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妃嫔侍寝的悲惨生活 德妃突破50不侍寝的规矩

妃嫔侍寝的悲惨生活 德妃突破50不侍寝的规矩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06 更新时间:2023/12/30 7:00:47

把妃子包裹成“寿司卷”一样,抬到皇上面前,这事在中国有可考的记录,可以追随到明朝,而清朝延续了这一套系统。不过,绝不是后人所说的,背着“寿司卷”满街跑。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每日晚膳时,决定哪一个妃子当晚侍寝。每个妃子都有一块绿头牌,牌面上是该妃子的姓名。备晚膳时,敬事房太监将十块或数十块绿头牌放在一个大银盘中,谓之膳牌。

皇帝晚膳用完,太监举盘跪在皇帝面前。如果皇帝没有兴致,则说声“去”。若有所属意,就拣出一块牌,扣过来,背面上。太监拿过此牌,交给另一位太监,这位太监专门负责把将要求承幸的妃子用背扛到皇帝的寝所来。

太监将牌子交给执事太监,由他负责接承幸的妃子。

然后由太监持着灯笼去召唤。妃子早已恭候了,稍事修饰,太监在前面导路,贴身的侍女在后面护送,就这样进入皇帝寝宫的偏殿。这里早有准备的,洗梳妆一番,脱掉衣服,喊声承旨,于是由太监背到寝殿,只是几步之遥。

其实这套制度对女性很不人道。第一,女人美三分天注定,七分靠修饰,衣着的美占很大的比重。如果不着寸缕,天生丽质和身份好的略过,其余的女人可就无处遁形了。肚子、腿上的赘肉都会立现。想想就很不爽。第二,皇帝不再亲自到妃子卧房里去,人情味少了很多,也很难培养起爱情。妃子纯粹变成发泄和生育的工具。

清代皇帝有很高的戒备心理,生怕妃子一脱衣服,掏出一把匕首来。以往的皇帝有的死于刺杀,有的死于“红丸”,有的竟让妃子用被子捂死。奇葩的死法加剧了清代统治者的恐慌,毕竟是肉体凡胎,凡事小心为上。

至于侍寝过程,清代的梁溪坐观老人着《清代野记》亦有记载,其写道:

“帝先卧,被不覆脚。驼妇者脱妃上下衣皆净,以大氅裹之,背至帝榻前,去氅,妃子赤身由被脚逆爬而上,与帝交焉。敬事房总管与驼妃之太监皆立候于窗外。如时过久,则总管必高唱曰:“是时候了。”帝不应,则再唱,如是者三。

帝命之入,则妃子从帝脚后拖而出,驼妃者仍以氅裹之,驼而去。去后,总管必跪而请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则总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曰留,则笔之于册曰:“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

因为明朝皇帝多有“误幸”的说法,如果宠幸了地位低贱的人,生了孩子,混淆了血统不说,还给统治者带来极大的混乱和麻烦。(比如某些人的身世之谜。)后宫那么多妃子是否能雨露均沾呢?皇帝要如驾驭这后宫三千佳丽呢?

说实话,作为生育工具的广大嫔妃,和作为播种工具的皇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浪漫,那么幸福。其实皇帝是很苦恼的,首先他必须时刻记住,让后妃生下孩子,让老祖宗抱到孙子,是他的“义务”。“义务”如果完不成,不仅仅有很多耳提面命,可能还有一大堆中药、补药,让你吃到吐。

古代并不浪漫,单是为了生育而滚床单,那种压力,就可想而知。何况“寿司卷”的规矩定下后,侍寝变成纯粹的义务,没有半点情感色彩。

更可怕的是,清朝的妃子都是八旗官员的子女(漂亮不保证),因为家族有势力,漂亮不漂亮都得完成义务。

如果是这样的模样,那我恭喜你:(有没有打开快递的惊喜?)

如果都是这样的模样。。。兄弟,我只能帮你到这儿了!请多保重,务必完成任务!(话说,这真的是女人吗?)

人周密的《齐东野语》卷19《后夫人进御》中记有五代时期梁朝的国子博士崔灵恩的一套理论。乍一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再一想,崔灵恩那套理论既不符合理,又几乎没有可操作性,显然是一种理想化的设计。

那套理论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

八十一御妻,也称女御,分成九个晚上,每晚九个人。二十七世妇也是每晚九个,分为三天;九嫔是共享一天;三夫人也是共享一天,但毕竟共享此项权利,或者说是共尽义务的人数只有前面几个等级的三分之一了。只有“皇后”是一个人独享一晚。从初一轮到十五,从十六那天再开始新的一轮。

除非到了“皇后”和“夫人”这个级别,五十岁以后就不能进御了,因为你没生育能力,皇帝没必要“白折腾”一番了。

虽然有五十岁不能宠幸的规矩,但事在人为。清朝的德妃就打破了这个规矩。

德妃是一个身份卑微的、负责端茶送水等细活的“官女子”,她被康熙挑中后,一路平步青云,被封为“四妃”之一。后来登上永和宫宫主的位置,非常不容易。

德妃生育十二女的时候已是27岁,而生育胤禵的时候已是29岁“高龄”,这个可以说是破了康熙朝后妃生育年龄的记录。因为她们基本过了25岁就可以让位后来人了,而唯有德妃,这样特殊,也再一次证明了康熙对德妃宠爱与其他宫妃的不同。

这样受宠的人,年过50依然有皇恩在,也并非不可能的。他们之间有超过“生育任务”之外的感情。

无论如何,侍寝制度是不太人道的,也是充满痛苦的。对于年轻的妃子而言,连“尽义务”都似乎是一种奢望,更别说寻常的夫妻恩爱了。想想,真不如嫁给山野村夫的寻常女人幸福,最起码彼此之间有真挚的情感。

标签: 皇帝妃子这样的太监如果生育一个义务

更多文章

  • 丑女李陵容从“生育工具”到太皇太后的不凡人生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一个,贵人,皇太后,皇帝,没有,司马,武帝,儿子

    李陵容,生年不详,籍贯不详,东晋人。关于她的体貌特征,《晋书·后妃传》称她“形长而色黑”,《资治通鉴·晋纪》称她“黑而长”,《续晋阳秋》称她“形长色黑”。三种记载虽然略有差别,但她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李陵容相貌如何?史书中没有记载,估计不会太丑,至少不会像萧耨斤那样恐怖,更不会像谢

  • 历史上的拓跋浚是一个怎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自己,人物,皇位,于是,锦绣,未央,皇子,电视剧

    首先关于历史上的拓跋浚,他的原型一般指的是拓跋濬。他出生于440年,逝世于465年。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孙子,父亲是景穆帝拓跋晃,其母亲是恭皇后闾氏,历史上的他还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据说历史上的拓跋濬在年少的时候就很是聪明敏达,从小就深受祖父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还常常的跟随在太武帝左右,甚至还被

  • 又是诸葛亮又是李严 刘备白帝城托孤玩什么把戏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徐州,没有,赵云,一个,诸葛亮,白帝,刘备,想到

    三国历史中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白帝城托孤便是其中之一。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以白帝城托孤为由,南征孟获,北伐中原。一时传为美谈。今天我就想以白帝城托孤说一下自己的想法。首先,刘备不是一个真正的所谓仁义之主!这一点恐怕有很多朋友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吧?过去的“尊刘抑曹”只是为了帝王的封建统治罢了,

  • 曹雪芹为什么把赵姨娘描写得可悲可怜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媳妇,丫头,喜欢,性情,没有,看上,一个,自己

    赵姨娘是贾政的小老婆,贾探春,贾环之母。她在荣国府是半主半奴的身份,她在红楼梦里的戏份挺多的,我不明白,曹雪芹为什么这么讨厌她,把她写成一个愚蠢,无知,没有心计,粗俗不堪,毫无教养,心理阴暗的女人。就连薛蟠这样的坏男人,曹雪芹还写了他仗义,孝顺母亲,体贴妹妹的一面,可是赵姨娘身上没有一点亮色。作者让

  • 僵尸为何都是“跳”着行走 故事竟这么悲伤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真正,他们,僵尸,其实,看到,尸体,前进,这些

    早期香港拍摄了很多的僵尸电影,在几乎所有的僵尸电影中,僵尸前进都是依靠跳跃的,而且大多数僵尸片都比较搞笑,带给人们的欢乐远远多过于恐怖实际上,僵尸是很恐怖的,但由于它们之中的大多数(传说中的飞僵还没有人真正见过)只能跳跃前进,所以带给人们的危害其实十分有限。那么,为什么僵尸都是跳着前进的呢?这后面有

  • 古代妃嫔算计多 为皇帝宠幸一夜竟想出这法子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得到,为了,文帝,皇帝,宠幸,因为,古代,后宫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甄嬛传》,里面描述的后宫妃嫔为了得到皇上的宠幸,纷纷使出了浑身解数,可以说她们的每一句话都是带着计谋,时不时就能冒出一个算计来。然而妃嫔们相互勾心斗角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得到权利,可能这就是古代后宫的生存之道,其中妃嫔们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封,就得必须让皇帝经常宠幸自己,在自己寝宫过夜。

  • 看后脸红耳赤 古代皇妃侍寝用哪些房中术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帝,先得,帝王,女子,宫中,之后,她们,机会

    宫中所谓侍寝,就是侍候帝王睡觉。这是嫔妃获得帝王宠幸的必由之途。因为嫔妃太多,帝王为了决定侍寝人选,嫔妃为了邀得宠幸,就发生了许多令今人匪夷所思的事。骰子是一种赌具,在唐开元年间,曾被宫中称作“媒人”。原来,皇帝不耐烦为择妃侍寝而费神,就让嫔妃们掷骰子来定待寝者。风流天子李隆基的“蝶幸”法亦类似于此

  • 首辅张居正死于纵欲过度?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甚至,皇帝,明朝,朝政,梁启超,政治家,因为,万历

    明朝万历帝十岁登基,张居正当了十年首辅,辅助皇帝处理朝政。他虽然不是皇帝,却肩负国家重任,以天下为己任。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甚至说:“明代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但野史却说张居正死于纵欲过度……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梁启超(1873-1929)曾点评:“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要知道,明朝

  • 解析秦琼与尉迟恭敬德罗成的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画像,李世民,一起,当然,门神,功臣,喜欢,图片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代明君。所谓“明君贤相能将”,也就是说一代明君也是需要贤相和能将来辅佐的,唐太宗当然也不例外,在他的身边有着一大批当初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能人将相。贞观年间李世民为了怀念那二十四位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能人将相,特命人为他们画像,也就是后来的《二十四功臣图》,秦琼和尉迟恭

  • 中国古代历史最壮观的一次大逃亡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皇帝,高丽,自己,北魏,没有,队伍,不是,一个

    一列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前后绵延80余里。夹在队伍的中间的,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有的也穿了士兵的服装,步履蹒跚,显得有点不伦不类。队伍的外围是全副武装的士兵,盔甲铠亮的精骑,时不时的来回穿梭着,催促队伍快点前行。队伍很噪杂,孩子的啼哭、女人的吆喝、士兵的怒骂、战马的嘶鸣……各种声音混在了一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