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法越战争 法国东方扩张的第一步

法越战争 法国东方扩张的第一步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816 更新时间:2024/1/5 7:55:18

法越战争是法国为对越南进行殖民奴役,于1858年至1883年对越南连续发动的3次 侵略战争,最终征服了越南,获取了对越南的“保护权”。这是法殖民者为在印度支那 建立强大据点,阻止英国进一步远东扩的去路,企图独占远东(主要是中国)的利 益,而对印度支那发动的首次战争,从而揭开了越南人民80年抗法斗争的历史。

19世纪50年代是法兰西帝国的极盛时期,拿破仑三世统治下的第二帝国为了开辟新 的市场,对外疯狂地实行掠夺扩张政策,一面出兵突尼斯,一面又把黑手伸向了印度支 那。

印度支那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亚洲南部具有重要 的战略地位,法国控制了越南,就可以印度支那为跳板,入侵中国南部,于是法国利用 越南阮朝封建统治集团在战胜西山之后,倒行逆施,竭力维护封建生产关系,扼杀刚刚 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复杂的有利时机,于1847年借口本国传教士 被越南人杀害,在土伦(岘港)击沉了顺化朝廷的5艘船只。1856年,法国舰队又再次 炮轰土伦港,伺机挑起侵越战争。

第一次法越战争(1858—1862年)。1858年6月27日,法国海军上将戈·德热努伊 率领法国远征军和西班牙联军3000多人和14艘战船,炮轰并占领了越南不设防的土伦港, 拉开了法越战争的序幕。法国远征军占领土伦后,没有马上北进攻占越南首都顺化,而 是于1859年2月18日沿海南下攻占了越南南部重镇西贡。法军认为,越南南部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海上交通发达,占领这一地区,就可控制越南南方经济命脉,为尔后控制整 个越南奠定基础。法军占领西贡后,除留下1000人驻守外,大部兵力返回土伦。1860年 3月,法军奉命退出土伦。同年夏,法国因参加侵华战争,其远征军主力被调往中国战 场,在越南南部仅留下一支不足1000人的守备部队,据守西贡和堤岸两地间的筑垒地域。 而这时拥有2.5万人的越军却没有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对法军发起攻势。

侵华战争结束后,法国和西班牙新的远征军已有8000多人、70多艘战船、80多艘运 输船、500门火炮。于1861年1月开进西贡,在其守军配合下重新发动进攻,至1862年夏, 先后占领了嘉定、定祥、边和、永隆等四省及越南南方一些城市。

越南正规军无力抗击殖民军入侵,但在被占领的地区广泛开展了游击战,袭击远征 军的行军纵队和据点,击沉在湄公河上活动的法国战舰,使侵略军不断遭到打击。加之 侵略军在侵占越南南方的过程中,因气候不适和患病而大量减员,为增强作战力量,殖 民者遂采取“越南人打越南人”的策略,每占一地就强迫当地纳丁组成伪军,参加作战 或防守占领区。在法军不断扩大侵略的时候,越南北方发生了农民武装起义,越南统治 者害怕这场起义发展成为社会革命,力图尽快与法国缔结和约。而此时法国正准备进行 墨西哥远征,也无心在印度支那继续扩大侵略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法越开始和谈。

1862年6月5日,越南代表在西贡签署了《同法国和西班牙的友好条约》,法国获得 嘉定、定祥、边和三省和昆仑岛。越南承诺,未经法国同意不得将其领土割让给其他国 家;开放湄公河及其支流和3个港口供法国通商;允许基督教教士在越南境内自由传教。 此外,越南还要向法国和西班牙赔款2000万法郎。

第二次法越战争(1873—1874年)。第一次侵越战争后,法殖民者进一步推行侵略 扩张政策,在巩固了对越南南部东三省控制的基础上,又先后侵占了西三省,越南投降 派代表清简不战而降,把整个交趾支那割让给法国后,自认罪责难逃服毒自杀。为了 打开中国西南大门,法殖民者于1873年开始向越南北方扩张。这次,法国远征军吸取了 在越南南部作战的经验教训,企图先以政治手腕而不是用军事手段达到入侵越南北部的 目的。遂让法国商人让·杜布依充当开路先锋,进入红河活动,制造侵占越南北方的借 口。而后以调解越南北方官员与被抓获的法国商人之间争执为由,派法军弗朗西斯·加 尼尔将军率兵攻打河内。加尼尔到河内后,即按计划联络人员,招募伪军,仅三天就组 织起一支1.4万人的伪军,迅速攻占了河内城堡,随后又在红河三角洲一带攻城掠地, 控制了越南北方的大部分重要城镇。被占领地区的越南军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活动, 缴获法军船只,烧毁亲法基督教城镇。法军加尼尔将军也在1873年底的一次战斗中毙命, 法军不得不又派弗拉斯特到北方继续执行侵略扩张任务。在越南北部边境地区活动的中 国农民起义军黑旗军,与越南人民休戚与共,对法国侵略者十分痛恨,受越南政府邀请, 由刘永福率领千人,配合越南军民抗战。1873年12月21日,黑旗军在河内近郊击毙法 国侵略军头目安邺,大获全胜。腐败的越南统治者害怕抵抗的胜利招致法军更大的报复, 急于求和。1874年3月15日,签订了第二次《西贡条约》,规定:法军将于阮朝的统治 区内维持治安;越南承认法国对交趾支那享有无可争辩的控制权;允许法国人利用红河 作为与中国西南经商的通道。

第三次法越战争(1883—1884年)。法国在越南的步步得逞,使其侵略扩张野心不 断膨胀。1882年春,法军一支600人的部队不宣而战,在3艘战舰的支援下攻占了河内。 至1883年5月底,法军先后占领了红河三角洲的一些重要战略据点和鸿基煤矿地区。同 年5月19日,中国黑旗军再次接受越南政府邀请,在越南军民配合下,于河内城西的纸 桥伏击法军的一个分队,歼敌100余人,毙威利等军官30多人,迫使法军残部龟缩河 内。法军即以此为借口,再次宣战,挑起了第三次法越战争。8月,法国远征军4000多 人进入越南北方海岸。分兵两路:一路沿红河进攻黑旗军,一路由海上进攻越南首都顺 化。进攻黑旗军的法军屡遭黑旗军和越南军民痛击,损失惨重。从海上进攻越南首都顺 化的一支分舰队,于20日占领了保护首都的屏障顺安要塞。这时越南统治集团内部战和 两派意见分歧。越阮福时病死后,各派争夺皇位,局势更加恶化,最后投降派获胜, 于8月25日与法军签订了《顺化条约》,法国取得了对整个越南的保护权。但越南反对 殖民者的武装斗争并未停止,许多地区又爆发了新的游击战争。为了镇压越南人民的武 装斗争,法国远征军被迫增至1.7万人,直到1884年夏,才把几个主要地区的抵抗运动 暂时镇压了下去。6月6日,法越在顺化签订了保护条约。从此越南南圻各省沦为法国殖 民地,中圻各省成为空有皇权的保护国,北圻虽在主权形式上仍归越皇,但由法国官员 管辖。保护条约使法国完成了把越南变为殖民地的法律程序。

法国殖民者从1858年至1883年对越南进行了三次掠夺性的侵略战争,最终使整个越 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法越战争是法国实行殖民政策的结果,是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列 强争霸和抢夺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法国对越南的侵略是有准备、有计划、分阶段逐步进行的。早在17世纪初,法国传 教士就来到越南,大搞间谍活动。

18世纪下半叶,法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势力被劲敌英国排挤后,越南就成了法国 向东方扩张的主要目标。为以越南为基地,开辟一条通向中国西南和中部的侵略道路, 法王路易十六曾根据在越南等地传教的百多禄主教1787年的奏议,制定了“法兰西东方 帝国”的庞大计划,并采取了侵占越南的实际步骤。19世纪初,法国多次派使臣到越南 谈判,并以武力相威胁。1843年和1845年,法国军舰两次驶入岘港示威。

1847年,法国两艘军舰又闯入岘港,公然击沉越南战船。1857年7月,法国政府通 过了侵占越南的决议,计划首先占领越南,尔后以此为跳板,向远东各国扩张。法国侵 占越南采取了从南到北,跳跃式蚕食,分三次完成的。在具体侵略手段上,首先,以军 事入侵与政治活动相结合,先派披着宗教外衣的传教士和商人到越南,探寻道路,扶植 亲法势力,制造事端,为其武装入侵提供借口。其次,法军每侵占一地,便与越南政府 签订条约,使其侵略合法化。并在此巩固统治,积蓄力量,尔后再向下一个目标发起进 攻。第三,法军以战养战,拼命剥削和压榨占领区的越南人民,掠夺当地资源财富,并 采取“越南人打越南人”的卑劣伎俩,每占一处就招募越籍伪军,开办学校,培养翻译 和代理人,协助其控制占领区和进行作战。

法越战争中,越南屡屡失利,究其原因,除了法军船坚炮利外,关键在于越南社会 落后,政治腐败。法越战争时期正值越南阮氏封建王朝极其衰弱腐败的时候,对内血腥 镇压人民革命,扼杀资本主义萌芽,使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统治集团陷入严重孤立 的境地,根本不可能动员组织全民族起来抗法救国,而只能靠装备落后,训练较差的正 规军,防守几条固定防线,实施消极防御。这种缺乏人民战争基础的单纯防御,是无法 抵住殖民侵略者的进攻的。其次,越南统治集团在政治上软弱无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 在敌人进攻面前不敢抗战或避战求和,委曲求全,使投降主义占了上风。结果助长了侵 略者的气焰,使其更加肆无忌惮,步步深入,最终使越南沦为法国的“保护国”。此外, 越南统治者在军事指挥上也非愚蠢,一方面盲目乐观,错误估计形势,认为法国离越 南遥远,其侵占越南为殖民地是小孩子的想法;另一方面又畏敌如虎,认为敌人海军强 大,不敢与敌作战,希图以单纯防守等待转机。由于受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使越军在 第一次法越战争中,未能抓住法远征军主力调往中国战场,在越南南方仅有千余人驻守 的有利战机组织反攻,扭转被动局面,而是坐等法军结束侵华战争后,重新调集兵力在 越南发动进攻,使越方连连败退,丢城失地,被迫割地求和。然而,“没有什么比独立、 自由更可贵的了”(胡志明语)。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面对法国的入侵,越南 人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法游击战争,坚持抗法斗 争80年,直至把法国殖民者赶出了越南。

标签: 法越战争法国东方扩张

更多文章

  • 清朝的婉贵妃有两位,其中一位竟活了92岁,另一位是宫女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婉贵妃,风云人物

    清朝历史上有两位封号为“婉”的妃嫔,她们的最终位号均为婉贵妃,一位是乾隆的婉贵妃,她活了92岁,是乾隆帝寿命最长的妃嫔,另一位是咸丰帝的婉贵妃,她是宫女出身,最终却幸运地跻身贵妃行列。乾隆的婉贵妃陈氏是一位汉族女子,比乾隆小五岁,大概在雍正七年左右,陈氏通过了清宫组织的选秀,被分到了皇四子弘历的潜邸

  • 富察皇后唯一的骨血,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富察皇后唯一的骨血,最后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虽说古代许多公主都不得不面对和亲的命运,不过相比于普通女子,她们的人生还算圆满。而且在明清时期和亲现象明显减少,大多数公主都能有较好的归宿,这一点对于乾隆的女儿来说更为明显,有一位公主是他和富察皇后的唯一骨肉,乾隆直接将其“圈养”

  • 揭秘:隋朝忠臣尧君素有着怎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尧君素,隋朝,风云人物

    隋朝忠臣尧君素有着怎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617年末,屈突通被李渊任命去劝降尧君素,因为尧君素曾是屈突通的部下,这样的安排是合情合理的。身为老友的屈突通来到河东城下,与尧君素四目相对后,两个老朋友均是痛哭流涕。哭完之后,屈突通说明了来意:“吾军已败,义旗所指,莫不响应,事势如

  • 唐初名将李勣为唐朝做出了哪些贡献?他留下了什么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李勣(jì),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

  • 郭嘉为什么会劝曹操放过刘备?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郭嘉,汉朝,风云人物

    如果说曹操手下最得力的几个谋士是谁?应该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人物是郭嘉。在曹操的智囊团队中郭嘉不仅深谋远虑而且还是年龄最为年轻的一位。郭嘉病逝的时候年仅38岁,但是他追随曹操的的时间就有11年。在此期间郭嘉协助曹操一统北方建立了赫赫功勋。曹操对郭嘉的感情不亚于刘备对诸葛亮,甚至曹操因为郭嘉年纪较轻想在

  • 卸岭力士的祖师爷是谁?他是什么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秦朝,风云人物

    曹操是“摸金校尉”的祖师爷,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因为曹操曾亲率领人马,公然盗梁孝王墓。据《三国志》载: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水经注》也对曹操的这次盗墓有过记载:(曹)操引兵人砀(芒砀山),发梁孝王冢,破棺,

  • 刘邦为什么从不怀疑审食其?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审食其,汉朝,风云人物

    在野史中,审食其是吕雉的男宠,他们的私情被吕雉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发现以后,刘盈非常愤怒,想要杀掉审食其,可是最后审食其的朋友帮他逃过一劫,刘盈一直到死也没能除掉审食其。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毒后,冯梦龙曾经这样评价审食其,他说:“以高帝之雄略,吕氏之咆哮,而食其能顺事不忌,其亦有过人者

  • 唐玄宗是明君,他又因为什么要杀死他的三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唐朝,风云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唐朝的统治达到空前的繁荣与昌盛,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达到顶峰阶段,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堪称是一位明君了,但是他在位期间却铸成大错,亲手杀死三个儿子!唐玄宗为何这么残忍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呢?事情发生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这一年唐玄宗做

  • 三国时期关羽、张飞和马超三人担任的是何官职?有何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蜀汉,即季汉,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国号为“汉”。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

  • 历史上刘邦去世后吕雉都做了什么?秘不发丧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雉,汉朝,风云人物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终年62岁。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根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去世之后,吕后四日不发丧,并和心腹审食其商议意图处死开国将领们,最后在郦将军的劝说下才放弃了这个图谋。这其实是刘邦晚年刘吕之争的延续,由于当时吕氏在军中失势严重,且此时刘邦已经派陈平和周勃去处死樊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