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项羽、刘邦灭秦之战

项羽、刘邦灭秦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07 更新时间:2024/1/16 17:39:11

秦二世二年三月至三年九月,项羽、刘邦继承陈胜吴广未竟的事业,团结反秦力量,推翻秦王朝统治的战争。

元年七月,陈胜、吴广首举反秦义旗,得到广大民众及各种反秦力量的积极响应。同年九月,楚名将项燕后裔项梁、项羽叔侄,杀会稽郡守殷通起义,聚集精兵8000余;刘邦起兵沛县得2000人;另有英布、秦嘉、陈婴、郦商等及魏、赵、齐等地的原六国旧贵族先后起兵。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原六国旧贵族拥兵割据,各地反秦武装亦在继续积极抗秦。二年春,奉陈胜之命攻取广陵的义军将领召平,以陈胜名义封项梁为“张楚”农民政权上柱国,建议他引兵西进击秦,三月,项梁、项羽率军渡江北上,沿途收编陈婴、英布、吕臣、蒲将军等多部反秦武装,并击败占据彭城以东地区的秦嘉部,队伍迅速壮大。秦将章邯击灭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军后,为逐次消灭北方各部反秦势力,北上至栗县。项梁遣朱鸡石迎战不利,退军到薛时,刘邦率部归附。这时,义军已发展到10万余人。项梁得知陈胜败亡的消息,接受范增建议,拥立死于秦国的原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作为反秦号召。项梁自称武信君,掌握军政大权。

章邯军在栗县击败朱鸡石部后,对魏、齐、赵等地的反秦力量发起攻击,击败齐、魏联军于临济,乘胜进攻齐地的东阿。项梁率军援齐,大败章邯军于东阿城下。楚军追击至濮阳东,再败秦军。章邯退入濮阳防守,同时,项羽,刘邦率军在城阳、雍丘、定陶、陈留等地连破秦军。九月,章邯得到补充,大破义军于定陶一带。项梁战死。为避免被秦军各个击破,项羽、刘邦等率部东撤到彭城一带,楚怀王也自盱台迁到彭城。

章邯击败项梁于定陶后,认为楚地兵不足忧,即率军北上攻赵。同年闰九月,秦军攻占赵都邯郸。赵王歇、赵相张耳由信都退守巨鹿。章邯令王离、涉间率20万人围攻巨鹿,自率20万人屯于巨鹿南之棘原,筑甬道至巨鹿城外,补给王离军。赵王歇几次派人向彭城楚军求救。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率主力北上救赵;遣刘邦率一部分兵力乘关中空虚无备,进军咸阳。三年冬十一月,宋义率军抵安阳,滞留46日,企图坐观秦、赵相斗,以收渔人之利。时天寒大雨,军中缺粮,士卒冻饿,且巨鹿危在旦夕。十一月,项羽多次建议立即北上救赵,义不听,反下令军中,不从命者皆斩;而整天饮酒高会。项羽遂杀宋义。楚怀王改命项羽为上将军,率军救赵。当时,巨鹿兵少食尽,赵将陈余及燕齐等国救兵畏惧秦军,不敢出战。

十二月,项羽以英布、蒲将军率2万余人渡过漳水救赵,取得初战胜利。陈余复请救兵。于是,项羽亲自率主力渡河,下令凿沉船只,打破“釜甑”,每人只携三日口粮,以示誓死决战之心。至巨鹿,与秦军相遇,九战,大破秦军,绝其甬道,击杀秦将苏角、俘虏王离,涉间自杀。诸侯军等敬服,拥戴项羽为诸侯上将军。尔后,项羽乘胜追击至漳水南岸,屡次击败秦军。章邯求和未成,率军后撤。项羽以蒲将军追击,至三户津,再破秦军。章邯率军南退,项羽又亲率楚军及诸侯军追击,大破秦军于汗水上。章邯连战失利,遭秦二世指责,进退无路。七月,遂率20万秦军降楚。至此,秦军主力全部被歼。项羽即长驱入关。

三年二月,刘邦率军由砀出发西进。刘邦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避免攻坚,乘虚而进。攻昌邑未下,转兵向西攻破陈留,随后,向南迂回,出辕辕关险道,攻克宛城,沿途不断发展壮大队伍。八月,用张良计,收买秦将,乘其不备,袭破通往关中的重要门户武关。是时,秦军主力已被项羽歼灭,秦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丞相赵高逼杀二世,立子婴为秦王。九月,子婴杀赵高,派兵据守蛲关。刘邦绕过峣关,与秦军战于蓝田,三战三胜,遂破之。军至霸上,直逼咸阳。汉高帝元年十月,秦王子婴出降。刘邦进占咸阳,秦亡。

点评:义军继承陈胜、吴广“伐无道,诛暴秦”的政治口号,团结各地反秦力量,推翻了秦王朝。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九战九捷,歼灭王离军,又以积极连续的作战,迫降章邯于汀水,歼灭了秦军主力。刘邦以少量兵力乘隙而进,战术灵活,并注意团结和收编沿途武装力量,壮大自己,终占秦都咸阳。

标签: 项羽刘邦灭秦

更多文章

  • 汉平东越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平东越

    汉平东越之战是公元前111年(汉元鼎六年)秋至前110年(元封元年)冬,西汉与南越、闽越的战争中,汉军击灭东越的一次进攻战。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南越丞相吕嘉谋叛,武帝遣大军进击。东越王余善上书,请求率军8000,随楼船将军杨仆征讨吕嘉。余善率部进抵揭阳(今广东揭阳西北)后,阴持两端,借口海上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什么内容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共产主义,政策

    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什么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逐步推行的。主要措施包括:①1919年1月11日

  • 白登之围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白登之围

    自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方平静了十几年。到秦灭亡之后,中原发生了楚汉相争,匈奴就趁机一步一步向南打过来。汉高祖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音mòAdúchánAyú,冒顿是人名,单于是匈奴王)带领了四十万人马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和

  • 漠北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漠北之战

    简介漠北之战发生于中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漠南、河西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率部远徙漠北,仍不断攻掠汉朝北部边郡,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军。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分两路深

  • 垓下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垓下之战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背景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着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

  • 韩信破齐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破齐

    在刘邦重振声威挽回败局的同时,韩信对自己的任务也完成得相当顺利。攻齐是他既定计划之中的事,只不过被刘邦给搅乱了,现在他又很快重组了一支新军,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韩信训练新军也很有所长,很快这支新军就可以投入使用,这时,刘邦为了监视和控制韩信,又把心腹曹参和灌婴调给了韩信,客观上,这也多少壮大了韩信

  • 土木堡之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土木堡之变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是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明英宗平日里对宦官王振言听计从,王振不顾王直等朝臣反对,鼓动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由于准备仓促,途中军粮不继,军心不稳,导致大败。大军撤退,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军队追上,明军被团团围住,两军会战,明

  • 长平之战:包围歼灭惨坑杀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长平之战,包围,歼灭

    公元前260年,秦大将王龁率数十万兵马像滚滚乌云一样笼罩住韩国上党城(今山西省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城以东地区),城中一将拼死杀出一条血路逃到赵国哀哀求救,赵王立刻派遣大将军廉颇率二十多万兵马前往解围。不料,赵秦两军在长平遭遇,廉颇将军在马上一声呐喊,只见战马兵车卷起漫漫黄尘,鼓声阵阵,热浪翻滚,两

  • 河南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河南之战,河南

    河南之战即河南战役。公元前127年(西汉元朔二年),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渔阳。汉材官将军韩安国率700人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匈奴骑兵掳掠千余人及牲畜而去。“是时虏言当入东方”,汉武帝刘彻命韩安国部向东移驻右北平,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决定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作战方针,令车骑将军卫

  • 浚稽山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浚稽山之战

    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骑都尉李陵率步兵与匈奴骑兵在浚稽山(约今蒙古图音河南)的作战。天汉二年秋,汉武帝刘彻令贰师将军李广利出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市)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今新疆天山)。为牵制匈奴,遣李陵率步卒5000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李陵北行千余里,至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