,努尔哈赤,隋炀帝

    【伪娘的黄金时代】魏晋时期,男人必须长得像美女才会被称赞,柔婉的女性美是美男标准。因此,魏晋老少爷们拼命向“伪娘”线路上走。贵族士子们,几乎人人镜子不离身,每天打粉、涂口红、喷香水,到了不化妆就不见人的地步。当时著名的伪娘有:玄学大师何晏、文学家曹植、潘安、书法家王羲之……【爱新觉罗皇太极】(159

  • 唐宪宗强制全民消费:家中存款不许超过5000贯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宪宗,唐朝

    唐宪宗是个有为皇帝,年轻时遍览群书,对于贞观、开元盛世时期的故事仰慕非常。继位之后,宪宗以先祖为榜样,呕心沥血干革命,虽然没有达到李世民、李隆基时代的辉煌,却也把唐朝发展的曲线拉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了提振经济,公元817年,39岁的宪宗颁布了《禁私贮现钱敕》,用今天的话说,这就是一个强制消费令。消费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女人玩男人的种种花招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女人,男人,花招

    导读:著名的女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就是这方面的女界精英,引领唐时时尚。武则天提倡在性权力上要“男女平等”。男人当皇帝可以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女人为什么不可以拥有多人男宠?于是薛怀义(冯小宝)、张易之、张昌宗、沈南谬等这类据说阳具超比例粗大、且精力过人的美男、猛男,先后上了这位中国惟一女皇

  • 项羽兵败自刎后的悲壮一幕:江东子弟争相殉主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羽,刘邦,乌江

    西楚霸王项羽一世英勇,在战场上无往不利,却最终败在刘邦之下,自刎乌江,但这丝毫不影响世人对他的赞赏,而他所 带领的子弟兵也没有因主将的死而投降叛敌。当项羽自刎与乌江时,他的大部队伤心欲绝,但是与他们的主上共存亡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当刘邦拿项羽的人头来劝降的时候,他们依然不为所动。一支被强敌包围着的队

  • 楚怀王为何会中了张仪的陷阱?楚怀王不善听人言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怀王,张仪,秦国

    屈原投江让我们感叹忠臣的节气,这样的治国精英抱负难申,实在让人忧愁,而悲剧产生的根源不是精英的无能,而是屈原效命的楚怀王。统治国家与管理企业一样,身为管理者,楚怀王却没有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国家管理体系在他手上分崩离析,从而走上了亡国之路。下面我们就用一个小事例分析一下楚怀王缺乏哪些素质:如果综合判断

  • 揭秘:大清皇室的“试婚”制度与“试婚格格”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试婚

    1886年8月29日,美国《纽约时报》刊载《清国皇室生活记趣》一文称,清朝被确定为皇储的太子,在正式选立太子妃前一年,宗人府要先为太子挑选一位比其长一岁的适宜宫女,前往太子的东宫侍寝,教太子学会怎么做丈夫。如果太子同意,皇帝与皇后也不反对,这位宫女便可立为太子妃。《纽约时报》的这则报道大抵不虚,大清

  • 揭秘:唯一未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大明皇帝朱祁钰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十三陵,朱祁钰,明朝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 13位,就连亡国之君吊

  • 甘露之变后几位诗人的反应:白居易为何幸灾乐祸?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甘露之变,白居易,杜牧,李商隐

    闻知多名朝臣被诛,唐文宗悲不百胜,却也无可奈何。如今,他基本完全处于太监控制之下。只能于深宫九重哀叹悲凄。太监们骄狂至极,借机报私冤,在京城杀人无数。宦官田全操甚至扬言:“我入城,凡儒服者,无贵贱当尽杀之!”士民惶惧,人不聊生。最后,还是藩镇之一的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刘悟之子)上表,控诉宦官滥杀,大公

  • 揭秘:三国中的名将颜良文丑为何会被关羽秒杀?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颜良文丑,关羽,秒杀

    导读:演义之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情节很出名,少年时读演义,觉得关羽很神勇,后来渐渐明白真相远非那么简单。在袁绍派遣颜良做先锋的时候,袁绍手下第一谋士沮授说:“颜良性狭,虽骁勇,不可独任。”在沮授看来,颜良武艺超群,但是性格狭隘,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刚愎自用,不能够独当一面。可是袁绍不从。事实证明,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