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鲜为人知的关闸事件

鲜为人知的关闸事件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683 更新时间:2023/12/18 18:18:40

新中国成立后,葡萄牙政府尚未与我国建交。从内地去澳门,经过拱北海关,迎面有一座牌坊式的建筑,这便是着名的关闸。

古关闸是明代的中国政府修建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澳葡再北扩张,关闸每月只开放六次,仅仅是为了从内地向澳门输出粮食,而平日就用六张封条封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的缘故,澳门暂时仍归属葡萄牙殖民者管理。在关闸,中澳双方都设有岗哨:这边是澳门,那边是华界,各有四五个哨兵。

1952年7月15日,一宗鸡蒜皮的小事差点引发一场大祸,酿成中葡之间的大战。这就是有名的关闸事件。

当时进驻拱北的解放军属于华南军区司令员叶剑英的部下,刚刚换防不久的士兵,有许多从来没有见过外国人。驻守关闸的葡兵之中,有些是非洲兵团的黑人,他们与解放军哨兵的岗位相距只有几十米。

一天,一名黑人葡兵突然内急,在炮楼外拉开裤子就随地撒起尿来,两位解放军哨兵从没见过黑人小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黑人士兵一见解放军笑,以为是有意取笑,不由分说便端着枪发起怒来。他怒骂不断,这边解放军也黑着脸,虽然语言不通,但都从双方脸色上看出了不友好。结果,黑人哨兵越来越气,拿起步枪“啪”的一枪就打过来了。两名解放军士兵急忙还击,还投了手榴弹以示警告。

随后双方分别向各自的上司报称受到突然袭击,要求增援。最后,双方竟然动用了野战炮和重机枪开战。葡军哪是身经百战的解放军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就死伤累累。

冲突爆发之后,解放军部队封锁了边界,澳门每天依赖内地供应的粮油副食很快就出现短缺,陆路交通也马上中断。关一闭,澳门即刻变成了死城,粮食、水、菜等民需物资都成了大问题。一时间,澳门居民惊恐万分,谣言漫天。有的说中共已调来一个师的兵力,在关闸北面架起了大炮;有的说中共要将澳门封锁起来,以后连水也没得喝了。澳督史伯泰感觉到事情的严重,赶忙叫经济局长罗保给与中共有联系的南光公司打电话。谁知对方答复说,公司的负责人都上广州开会去了,无法与之联系。

澳督想了一下,对罗保说:“你即刻跟商会的人联系一下,让他们给中共传个口信,说澳门政府无意将事态扩大,希望中共方面也加以克制。”

深夜,罗保找到澳门商会会长马万祺,将澳督的意思告诉他,希望他与中共方面联系,寻求解决的办法。

马万祺便于当夜打电话到广州,向中共华南分局统战部部长饶彰风报告了澳门方面的消息。

就在澳门方面紧张地找关系与中方接头时,在广州梅花村30号中共华南分局的会议室里,叶剑英等人正在紧张地开会讨论。

会上大家情绪都很激动,有人主张干脆调一个师的部队去,造成大兵压境的形势,向澳门政府示威;也有人主张索性封锁边境,不运粮食、副食品过去,对他们进行经济制裁。

叶剑英一直没有发表意见,只是认真地倾听大家的发言。与会者议论了好一阵,才发现书记始终没表态,于是便不约而同停了下来,把目光都集中到叶剑英身上。

这时,叶剑英从容不迫地说道:“新中国成立了,西方帝国主义对我们怀恨在心,搞重重封锁,想卡我们、压我们。大家憋了一肚子气,有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况且这一次是澳葡方面先开枪挑衅,大家提出要惩治他们,很有道理啊!”

但是,叶剑英顿了顿,话锋一转:“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葡萄牙与那些至今仍到处称称霸的帝国主义毕竟有区别。毛主席说过,在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时,要区别对待,大国从严,小国从宽,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以集中力量对付主要敌人。澳门的居民多是我们的同胞,闭关、制裁,受害的还是我们的同胞!对关闸事件我们要慎重处理。”

“如处理呢?”有人问。

叶剑英端起茶呷了一口,继续说道:“我看,这只是个地方事件罢了,用不着大动干戈。”

正在这时,统战部长饶彰风匆匆走进会议室,附在叶剑英耳边轻声嘀咕了一阵,叶剑英点点头,马上对着大家说:“刚才澳门商会马万祺先生来电话,说澳门当局希望双方接触,商量解决事件的办法,我看可以派人去和他们谈。目前我国和葡萄牙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不宜与澳门当局直接接触,可以叫他们委派两名民间代表来和我们谈。”

最后会议决定,派港澳工委副书记黄施民和省外事处处长曹若茗,与澳门方面谈判。

在这次会上,大家商议,提出了三个谈判的条件:一是澳门当局必须保证不再发生此类事件;二是就关闸事件作出正式的书面道歉;三是赔偿损失。

黄曹二人于当天晚上就搭乘花尾渡到了中山石岐。第二天一早,他们由石岐奔赴拱北关闸。

南光公司总经理柯正平,却比他们早一天赶回澳门。此时知道黄施民和曹若茗已到,便再次驱车来到拱北。三人经协商后,由柯正平通知澳督府罗保派人来谈判。

罗保得讯后,想到的最合适的人选,除了马万祺,就是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被称作“澳门王”的何贤。

何贤接到罗保的电话时,正准备上床入睡。关闸发生的事件,昨天他已知道全部经过,也听马万祺说过被罗保请去咨询的事。于是,他在电话里说:“现在政府一方到底持什么态度呢?”

罗保在电话里谈了澳督的意见,说:“谈判只求不要将事态扩大,但要避开事件的责任,谁对谁错的问题免谈。”

何贤一听,忍不住叫起来;“喂,大佬,这没得谈。你碰撞了人家,好话都不说一句,你叫我怎么谈?”

罗保也知此事难以这样搪塞过去,只好对何贤说:“我也不能作主,您就当帮我解围吧!老实讲,哪一次有麻烦都得劳你贤哥出马,你反正说丑说好都一样解决了,不是吗?”

何贤耳根子软,禁不住罗保一再劝说,不好意思再计较,便只好答应去试试。但是,他临了又加上一句:“我何贤面子再大,也要看帮得是否有道理。没有道理,就没了面子,丑人我做不了啊!”

第二天一早,何贤会同马万祺一道,到了拱北关闸。双方在海关一见面便开始谈判,由于何贤带来的澳方口信与中方要求相去甚远,会谈还没有深入进行,何贤二人便被顶回来了。

当天下午,何贤和马万祺只得又赶回澳门。

何贤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他顾不上吃饭,马上给罗保打电话转述了中方的态度和要求。罗保马上把何贤的话转告澳督史伯泰,但是,史伯泰只是答应了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这一条,其两条都不答应。

罗保又把澳督的意思转告何贤,再求助的好话还未讲出口,何贤就说:“我是看在澳门几十万居民的份儿上,才答应再去的。你也不用多提我们,倒是应当多向澳督进言,请他早点改变态度才好解决。”

何贤又说他要和马万祺亲自见澳督。

在澳督府,何贤转述了中方的意见,然后,劝史伯泰说:“其实,中方已经作了相当的让步。他们想要困住澳门,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轻而易举的事。如果真搞僵走到这一步,人家再提出什么要求,你们都只得乖乖答应,那时更没面子!一人让一步,双方有个坦诚态度,您的态度缓和了,我看,这才是解决目前困难的办法。”

澳督史伯泰听了何贤的话,久久不表态。最后,他才说:“让我再考虑一下,明天早上答复你们。”

第二天早上,罗保打来电话,说澳督同意了中方提出的全部条件。

何贤、马万祺又程前往拱北关闸。事后多年,何贤回忆这一段历史说:“我那次上内地作传达,去过二十几次,一日两三次的情形都有……那时两国无邦交,我们夹在中间没法明着向谁,自己是中国人,却代表着葡人政府,怎么办?唯有两头讲好啦!”

这一天,谈判终于成功了。

澳门当局正式向中方递交道歉书。拖了一个月的关闸事件,终于得到和平解决。

标签: 鲜为人知关闸

更多文章

  • 大刀砍向鬼子: 抗战中最大一场白刃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刀,鬼子

    石牌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石牌是进入重庆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43年5月,日军攻陷宜昌,兵锋直指重庆,鄂西会战爆发。石牌成为重庆抗击日军的第一屏障,日军在石牌周边集结了两个师团、一个旅团,还有被称为“钢铁猛兽”的第十一军,一共10万兵力直面扑来。中国方面集结了1

  • 洪秀全金田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洪秀全,金田起义,改革

    改革的思潮在涌动,革命的潮流更在奔腾。公元1844年的一天,广西贵县的六鸟神庙里聚满了乡民,听洪秀全宣传“拜上帝会”的教义:“我们都是天父的子女,人人平等。可当今满世妖魔横行,大家才过不上好日子。今后我们除了天父,谁也不能信!”一位老人战战兢兢地说:“这话可不能在庙里说呀,六鸟神爷最是灵验,触犯神爷

  • 甲午战争究竟败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甲午战争

    1894年岁末,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北洋舰队退守威海。日军大举进攻,在荣成登陆,摆开海、陆夹击威海清军之势。尽管北洋海军主力舰“定远”、“镇远”雄风犹存,如果海陆配合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同日军再打一阵子,但是,清军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甲午战争甲午到底败在哪里这一年,对甲午殇思与镜鉴的

  • 黄桥之战引发了皖南事变?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黄桥之战

    新四军黄桥之战是引发蒋介石报复发动皖南事变的导火索?一九九十年代大陆有学者专家认为,皖南事变共产党也有责任。一九四零年十月至十二月苏北的黄桥之战、曹甸之战歼灭国民党韩德勤部两万余人,蒋介石要报复,皖南新四军军部就成了最好的目标。还有说黄桥之战后曹甸之战前,项英电报中央,曹甸之战是否等军部到达苏南后再

  • 四渡赤水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

  • 300名中国战士陷入肉搏,师长含泪开炮,双方一起被炮火覆盖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战士,陷入

    1944年的松山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攻坚战。拥有无数重炮、超级巨炮的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日军的岛屿防御也损失惨重,而当时较为缺乏炮兵的我军在面临松山多个高地密布的各种日军工事时,曾付出了的代价。但因为目标地理位置特殊,只能全力以赴攻克而无法围而不打。中国军人用自己的勇气在松山战场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 南昌起义走出哪些开国将帅?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南昌起义,开国

    人们常说,南昌起义是人民军队的摇篮,那么,从这个摇篮中走出哪些将帅呢?几经查经经查阅,他们是朱德元帅,时任起义军第9军副军长刘伯承元帅,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陈毅元帅,时任起义军11军25师73团指导员林彪元帅,时任起义军11军25师73团3营7连连长贺龙元帅,时任起义军总指挥聂荣臻元帅,时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鲜为人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鲜为人知

    说起甲午战争中大清陆军一溃千里的原因,稍懂点历史的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内容无外乎因循守旧,官场腐败,营务废弛,统帅怕死……但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却鲜为人知。说出来你会不信,那就是“开枪不瞄准”。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日本军官回忆说,在朝鲜战场上,日本各师团一碰到中国军队就立即卧倒,一动不动。这时候,

  •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深层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甲午,中日,战争

    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战争,给后人特别是给现在的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众多议论点中,腐败和堕落是最需要关注最需要反思的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恰恰是导致战争走向全面失败的深层原因!甲午战争的前前后后,包括其中坚船利炮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充分说明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那就是决定战争最积

  • 鸦片战争中英两国伤亡比例600∶1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鸦片战争,中英,两国,伤亡

    中英鸦片战争中,清兵和英兵的伤亡比例是600∶1。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的伤亡数字,网上有一份报表被广为转载,我再贴一下,以供网友参考:鸦片战争中英两国伤亡比例600∶1第一次厦门之战:1840年7月3日清军战死9人,受伤16人。英军无伤亡。第一次定海之战:1840年7月5日清军战死13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