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印度民族大起义 变成淹没英国殖民者的滂沱大雨

印度民族大起义 变成淹没英国殖民者的滂沱大雨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816 更新时间:2023/12/28 1:05:26

1857年5月,在印度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民族大起义。这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由下层 人民部分爱国封建主进行的抗英独立战争。起义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席卷了整个印度 的六分之一领土,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参加了起义,这场独立战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 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为加快国内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对印度进行更加疯狂的殖民掠 夺和奴役,给印度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等社会下层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 时也损害了部分印度封建公的利益,使印度各阶层同英国殖民者的矛盾十分尖锐,反 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在全国酝酿起来。英印军队中的印度土著雇佣兵是当时印度 唯一有组织的力量。这些给英国殖民者当兵的印度士兵,在大起义前已达25万人,他们 大部分来自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多数是为生活所迫才受雇于英殖民者的。英殖民者为 加强对士兵的控制,干涉他们的信仰,触犯他们的种姓,削减他们的薪饷,激起了广大 士兵的强烈不满,他们多次举行武装反抗,成为印度人民反抗英殖民统治的核心力量。

爆发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涂油子弹问题。1857年初,殖民当局用牛油和猪油做润 滑油涂在子弹上,这带有明显的种族、宗教歧视,严重伤害了广大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 教士兵的感情,军队哗变事件不断发生。3月29日,第三十四团一名士兵怀着对殖民者 的满腔怒火,开枪打死3名英国军官,被处绞刑。这一事件加速了民族起义的爆发。5月 10日,驻德里附近米鲁特的印度士兵首先起事,点燃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烈火。他们放 弃宗教偏见,用曾经拒绝使用的涂油子弹打击英殖民者。起义士兵焚烧军营、袭击教堂、 封锁铁路、释放囚犯。当晚,米鲁特起义军乘胜德里进发。德里城内军民纷纷响应, 严惩英国军官,烧毁殖民者住宅,打开城门迎接起义军。起义者很快就占领了古都德里, 成立了起义政权,对英国统治者心怀不满的贵族和僧侣也参加起义队伍,初步形成了一 个包括各阶级、各种族力量的反英战线。英殖民者急忙从各地调兵围攻德里,4万起义 军英勇战斗,不断出击,连挫英军,使其无法前进一步。德里起义的重大胜利沉重地打 击了英殖民者,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反英斗争,起义烽火很快遍及印度的北部、中部和南 部。北方奥德省的勒克瑙、坎普尔起义在全境取得胜利,对从东南方向进攻德里的英军 造成很大威胁;中印度的詹西起义军由女王率领,攻占了市区,恢复了女王王位;印度 南部的海德拉巴和孟买起义也取得了胜利。

在起义迅猛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德里、勒克瑙、詹西等大城市为中心的起 义据点。德里成为英军进攻的首要目标。德里起义军在挫败英军进攻后,没有乘胜出击, 在战略上采取守势。随着斗争的日趋严峻,混进起义队伍的封建王公贵族阴谋叛变,地 主富商哄抬物价,他们还私通英军,内外勾结,严重地削弱了起义队伍的力量。9月14 日,英军向德里发起总攻,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攻进城里。起义军同敌人展开巷战,顽 强战斗6天6夜,打死敌军5000人,最后被迫退出了德里。9月19日,德里陷落后,奥 德省的首府勒克瑙成为起义军的中心。1858年初,集中在勒克瑙的起义军已达20万人, 但大部分人的武器是马刀。3月初,英军集中9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和180多门大炮进攻勒 克瑙。起义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坚持了两个多星期后,于3月21日撤离勒克瑙。此 后,詹西又成为起义的中心。3月25日,英军进抵詹西城西南。25日,双方展开激烈的 炮战,詹西女王亲临前线指挥,带领士兵冲锋陷阵。4月4日,由于内奸出卖,敌人从南 门攻进城里,女王带领1000名战士冲向敌人,与敌展开白刃战。后北门也陷落,女王见 大势已去,被迫于当晚突围。5日,詹西城失陷。

德里、勒克瑙、詹西等起义中心相继陷落后,各地分散的起义军约15—20万人转入 游击战。中印度起义军自詹西陷落后,即向卡尔皮集中,并决定据守这一战略要地。但 当即受到北印度和南印度敌军的夹击,不得不于5月22日撤离,向西边的瓜廖尔进军。6 月1日,起义军解放瓜廖尔,建立了临时政权。英国对此十分恐慌,从各方向调兵遣将 进攻瓜廖尔。17日,战斗在城东南郊激烈展开,詹西女王始终和起义士兵一起奋战。起 义军作战非勇敢,由于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轰击,起义军伤亡越来越大,但詹西女王 仍不断地向前线聚集部队,英勇抗击敌人的进攻,坚守最后的防线,最后壮烈牺牲,表 现了她非凡的勇气和英雄气概。20日,起义军退出瓜廖尔,转战各地,与英军周旋,使 英军疲于奔命,一筹莫展。但由于起义军内部发生矛盾,无法协同作战,英军实行收买 政策,许多封建主叛变投敌,起义军首领有的退走尼泊尔,有的被害遇难。到1859年底, 各地零星的游击战最后都停止了。

关于这场大起义的性质,西方国家认为是印度兵变或是封建王公叛乱,企图否定这 个重大事件的政治意义和民族性质。马克思最先对这一事件作出了民族起义的判断,列 宁也称这次起义为印度土人反抗英国的起义,印度革命者把这次起义称为第一次印度独 立战争。断定这次起义为民族大起义是有充足理由的。民族起义是指各阶级共同进行的 以推翻外国统治为目标的起义。在近代通常发生在殖民地,在半殖民地一般没有民族起 义,只有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殖民地之所以会发生民族起义,是因为外国殖民者 对殖民地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不仅压榨人民,也损害了某些封建主的利益,在一定条 件下,会促使他们和下层人民一起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发起反殖民起义。印度大起义就 是这种情况。

轰轰烈烈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英国殖民者的残酷镇压下虽然失败了,没有达到推翻 英国殖民统治的目的,但它却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使英国消耗战费4000多万英镑, 大批英国军官和士兵毙命,打破了英国殖民者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人民斗争的信心。 继这次起义后不久,爆发的1860年孟加拉农民起义就是与这次民族大起义有密切联系的。 这次民族大起义是印度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起义以前的100年是英国征服印度和建立 殖民统治的时期,起义以后,迫使英国为了加强殖民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撤销东印度公司,由英国女王直接统治印度;下诏书尊重当地王公的权利,调整了与封 建主阶级的关系;彻底改组军队,增加英籍士兵人数;加强铁路、通信建设等。这些措 施不但加速了印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促进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 发展和壮大,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彻底瓦解创造了物质基础。这次民族大起义又是 印度民族斗争史上的里程碑。在此之前是以爱国的封建主为领导的旧式起义和斗争,在 此之后则是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新式起义和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打乱了英国的侵略部 署,间接地支援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反英斗争,在亚洲近代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民族大起义被英国殖民者残酷地镇压下去了。起义的失败,除了统治印度的英 国资产阶级实力强大,英军武器精良,装备先进,起义军装备和纪律都不如英军外,其 主要原因是:第一,掌握起义领导权的封建主在英国威胁利诱下,纷纷投降叛变,使起 义遭受极大的损失。起义爆发后,一些封建主因其特权被剥夺,与殖民者发生矛盾而参 加了起义,但在英国殖民者的收买政策下,除少数土邦王公外,多数都叛变投敌了。第 二,起义军组织分散,行动上各自为政,缺乏得力的领导人和统一的领导,不能协调一 致地打击敌人。德里起义军声势很大,也建立了政权机构,但并未成为领导全国的中心, 使德里保卫战成了孤军作战。以后在各地开展的游击战也是互不配合,结果被英军各个 击破。第三,起义军在军事上采取单纯防御战略,使敌人掌握了主动。北印度各地的印 籍士兵发动起义后,几乎同时向德里集结;德里失陷又一起向勒克瑙转移,而且均取守 势。当时德里并不是英军要地,如北印度起义军不向德里集中,而向旁遮普的白沙瓦、 孟加拉的加尔各答、西印度的孟买、南印度的马德拉斯等战略要地发起进攻,就可大量 牵制敌人,使战局完全改观,由于起义军采取了单纯防御战略,使英军能调集兵力,进 攻起义的中心地区,接连攻克德里、勒克瑙、詹西,使起义失败终成定局。

标签: 印度民族大起义

更多文章

  • 日德兰海战 战列舰队最后的告别战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亦称斯卡格拉克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也 是海军历史上战列舰大编队之间的最后一次决战,从而结束了以战列舰为主力舰的海战 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凭借其海军优势,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迫使德国大 洋舰队不敢贸然出港。战争初期的被动态势,使德国人最初把赢得战争胜利的希

  • 法越战争 法国东方扩张的第一步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法越,战争,法国,东方扩张

    法越战争是法国为对越南进行殖民奴役,于1858年至1883年对越南连续发动的3次 侵略战争,最终征服了越南,获取了对越南的“保护权”。这是法殖民者为在印度支那 建立强大据点,阻止英国进一步向远东扩张的去路,企图独占远东(主要是中国)的利 益,而对印度支那发动的首次战争,从而揭开了越南人民80年抗法斗

  • 清朝的婉贵妃有两位,其中一位竟活了92岁,另一位是宫女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婉贵妃,风云人物

    清朝历史上有两位封号为“婉”的妃嫔,她们的最终位号均为婉贵妃,一位是乾隆的婉贵妃,她活了92岁,是乾隆帝寿命最长的妃嫔,另一位是咸丰帝的婉贵妃,她是宫女出身,最终却幸运地跻身贵妃行列。乾隆的婉贵妃陈氏是一位汉族女子,比乾隆小五岁,大概在雍正七年左右,陈氏通过了清宫组织的选秀,被分到了皇四子弘历的潜邸

  • 富察皇后唯一的骨血,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富察皇后唯一的骨血,最后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虽说古代许多公主都不得不面对和亲的命运,不过相比于普通女子,她们的人生还算圆满。而且在明清时期和亲现象明显减少,大多数公主都能有较好的归宿,这一点对于乾隆的女儿来说更为明显,有一位公主是他和富察皇后的唯一骨肉,乾隆直接将其“圈养”

  • 揭秘:隋朝忠臣尧君素有着怎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尧君素,隋朝,风云人物

    隋朝忠臣尧君素有着怎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617年末,屈突通被李渊任命去劝降尧君素,因为尧君素曾是屈突通的部下,这样的安排是合情合理的。身为老友的屈突通来到河东城下,与尧君素四目相对后,两个老朋友均是痛哭流涕。哭完之后,屈突通说明了来意:“吾军已败,义旗所指,莫不响应,事势如

  • 唐初名将李勣为唐朝做出了哪些贡献?他留下了什么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李勣(jì),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

  • 郭嘉为什么会劝曹操放过刘备?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郭嘉,汉朝,风云人物

    如果说曹操手下最得力的几个谋士是谁?应该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人物是郭嘉。在曹操的智囊团队中郭嘉不仅深谋远虑而且还是年龄最为年轻的一位。郭嘉病逝的时候年仅38岁,但是他追随曹操的的时间就有11年。在此期间郭嘉协助曹操一统北方建立了赫赫功勋。曹操对郭嘉的感情不亚于刘备对诸葛亮,甚至曹操因为郭嘉年纪较轻想在

  • 卸岭力士的祖师爷是谁?他是什么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秦朝,风云人物

    曹操是“摸金校尉”的祖师爷,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因为曹操曾亲率领人马,公然盗梁孝王墓。据《三国志》载: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水经注》也对曹操的这次盗墓有过记载:(曹)操引兵人砀(芒砀山),发梁孝王冢,破棺,

  • 刘邦为什么从不怀疑审食其?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审食其,汉朝,风云人物

    在野史中,审食其是吕雉的男宠,他们的私情被吕雉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发现以后,刘盈非常愤怒,想要杀掉审食其,可是最后审食其的朋友帮他逃过一劫,刘盈一直到死也没能除掉审食其。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毒后,冯梦龙曾经这样评价审食其,他说:“以高帝之雄略,吕氏之咆哮,而食其能顺事不忌,其亦有过人者

  • 唐玄宗是明君,他又因为什么要杀死他的三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唐朝,风云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唐朝的统治达到空前的繁荣与昌盛,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达到顶峰阶段,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堪称是一位明君了,但是他在位期间却铸成大错,亲手杀死三个儿子!唐玄宗为何这么残忍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呢?事情发生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这一年唐玄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