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37 更新时间:2023/12/27 9:59:40

抗日战争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抗日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为避免内战再起,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然而,国民政府派出军队进入东北地区及其他原日军占领区后,不承认前期已经进入该地的中共军队及其所建立政权的合法性,双方遂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奉命前来进行调停工作,虽曾达成国共双方共组政府的协议,但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张召开非常片面的国民大会,共产党及其他亲共党派坚决反对的情况下,短暂的合作再度破裂。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以突然袭击手段,进攻中共在中原地区的一个集结区,全面内战遂告爆发。

1946年年底,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社会党与中国青年党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并选举中华民国总统,中共及民盟等民主党派强烈反对和抵制,国共关系全面破裂。1947年7月,中共军队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广大国民党统治区。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其第五项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表示热烈响应,并逐渐向解放区集中。

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实力快速缩减,节节败退。到了1949年元旦,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宣布下野,此后代总统宗仁试图求和,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但遭到中共与蒋介石拒绝。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向全国进军。南京国民政府对全中国的统治宣告终结。

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标签: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更多文章

  • 希波战争简介,希波战争时间、起因、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希波战争

    【战争时间】公元前492~前479年【战争地点】希腊境内【交战双方】希腊VS波斯【关键人物】大流士一世【战争背景】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帝国,经过半个世纪的积极扩张,到大流士一世继位时已发展为一个东起印度河、西至小亚细亚、地跨亚非两大洲的奴隶制大帝国。公元前514年,大流士侵占了爱

  • 十字军东征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十字军,东征

    【战争时间】公元1096~1291年【战争地点】地中海东岸各国【交战双方】西欧的封建势力VS地中海东岸的国家【战争背景】11世纪,基督教已渐渐在西欧世界扎下了稳固的根基,从各地前往圣地耶路撒冷的朝圣者立时激增,这给当地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对那些渴望去东方寻找新财富的西欧大小封建主是很有诱惑力的。这一时

  • 奥土战争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奥土战争

    【战争时间】公元1529~1739年【战争地点】中欧和东南欧地区【交战双方】奥地利、俄国VS土耳其【战争背景】奥斯曼土耳其人本是游牧突厥的一支。大约5世纪时,突厥人居住在中国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6世纪中期,突厥逐渐发展成为横贯亚洲北部的大国。6~7世纪,因隋、唐与突厥发生的战

  • 哥特战争简介,哥特战争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哥特战争,背景

    【战争时间】公元535~554年【战争地点】意大利东哥特王国【交战双方】拜占庭VS东哥特【关键人物】贝利撒留【战争背景】罗马在全盛时代的疆域,北至不列颠,南至埃及,西到西班牙,东到波斯。无论在什么地方,罗马的军队都是所向无敌。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了。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依然存在。公元527

  • 亚历山大东征简介、时间、背景、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亚历山大,东征

    【战争时间】公元前334~前324年【战争地点】东方波斯等国【交战双方】马其顿王国VS东方波斯等国【关键人物】亚历山大【战争背景】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城邦内部及各城邦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持续不断。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趁此机会,运用外交手腕、金钱利诱和军事进攻等各种手段强行插手希腊各部的内部事务。公元

  • 捷克农民战争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捷克,农民战争

    【战争时间】公元1419~1434年【战争地点】捷克境内【交战双方】捷克人民VS欧洲反动势力【关键人物】胡斯【战争背景】9世纪末,捷克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此后工业发展非常迅速。10~12世纪,日耳曼人不断地向东侵入,于是捷克人依附于神圣罗马帝国。13世纪以后,捷克国王被列为罗马帝国七大选侯之一。14

  • 伊斯兰两雄争霸中东的百年“圣战”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伊斯兰,两雄争霸

    伊土战争是奉逊尼派为国教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同以什叶派为国教的伊朗萨菲王朝为争夺阿拉伯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和外高加索,控制欧亚两洲间重要战略和贸易交通线而进行的掠夺性战争。战争的结果未分胜负,两败俱伤,加速了西亚这一古代文明的衰落,为西欧资本主义强国占领和奴役中近东创造了条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萨菲王朝

  • 30年战争: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30年,战争,欧洲

    1618—1648年,欧洲两个强国集团——哈布斯堡王朝与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团为争夺欧洲霸权而展开了一次全欧国际性大混战。起初,战争是围绕德国新旧教矛盾进行的,但不久就演化为各国争夺权利和领土的混战,西欧、中欧及北欧主要国家几乎全部先后卷入。其结果使德国四分五裂,法国等迅速崛起,从而给西欧各国关系带来了

  • 二战中死的最冤的十个部队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二战

    NO.1:德军第6集团军德军第6集团军的冤在于本可以撤出来,或可在支援部队接近时突出来,可是它什么也没作,希特勒送它进入了地狱。还冤在苏军二次让它投降,它又拒绝了,它之所以排在第一位,因为它带来的后果太严重。二战的转折点就是由它决定的,第三帝国的命运被它掌握的死死的。NO.2:日本中途岛机动部队日本

  •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将拉丁美洲劫为殖民地后,从15世纪末开始,通过政治、军事、经济和宗教机构,对拉丁美洲人民和资源进行残酷地剥削和掠夺。西班牙掠去了约250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从巴西运走至少有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金刚石。教会是宗主国在美洲的重要支柱。殖民者刚踏上美洲的土地,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