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唐朝天价妓女 看一眼四万元

唐朝天价妓女 看一眼四万元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799 更新时间:2023/12/9 1:59:30

在歌舞盛华的唐朝,娱乐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将明星们的身价推向了巅峰。官方妓院的生意火爆一时,歌舞伎成了热门的职业,与名妓交往也成为一种时尚。在唐诗中就经常能看到狎妓的场景,这种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妓女的出场费也会相应地增高。可你想象不到,在唐朝竟然有一位天价妓女,看一眼需付一百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四万元!

看一眼四万元,够工薪阶层一年的薪水了,会有人去拜访吗?唐朝的哥们就是豪爽大方,竟然是趋之若鹜!有一位叫刘覃的,挖空心思要见这位妓女,靠行贿托关系,人家才答应见面。可只是掀起门帘看一眼,花费银子就是一百两。唐朝涌现的色艺双绝的名妓无数,如红线女、刘才春、刘泰娘、张好好、薛涛等,可就算富二代宦门名妓韦芳,做主持人的颜令宾郑举举,甚至连李隆基都仰慕的江西名妓永新,那也没这么大的谱啊。酒好不怕巷子深,这位美女就是南曲名妓天水仙哥!

大唐帝王们开放的思想能容纳百川,李世民就曾利用女妓和亲,突厥果然不战而退。据韩愈的《顺宗实录二》载,“癸酉,出后宫并教坊女妓六百人。”可见当时的女妓有多少,唐王朝的始建与这些无名妓女的功劳是分不开的。但这些妓女的地位,在李世民的眼里只是一件物品,谈不上什么身价可言。

那么,唐朝妓女的身价到底是多少呢,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历史文献: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记载了崔涯作诗影响娼妓身价的故事,“每题诗倡肆,誉之则身价顿增,毁之则车马扫迹。”而在《云溪友议》卷中的“辞雍氏”,“每题一诗于倡肆,无不诵之于衢路,誉之则车马继来,毁之则杯盘失错。”从中可以看到,唐朝妓女的身价多少是受诗人们影响的,传唱唐诗可以为自己扬名,同时也为诗人们做了宣传。这种默契的关系,似乎达到了双赢,诗文化与娱乐文化交融到了一起。

我由此想到,大诗人李白携妓出游,不以为耻反而为荣的原因所在了。他凭吊东晋名将谢安,有歌妓在旁边含羞做作,“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这是一种多么深刻的暗喻啊,李白也难逃世俗春心荡漾。当李白被李隆基千金放还时,传说出了长安城,就与杜甫将钱一夜花光,这么多钱是怎么花的,显然是用在娱乐消费上。也有很多人认为,李白游历山川,身上并没有钱,经常是靠赠诗来抵出台费,如《杨叛儿》、《陌上赠美人》、《赠段七娘》,都是赠送妓女的诗。

杜甫虽然一生穷愁潦倒,但《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两首,却证明了杜甫也附庸风雅。杜牧也有感而发《遣怀》,扬州妓女令他很是眷恋。白居易更不落伍,游太湖狎妓很是自在。他在《三月三日袚禊洛滨》的序中,详尽地描述了诗人聚会与妓女嬉戏的场面,连刘禹锡都在场难逃其咎。这次聚会花销肯定不少,但妓女们的出场费,想必不会高到哪儿去,毕竟是集体聚会。

天水仙哥就是人间的宠儿,据唐·孙棨的《北里志》载,“天水仙哥字绛真,住于南曲中,善谈谑,能歌令。常为席纠,宽猛得所。时贤雅尚之,因鼓其声价耳。”这位女子不但能歌善舞,且能言善辩,文人雅士争相拜访,但只能听其乐曲声攀高价格,因此很多人无缘见面。这位名妓到底有多美?且看右史郑休范所赠的诗,“严吹如何下太清,玉肌无奈六铢轻。虽知不是流霞酌,愿听雷和瑟一声。”天水仙歌如同仙女一般,人间哪得几回见。

话说富二代刘覃,是永宁相国邺之爱子,中举后华丽进长安,带着珠宝数十车,名马数十匹。听说天水仙哥享誉很高,伶牙俐齿的比他还厉害,但未谋面不知丑俊。十六七岁的刘覃正是争强好胜的年龄,他找到郑休范商议,以公务为名令天水仙哥来,可多次不见效果。于是,刘覃连连送礼物,但天水仙哥总推脱有事不见面。郑休范劝他还是打消念头吧,可是刘覃不听忠告,一门心思要见天水仙哥,可始终也请不来。无奈之下,刘覃不惜重金联络上户部官员,见天水仙哥一面真是难,可真正难的还在后面呢。

“时有户部府吏李全者,居其里中,能制诸妓。覃闻,立使召之,授以金花银榼可二斤许。全贪其重赂,径入曲,追天水入兜舆中,相与至宴所。至则蓬头垢面,涕泗交下,褰帘一睹,亟使舁回,而所费已百余金矣。”户部府吏李全住在北里,掌管这一带的官方妓院,能制服所有的妓女。刘覃就是经过他的同意,从小路进入南曲,打听天水仙哥被众妓女围住,一起来到宴请的地方。一路的疲惫使他憔悴不堪,而天水仙哥只是掀起门帘看一眼,就立刻返回了,这次的花销在一百两银子左右。按照现在的银价大约为34.6美元/盎司上下,每克就是在7元左右,一两银子价格大概在350元。那么,一百两银子岂不是在四万元左右?

像天水仙哥这样的妓女,毕竟是凤毛麟角,如此高的价格,又有几人能接近呢。一般妓女的正常收费标准,在《北里志》里面也提到了,平康里第三家的妓院,妓女陪客人以蜡烛计时收费,或弹唱或歌舞或玩酒令,一根蜡烛点完,收费三百文。三百文就是三两银子,折合人民币一千多元。另外,妓女的身价也存在年代和地区的差异问题。如唐朝的初、中、晚期,繁华的长安城与边远地区,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像天水仙哥这样的天价,看一眼四万元,堪称是历史之最了,就算是家喻户晓的戏剧人物苏三,那也没有这么高的身价!

历史有时也如戏剧,可惜李白、杜甫、白居易,没有与天水仙哥偶遇,若真的有缘相逢,或许天价就是无价?

标签: 一眼就是唐朝身价妓女李白天水银子

更多文章

  • 皇宫里浣衣局是宫女们的“人间地狱”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皇宫,宫女

    唐诗有云:“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宫女是老死于宫中的,否则到了白头之年,为何不遣之出宫。明朝大内之中,宫女多达万人,可是皇帝又不愿意看见白头宫女,所以宫女一旦年长色衰,便立即遣之出宫。但又怕宫女出宫后泄露大内之中的机密,于是遣之出宫后,直接将其送往人间地

  • 探秘《水浒传》中宋朝人过年那点事儿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探秘,水浒传,宋朝

    宋朝人过的年不叫春节而叫元旦,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只是民国实行阳历纪年,把阳历的一月一号为元旦,正月初一只好称春节。其实宋朝的元旦是

  • 却鲜为人知“二百五”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就是,个人,二百五,说法,什么,你们,一个,黄金

    “二百五”是我国流传甚广的一个俗语,几乎传遍了大江南北。如今在本山大叔的小品中又简化成了“二”。我的老家泰安叫“二疾”。它的含义大家都心领神会,不用再做解释。但是,其中的历史故事却鲜为人知。据说,战国时期身挂六国帅印的说客苏秦被人暗杀了。齐王盛怒之下,发誓要给他报仇雪恨,但是久久查不到凶手。于是他想

  • 说说三教皆通身为孙悟空师傅的菩提祖师身份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菩提祖师,孙悟空

    在白马之前的论述里,我们大约推得,《西游记》头两回露面的菩提祖师,其身上应有心学大师王阳明、五祖弘忍法师以及如来弟子须菩提等众的影子。但我们知道,文学创作的艺术人物中,一定要有一个主体灵魂。而这个灵魂,支撑着人物的性格以及行为走向。那么,上述这些人等,哪个才是菩提这个艺术形象

  • 揭秘心理有点变态的汉成帝差点不能继位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汉成帝

    ​汉成帝何许人也?他是汉元帝刘奭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是西汉第12位皇帝,历史上除了比较重视农业(任内编撰的《泛胜之书》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农学专著)、好结交匈奴以及收集图书的“政声”之外,其他都乏善可陈,倒是他的一些风流韵事,比如与赵飞燕姐妹贪娱误国的“

  • 说说唐僧为何被如来佛祖贬下凡间?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如来佛祖,唐僧,说说

    ​【一】众所周知,西天取经人一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了正果。而苦难的一个源头,即是一路妖精的疯狂阻击。至于阻击的直接目标,多是唐僧。这个胖面和尚身上白坨坨的肉,可是天大的宝贝啊。妖精为何对唐僧肉趋之若鹜呢?原来,妖精们不知从何处得来消息,食用唐僧肉者,可长生不老。至于理论基础,大抵有二。其一,

  • 趣谈古代人出远门如何解决吃住问题?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趣谈,古代

    在今日中国,沿着主要公路铁路行进,任何地方都有旅馆或者酒店,所以都不成问题,但在古代,却没有电视剧里那么简单。如果您在古代出行,可能首先想到驿站。但其实,驿站是官员身份才能用的,虽然在朝廷法令松弛的时候,有时通过关系普通人也可以住进客栈,但一般情况下一般人是没办法住的,只能自己想办法。那住自费客栈?

  • 盘点大宋风流皇帝赵佶宠爱的四个女人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盘点,皇帝

    宋徽宗赵佶是个艺术家而不是政治家,他不理朝政,但对女人却有极大的兴趣。他过着糜烂的生活。风流韵事在当时就传出宫外,被老百姓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他的后宫妃嫔如云,数量多得惊人,不但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 吃“闭门羹”源于唐朝妓女接客典故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后来,原料,客人,主人,闭门羹,也就,一些,拒绝

    众所周知,“闭门羹”意为拒客,但“闭门”何以与“羹”联系起来呢?这还得从唐朝妓女接客的历史典故故事说起。“闭门羹”一语最早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原来,唐代宣州城出了一位叫史凤的名妓,她不仅人长的标致风流,拥有沉鱼落

  • 宋朝的幽默:宋徽宗赵佶创立瘦金体竟是为了省墨水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宋徽宗

    读宋朝的正史或者笔记野史,你会发现,君臣之间、士大夫之间、读书人之间,乃至寻常百姓间,经常会看到很多幽默的段子,这在历史上的其它朝代中是很不多见的。以下四则宋代幽默故事,充分表现了宋代人的幽默气质。1、宋徽宗赵佶自创“瘦金书”,铁画银钩,他自我感觉非常满意,很是得意。一日,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