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爱憎大不同:解读官史和野史中不一样的岳飞?

爱憎大不同:解读官史和野史中不一样的岳飞?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36 更新时间:2024/1/17 6:57:04

导读:邓广铭先生在《岳飞传》后记中指出,有关岳飞的史料主要有三类,即官史、野史和家史。官史即南宋的官修史书;野史是民间的私人着述;家史则是岳飞之孙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而家史在后世影响最大。在这里,先撇开野史不谈,主要就官史与家史对岳飞的记述略作评述。

先说官史。官方修史是我们的优秀传统,中华古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数千年,就得益于这一传统。然而,在历史上,既有“脏唐臭汉”、“弱宋腐明”的说法,亦有“相斫史”、“吃人史”的评价。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对于这一结论,毕竟争议不多。但在南宋官方的史书中,对岳飞史迹的记述,却颇多贬损之处,原因何在哉?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除夕,由于赵构、秦桧卖国集团的暗算,岳飞竟惨遭横死;十四年后,秦桧方寿终正寝。

在这期间,秦桧始终以宰相兼领“监修国史”,“专元宰之位而董笔削之柄”(邓广铭《岳飞传》,以下未注明者同),紧紧抓住笔杆子不放。而且,他在史馆中大力安插亲信,秉记事之职者非其子弟即其党羽,“凡论人章疏,皆桧自操以授言者,识之者曰:‘此老秦笔也。’”(《宋史》)而岳飞自从戎之日起,即以“尽屠夷种,迎还二圣”为己任,而这与不惜卖国求荣,一味苟安自保的赵构、秦桧之流是不能兼容的。尽管岳飞屡建奇勋,秦桧及其党羽又怎么可能将其功绩归档入史呢?因此,“岳飞每有捷奏,桧辄欲没其实,至形于词色。其间如阔略其姓名、隐匿其功状者,殆不可一二数。”不特如此,有时甚至故作曲笔,颠倒事实。绍兴十年,岳家军在郾城、颖昌等地与金军作战,连战皆捷,赵构、秦桧却逼令岳飞“措置班师”。即使如此,凯旋途中,岳飞仍兵援陈州以顾大局。

就是这段历史,史书是如何记载的呢?“岳飞在郾城,众请回军,飞亦以为不可留,乃传令回军,而军士应时皆南向,旗靡辙乱不整,飞望之,口塑而不能合,良久曰:‘岂非天乎?’”(《三朝北盟会编》)从而将岳飞描述成一个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的“逃跑将军”。本书作者薛梦莘虽非史官,但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这条记载完全是作者“从南宋官修史书抄来”,这就不能不带有秦桧之流的深深印记。

再看家史。所谓家史,类似于今之晚辈为其尊长撰写传记。在这类传记中,出于血缘、亲情、通谊的考虑,往往出现隐恶扬善的毛病。

岳珂系岳飞之孙,对他笔下的“鄂王”、“先臣”也就是他的祖父是如何记述的呢?应当说,为整理岳飞的史料,他确曾下过大量搜遗辑录之功夫,“积日累月,博取而精核之”,用了五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行实编年》。岳飞作为一代英烈而惨遭横祸,由于他事功卓着,即使在当时,不仅在民间口碑相传,备极推崇,在官方,南宋孝、宁两朝,也已公开为其平反。按理说,岳珂只需客观、真实地记述乃祖的史迹就够了,这不仅是对其先祖负责,也是对公论的尊重。然而,岳珂却未能跳出亲情和历史的局限,字里行间往往掺杂一些隐恶扬善或锦上添花的东西。比如,他在书中有意隐讳了岳飞少年时代曾在官宦之家做过庄客(类似于今之保安或长工)的往事,本来贫下中农出身的岳飞,却被塑造成出身诗书翰墨之家、“尤喜《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的富家子弟。再如,他在书中极力为乃祖曾因“建储”(立太子)受到皇帝斥责的史实进行辩诬,反而指责他人的如实记述“荒谬不根,颠倒错乱”。

绍兴十年,岳飞在河南的作战行动,不过是攻克许昌,威逼开封(东京)而已,而岳珂却在书中凭空杜纂出一段“先臣独以其军进至朱仙镇,……遣骁将以北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奔还京师。”为了帮乃祖锦上添花,竟无中生有地编造了一场“朱仙镇大捷”。

从人性的角度而言,“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庄子.人间世》)可谓深明世情的确然之论,然而,评骘是非,著书立言,能够做到善人之善而不溢美,恶人之恶而不溢恶,殊非易事。

秦桧对岳飞的溢恶,如果其旨在粽谤异己,因而佛头着粪的话,那么,岳珂对岳飞的溢美,如果不是适得其反,至少是画蛇添足了。现在之人,往往习惯于享受溢美之词而诛伐溢恶之事,其实,“妄誉,仁之贼也;妄毁,义之贼也。”(汉.杨雄《法言.渊骞》)溢美、溢恶,半斤八蔖,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考诸前人,鉴之历史,今之为史、为志、为传者,宁不深长思之!

标签: 解读官史野史岳飞

更多文章

  • 揭秘:清朝嘉庆皇帝遭雷劈而死的三种说法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嘉庆,雷劈

    导读:按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正常病故,即使是突发性猝死,也记录的非常冠冕堂皇,例如清太宗皇太极之死,正史记载是“端坐而崩”。然而,野史、传说就不同了,五花八门的死因,让史家至今争论不休。其中,嘉庆皇帝的死因最为离奇,野史传说他是遭雷击而亡,且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较为稳重,说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木

  • 揭秘真实清史:雍正到底是怎么看上甄嬛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近年来,在电视剧领域,清宫剧越来越热。从《宫心计》到《步步惊心》,再到火得一塌糊涂的《甄嬛传》……有人将这些电视剧定义为“宫斗剧”,因为其剧情都反映了后宫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那些事,十分引人入胜。清宫剧之所以广受欢迎,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剧里边那些贵妃、格格扮相端庄秀丽,观众看着十分养眼。可是最近,也

  • 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八大经典战役排行榜!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

    NO.1波兰闪击战性质:骑兵对坦克的二战揭幕战时间:1939年9月1日—10月6日地点:波兰境内对抗方:波兰VS德国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对波兰进行合围,并首次使用了威力巨大的“闪电战”作战思想。在德军的强大攻击下,波兰军队迅速溃败,10月6日,波军全军覆没,德波战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远古文明,揭秘,谜团

    一个在当时非常先进、繁荣的文明社会为什么会突然神秘销声匿迹,居民弃它而去呢?对此阴谋理论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离奇解释,其中包括外星人绑架,但是下面这几个文明社会的消失原因更加平凡,它们不外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外族入侵和经济相关问题。目前我们仍不清楚,可能永远也不会弄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柬埔寨高棉王国、

  • 慈禧墓被盗:财物装了30大车 慈禧尸身被分拆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慈禧,慈禧墓

    【导读】: 东陵盗案于1928年12月中旬由军事法庭开庭调查,此后即归于沉寂。直至次年4月20日方开庭预审,至6月8日终审。预审中,主犯谭温江拒不承认盗掘一事,而主谋孙殿英更是逍遥法外...孙殿英1928年盗掘清东陵的丑行,使其臭名远扬。军阀部队以野蛮手段用七天七夜的时间大肆盗掘东陵文物,这是众所周

  • 揭秘三国演义里最厉害的两个屠夫:何进与张飞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屠夫,何进,张飞

    导读:人世间的事千差万别,即便是同样的职业的人,也有高下之分。三国中就有这么两个屠夫,起点不同,都曾经辉煌过,不过最后的结局却非常相似,那就是都被别人割下了头颅,这一点似乎和当年屠宰的牲畜差不多。这两个人一个是何进,一个是张飞。三国演义中,两个人都很牛气,第一个出场的是张飞,不过当时仅仅是屠夫,后来

  • 揭秘:女皇武则天豢养的“四大杀手”分别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杀手

    武则天当政期间,任用两大酷吏屠戳李唐宗室及功臣。本人以为说他们是“酷吏”实在抬举了,哪有什么“吏治”可言,武则天想杀谁,他们就干掉谁,这同江湖黑道上的“杀手”无甚本质区别,称其为“杀手”或许更符合史实。而且武则天手下的此类“杀手”亦非两个,据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至少豢养过“四大杀手”,

  • 秘闻:媚得勾魂的武则天为何得不到李世民宠爱?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李世民

    武则天究竟漂亮到什么程度?一千多年前的事,很难落实。现存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和明刻本《历代古人像赞》等,均绘有武则天的像,但都是凭想象画成,且是中年以后的形象,不足为凭。蛛丝马迹,只能从典籍中的只言片语里去找。武则天曾说过,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类己”,这首先指的是长得像自己。那么太平公主是个什么

  • 斯大林迫使中国接受外蒙古独立:没力量别讲废话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斯大林,蒋经国,外蒙古

    1945年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局已经渐趋明朗。苏联已将战线推到国境之外,德军节节败退,颓势明显。 战后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越来越成为各大国关心的问题。罗斯福总统约请斯大林和丘吉尔会唔,商谈战后国际势力格局。由于斯大林不愿离开苏联国土参加会晤,三方商定于1945年2月在克里米亚岛上的雅尔塔召开会

  • 解读:中国历代皇帝为何大多成了“光屁股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皇帝

    导读:“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韩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上有五种被蒙蔽的情况:臣下封锁了君上叫蒙蔽,臣下控制了财权叫蒙蔽,臣下擅自发号施令叫蒙蔽,臣下私自给人以好处叫蒙蔽,臣下扶植私人党羽叫蒙蔽。人们常常看到对最高掌权者的一些谀词,似乎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