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祖鲁战争 以长矛枪炮的悲壮篇章

祖鲁战争 以长矛枪炮的悲壮篇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94 更新时间:2023/12/17 1:10:05

祖鲁战争指19世纪30—80年代南非祖鲁人为反抗荷兰后裔布尔人和英国殖民者的侵 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的英勇斗争。战争结果虽然是祖鲁国灭亡,英 国确立了对南非的殖民统治,但祖鲁人所表现出来的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赢 得了世界人民的称赞,在南非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祖鲁人是南非土著居民南班图人的一支,居住在南非的纳塔尔、斯威士兰和莫桑比 克的一些地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南班图人处于原始社会瓦解、部落联盟兴起和国 家产生的社会发展阶段。1817年,南班图人部落联盟的酋长丁吉斯瓦约战死,祖鲁人恰 卡(1787—1828年)成为首领。他在军事上继承和发展了丁吉斯瓦约的改革,建立了一 支约10万人的军队,以长矛和盾牌为武器,采用方阵、两面包抄等战术;在政治上把 3000多个分散部落约50万人统一起来,削弱各部落酋长的权力,各地由军事长官治理。 这样,恰卡建立了祖鲁王国,英国人称其为祖鲁帝国或祖鲁兰。1828年,丁干(1797— 1840年)上台执政,继承了恰卡的事业,恢复和发展了生产,保持了祖鲁国家的统一。 正是在他的领导下,祖鲁人进行了反对布尔殖民主义者的战争。

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南非建立了第一个白人定居点。随着荷兰移民的增加, 定居点发展成为开普敦,又以开普敦为中心扩大为开普殖民地。荷兰移民掠夺土著人的 土地,建起了农场和牧场,驱赶黑人劳动,自己成为奴隶主。荷兰移民的后裔被称为布 尔人(意为“农民”)。1785、1806年,英国两次占领开普殖民地,1815年正式把南非 据为己有。英国人在开普殖民地建起自己的统治机构,剥夺了布尔人的行政权和司法权, 规定英语为官方语言,废除荷兰货币改为英镑,丈量土地、按地征租、废除奴隶制,所 有这些措施都引起了布尔人的不满。

英国人同布尔人之间矛盾的发展,导致了布尔人的一次人迁徙。从1836年开始,布 尔人赶着大车,浩浩荡荡北和东北方向寻找新的居住地。布尔人的大迁徙一方面是对 英国压迫的逃亡,另一方面却是对南非土著居民的一次掠夺性远征。布尔人远征的重要 目标是祖鲁王国,这里既可夺得土著人的土地,也能占据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1837年, 布尔人越过德拉肯斯堡山脉,源源不断地开进祖鲁王国,从而发生了祖鲁人反抗布尔人 殖民主义者入侵的“祖鲁战争”。

1838年2月6日,为了惩罚布尔人通过欺骗手段夺取祖鲁人土地的做法,丁干下令将 70多名布尔人逮捕处死。随后,祖鲁军队四处搜索、袭击已居住在纳塔尔西部的布尔人, 大约有300多名布尔人被杀死。

3月,海边纳塔尔港的英国殖民者派兵支援布尔人。很快,丁干的弟弟姆达率军 打败了英国援军。与此同时,布尔人的两支援军也先后被祖鲁人打败。布尔人遭到殖民 远征以来最严重的损失,实力减少十分之一,领导层出现分裂,布尔人四外逃散。

在取得对布尔人的初战胜利后,丁干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过早地偃旗息鼓,为布尔 人卷土重来提供了机会。1838年11月20日,比勒陀利乌斯率领一支由464人、57辆牛车、 2门火炮组成的援军从开普殖民地赶来援助。12月15日,这支队伍在恩康姆河套上摆下 了作战阵式——牛车阵。丁干面对强敌犹豫不决,错过了布尔人最害怕的夜袭时机,直 到16日凌晨才开始对布尔人的牛车阵发起攻击。这是30年代祖鲁战争中最激烈的一场战 斗:布尔人依托有利的环形牛车阵,用先进的火枪射击,而祖鲁人则手持长矛和盾牌, 排成密集队形,冒着炮火和弹雨,前仆后继,一次又一次地冲锋,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恩康姆一战,祖鲁人损失惨重,伤亡3000多人。鲜血染红了恩康姆河。现在,南 非统治者把12月16日定为固定的休假日,以庆祝白人在这一战中的胜利,而南非民主力 量则把它定为“丁干日”,把它看作非洲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象征。

此后,因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祖鲁人连遭失败。1839年1月,双方签订“和平协 议”,丁干被迫将图格拉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布尔人,并交付数千头牲畜和若干吨 象牙作为战争“赔款”。然而,布尔殖民者并不满足。他们勾结、收买丁干的弟弟姆潘 达,答应帮助他夺取王位并承认他为祖鲁国王,姆潘达则要在称王后臣服于布尔人。 1840年1月,在布尔人700名武士的支援下,姆潘达率军1000人征讨丁干军队,并在姆库 齐河以北击败丁干。2月,姆潘达成为祖鲁国王,把从图格拉河以北直到黑乌姆福齐河 之间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布尔殖民者,祖鲁王国只剩下纳塔尔最北部的土地。布尔人在占 领的祖鲁人土地上建立了“纳塔尔共和国”。但是,布尔人好景不长。1843年,布尔人 的共和国便被英国殖民者吞并。

祖鲁人抗击布尔殖民者的斗争——19世纪30年代的祖鲁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19世纪50年代,祖鲁王国经历了一场内战。姆潘达之子克特奇瓦约反对卑躬屈膝的 卖国政策,立志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获得祖鲁人的拥戴和支持。10月的一次战斗, 克特奇瓦约击败以翁布齐拉为首的投降派,执掌国政。克特奇瓦约(1826—1884年)是 19世纪下半叶,南非祖鲁人的杰出领袖。他在内忧外患中渡过青年时代,亲眼目睹了殖 民者的侵略扩张和南班图各族人民的悲惨命运,决心重整国力,再现恰卡和丁干时代的 辉煌。

克特奇瓦约实行严格的军事制度,通过各种途径搞到枪支弹药,聘请英国人约翰· 丹恩训练祖鲁军队,建立自己的骑兵。不久,他建立起一支40万人、装备几百条枪,善 于骑射的强大军队。此时,正值英国殖民者扩大其对南非侵略的时期。在1871年侵占金 刚石产地西格利夸兰、1877年吞并德兰士瓦后,英国殖民者把下一个目标瞄向了祖鲁王 国。

1878年12月,英国驻南非最高全权代表B·弗里尔向克特奇瓦约提出最后通牒,要 求他解散军队,准许英国总督进驻南非并有权监督祖鲁人的行动。与此同时,还在边界 上部署6个营的精锐部队。遭到克特奇瓦约断然拒绝后,英国殖民者于1879年1月11日发 动了蓄谋已久的战争。

切尔姆斯福德勋爵率领1.3万人的英国殖民军渡过图格拉河,向祖鲁王国大举进攻。 1月22日,双方在伊桑德尔瓦纳山展开激战。克特奇瓦约趁夜色昏暗包围一路英军,并 突然发起攻击。祖鲁战士冒着猛烈的炮火冲向敌营,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最后取得辉 煌胜利,打死打伤英军1600人,己方伤亡3000人,缴获步枪1000多枝、子弹50万发, 并且收复了大片失地。

克特奇瓦约在胜利后,幻想通过谈判谋求和平,但事与愿违。英国拒绝任谈判, 将军队增至2万人,配备火炮36门,决心为自己的失败进行更大的报复行动。在6月1日 的战斗中,祖鲁人挫败了英军的进攻,并打死了拿破仑三世的儿子路易。7月4日的乌隆 迪村一战决定了战争的结局。开阔地上,5000枝火枪和数十门火炮的射击使祖鲁军无法 接近敌军阵地,更不能进行擅长的白刃战,一批一批的战士倒在血泊之中,祖鲁军队当 场战死3000人。这时,英军出动全部骑兵,向祖鲁军队发起冲锋。祖鲁军队遭到惨败。

这次决战失败后,祖鲁王国一蹶不。英国占领后把它划分为13个小酋长国“分而 治之”,最后于1887年正式并入纳塔尔殖民地。

祖鲁人为反抗两个殖民主义者的侵略进行了半个世纪的英勇斗争,最后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力量对比悬殊。布尔人是荷兰后裔,继承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果 实,英国也在17世纪中叶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在18世纪中叶又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 力大幅度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祖鲁人则处于原始社会向国家过 渡的初始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极为落后,武器仅是长矛和盾牌,虽购买了 一些枪支,但总体上还处于兵器时代。

以落后、原始的生产方式对付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初级农业和畜牧业对付 大工业,以冷兵器对付热兵器,失败是可想而知的。除此而外,祖鲁人几代国王在对殖 民者的斗争中怀有侥幸心理,一旦战争胜利便停止战争,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在对付先 进的、占优势的敌军时,原始部落民族擅长的战争方式,如游击、袭击、伏击、夜战等 优势在祖鲁战争中也没有发挥出来。

祖鲁人的斗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给殖民军以沉重打击。

英军损兵折将数千人,耗资500万英镑,而且导致国内政局动荡,保守党的迪斯累 里政府成为众矢之的,被迫让位于自由党。以格提斯顿为首的自由党公开承认对祖鲁人 的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战争之一”。祖鲁战争成为当时欧洲各国报纸的重 大新闻,祖鲁人的斗争精神赢得了各国有识之士的称赞。英国保守党首相迪斯累里痛苦 地承认,祖鲁人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民族啊,它打死了我们几个将军,使我们的一些主 教改变了自己的信念,并‘结束’了法兰西王朝的历史”。恩格斯热情赞扬祖鲁人作出 了任何欧洲军队都不能做的事情。他们没有枪炮,仅仅使用长矛和投枪,在被公认为世 界第一的,建立在密集队形基础之上的英国步兵后装枪的弹雨之下,“不止一次打散英 军队伍,甚至使英军溃退……”

祖鲁人在伊桑德尔瓦纳山战役中所取得的胜利,是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斗争历史 上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直到15年后埃塞俄比亚人在阿杜瓦战役把意大利军队打得落花 流水、溃不成军时,才取得了比这规模更大的胜利。祖鲁人民反抗殖民者的英勇斗争, 在非洲近代历史上、在世界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中,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标签: 祖鲁战争长矛

更多文章

  • 印巴战争:英国殖民者“埋下的祸根”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印巴,战争,英国,殖民者

    1971年11月21日,印度利用东巴基斯坦发生动乱的局势,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突 然袭击,最终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家肢解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两部分。印巴冲突的祸根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英国殖民主义者种下的。历史上,印巴同为英属 印度,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二次大战后,随着世界许多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和

  • 赵匡胤的统一方略 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匡胤,统一,方略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文功武治都堪称一流的皇帝,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经济政治和文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积极的对外用兵很快消灭了很多的割据势力,使得国土的面积大大的提高,在进行对外用兵的时候赵匡胤统一方略到底是什么?赵匡胤的统一方略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赵匡胤统一

  • 海湾战争 现代高技术登上战争舞台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海湾战争,现代,高技术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 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 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 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

  • 两伊战争 用现代化武器进行的低水平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两伊,战争,现代化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简称两伊战争),自1980年9月爆发,至1988年8月20日 落下帷幕,整整持续了8年之久。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 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两伊战火的蔓延,曾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严重 对立,致使海湾局势一度空前紧张,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 朝鲜战争 美国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朝鲜战争,美国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起初是一场内战,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为了 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 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朝鲜是东北亚的

  • 艾陵之战 用军事来为政治斗争而服务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艾陵之战,军事

    艾陵之战是公元前484年吴国联合鲁国在艾陵地区打败齐国军队的一场重要的战役。艾陵之战同时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庞大、最彻底的围歼战,也是在战争的历史上使用预备队较早的战役之一,之后这种预备队的作用也被历朝历代的兵家所重视起来。那么,为何会发生艾陵之战,艾陵之战背景是什么?艾陵之战背景:周敬王三十五年,吴国

  • 前南斯拉夫内战 冷战后欧洲第一场热战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前南斯拉夫,内战

    自1991年南斯拉夫各共和国掀起“独立”狂潮以来,南斯拉夫屡次爆发武装冲突, 其规模之大,蔓延之迅速,伤亡之惨重,是战后欧洲前所未有的。南斯拉夫位于巴尔干半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列强必争之地。南斯拉夫国 内情况和周边情况极为复杂,长期以来人们常用1至8来表达这种复杂性,即1个党(南 共联盟)和

  • 日本奇袭珍珠港 战术上成功,战略上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日本,奇袭,珍珠港,战术上

    1941年12月8日,日本出动以6艘航空母舰为主体的特混舰队,远离日本本土南下, 秘密航行4000多海里,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最大海军基地——珍珠港,采取了一次规模巨 大的突击行动。这次奇袭,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了惨重损失,半年之内不能作战,从 而成为现代世界战争史上突然袭击的又一成功战例。日本制造全面

  •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个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前秦的皇帝苻坚为了统一全国想南方的统治者东晋发起的一次作战,可惜,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据记载,前秦的皇帝苻坚摔了八十多万大军南下,结果却败给了东晋的八万大军,而此战之后还延伸除了草木皆兵的成语。那么,淝水之战是发生在哪一年的呢?一起来看淝水之战简介。淝水之

  • 揭秘赵匡胤的统一方略 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文功武治都堪称一流的皇帝,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经济政治和文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积极的对外用兵很快消灭了很多的割据势力,使得国土的面积大大的提高,在进行对外用兵的时候赵匡胤统一方略到底是什么?赵匡胤的统一方略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赵匡胤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