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1953年7月27日 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

1953年7月27日 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76 更新时间:2023/12/21 9:21:23

1953年7月8日至7月27日,为配合板门店谈判志愿军在中东线的反击作战,驻守在板门店东侧半公里以东一线阵地的志愿军第46军136师,根据志愿军首长的指示,先后对马踏里东南山之敌实施三次攻击作战。特别是7月27日胜利结束的第三次攻打马踏里东南山的战斗,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斗。

1953年初,为了配合板门店谈判,根据志愿军司令部关于进行一些小规模反击战的指示和军里的统一作战部署,第136师提出拟对当面之敌---马踏里东南山阵地发起攻势作战的计划。

马踏里东南山位于临津江北岸,在开城以东14公里,由编号060、061、062和+0238四个小高地组成。它是美军在三八线以北的一个支撑点,拿下它,可将我军阵地前推进,并威胁美军西线的交通供给线。美军阵地上单列桩铁丝网、蛇腹形铁丝网和大小地堡、明暗火力点等星罗棋布,交通沟纵横交错,便于机动,是一块易守难攻的硬骨头。

7月上中旬,第136师先后组织了两次攻打马踏里的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其后不久,第136师又接到军首长转达的志愿军司令部关于向马踏里发起第三次攻击的命令。为了支援这次战斗,军首长把所属的炮兵团和志愿军总部配属的炮8师的 1个团,共100多门大炮,全部加强给第136师。

24日20时30分,战斗打响了。包括新配备的“喀秋莎”在内的我军炮兵将炮火砸向美军阵地,大地被震得发颤,两个主峰山头火光四溅。炮火急袭过后,志愿军各路突击队仅用20多分钟就全歼了060高地守敌,并立即向+0238阵地发起纵深进攻。整个阵地上敌我炮火交错,到处是爆炸的火光、升起的尘雾。在短兵相接的争夺战中,一会儿是敌攻我守,一会儿又是我攻敌守,整个阵地在反复争夺拼杀中打得难分难解。

第406团2连2班班长栗学福在这次战斗中,带领全班担任第一突击队的任务,于21时许率先占领了+0238东北无名高地。但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向+0238主峰进攻,就受到美军的反冲击。栗学福指挥全班转攻为守,先后11次将美军击退,歼敌近百人,而班里的其他同志在战斗中也相继牺牲了。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弹药也全部打尽了。当一群美军叫嚣着冲进阵地准备活捉栗学福时,他拉响了最后一根爆破筒,当场就有十几个美军被炸死,栗学福自己也被炸得晕了过去。待增援部队把他抢救出来后,他稍作调整又继续坚持投入了战斗,为夺取三打马踏里战斗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战后,栗学福同志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荣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后来,著名作家巴金同志来到第136师采访,深为栗学福的事迹所感动,写下了《钢铁战士栗学福同志》的长篇通讯。

到25日早晨,两个高地基本被我控制。美军不惜血本,一次又一次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进行反扑。战斗持续到26日午夜,敌军付出了重大代价也未能将阵地夺回去。

27日晨,美军的阵地上又传来一阵枪声,正当师前指准备组织抵抗美军新一轮冲击时,停战协定即将签字的消息传到了前指。这时,美军可能已经得知了就要停战的消息,一阵猛烈的炮火向我新占领的阵地袭来,炮火过后,敌地面部队没有出动便偃旗息鼓了。之后,阵地上平静下来。

当日24时,停战令正式生效的时候终于到了。在寂静的夜空下,山谷间回响着战士们欢呼和平的口号声。我们走出指挥所的掩体,登上山顶遥望板门店方向的上空,只见在探照灯巨大光柱的照耀下,标志着和平谈判的四个大气球缓缓降落下来。入朝以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听惯了枪炮声,当企盼已久的和平到来时,我们简直不能相信这是真的。

回坑道后,136师曹海炳参谋长翻出一瓶封存了好久的“凤城老窖”,这是他入朝前从祖国带来的,就是准备在胜利的这一天畅饮。可是当我们端起酒杯时,泪水却不由得涌出眼眶,谁也没有把酒喝下去,而是把这瓶酒祭洒在天地之间,告慰那些为了今天的胜利而英勇牺牲的战友们……

标签: 1953年抗美援朝

更多文章

  • 抗美援朝志愿军唯一的女战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抗美援朝,志愿军

    在朝鲜战争双方签定停战协议后,美军交出来的战俘名单中,实际统计情况如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实际被俘人员21374人。其中:中朝两国愿意并被遣返的战俘统计国籍1952年7月小批交换伤病员1953年8月—9月交换全部战俘总计中国1030人5640人(含1名女俘)6670人北朝鲜5640含(446平民,3名女

  • 抗日战争中也出现了一个女扮男装的花木兰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39年3月21日,一位叫唐桂林的士兵出名了。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唐桂林作战多神勇,也不是因为出身多显赫,而是因为性别--她是一名女性。从这一天开始,报刊媒体不间断的采访报道使她隐瞒性别、从军杀敌的事迹广为人知,她也因此被誉为“现代花木兰”。时至今日,唐桂林的故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封信救了一万人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4年,德国陆军上将德克斯特接到希特勒要他带领一万人去驻守比利时前线蒙塔费利尔要塞的命令。为了防止德克斯特叛离或指挥不利,狡猾的希特勒将他的妻子罗伊斯扣下来做人质。德克斯特带领一万人马到达要塞后,很快就遭到盟军的围攻,他看大势已去,作为帝国军人,不成功便成仁,更何况妻子还在希特勒的手里,他别无选

  • 二战时日本有一支“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二战,日本

    在很多人印象中,二战中的日本军队个个都是亡命徒。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的日军中有一支以战斗力差而闻名的另类部队,它就是号称“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的大阪第四师团。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文章《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中,曾详细描述了第四师团的各种轶事。有意思的是,这支著名的“弱旅”在战后竟保留了自己的番号,

  • 抗美援朝首战揭秘:黄草岭阻击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抗美援朝,黄草岭

    黄草岭又称“德洞关”,位于长白山脉南麓的长津湖地区,是朝鲜东北部的军事要冲。黄草岭、赴战岭为狼林山脉的主峰,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大小山峰纵横绵亘,到处是悬崖峭壁,丛林密布,山峦交错,公路由峡谷中蜿蜒通往黄草岭,上面是壁立千仞,下面是万丈深渊,是敌我在东线战场的必争之地。当时,东线之敌李伪

  • 抗美援朝被俘的美军“王牌将领”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抗美援朝,美军

    1950年7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司令部,将美军的精锐部队——第24师调至朝鲜大田前线。该师师长威廉·迪安少将,曾荣获美国国会颁发的最高梅花勋章,被美国总统杜鲁门称为“所向无敌”的“王牌将军”。可是,第24师入朝18天后,就在大青山地区遭到重创,迪安也成了俘虏。此事非同小可!美国政府先是守口如

  • 冒牌将军巧计打硬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冒牌将军,打硬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曾有一支专门从事冒名顶替的部队——美国的第23特别大队。这支部队由82名军官和1023名士兵组成,并没有装备真枪实弹,却打了很多“硬仗”。这支部队的装备很特殊,有充气橡皮坦克、大炮、汽车、闪光弹、音响器材、伪装网等等。每个人还有各种不同部队的肩章。靠着这些高级“化妆品”

  • 天空中的三个太阳平息了一场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天空,太阳

    1551年4月,德国境内的一座小城马哥德堡被罗马帝国的军队围困。该城军民浴血奋战、英勇抗敌,誓与城池共存亡。但数日后,城内已接近弹尽粮绝,危在旦夕。罗马军队也许是发觉了城内出现的困境,于是士气更是大振,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就在城池马上要被攻破的紧要关头,奇迹发生了:城市的上空突然出现了3个太阳,还

  • 莫斯科保卫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

    1941 年8 月,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命令德国各报:10 月12 日这一天留下头版的位置,以便登载“特别重要的消息”。原来,希特勒已经制定了一个代号叫“台风”的作战计划,要在10 月12 日一举攻占苏联首都莫斯科,来取得苏德战争的胜利! 德军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共53 个步兵师、14 个坦克师

  • 张鼓峰的“地震”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鼓峰,地震

    1938 年7 月,地处中国、苏联、朝鲜三国交 界处的哈桑湖、张鼓峰一带, 局势越来越紧张。占据中国东北的日本侵略军,不断向驻守张鼓峰的苏联边防军进行挑畔,要求苏联军队退出哈桑湖和张鼓峰地区。苏联守军拒绝了日军的要求。到7 月下旬,集结在哈桑湖地带中国一侧的日军已超过了4000 人,并且配备了六个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