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义和团扶清灭洋

义和团扶清灭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683 更新时间:2024/1/23 18:25:56

义和团是从义和拳开始的。义和拳最早在山东兴起,它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德国在公元1897年强占胶州湾以后,紧接着又获得了胶州到济南的铁路修筑权。他们在铁路沿线霸占土地、开矿,把整个山东划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仅在山东就设立了大小教堂一千多个,传教士三百多人,其中德国人最多,教徒有八万多。为了偿还甲午战争的赔款,清廷不顾山东境内黄河连年决口带来的灾荒,加紧对百姓的搜刮。许多洋教士利用高利贷趁火打劫,而清廷的官员只是袒护教会。义和拳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兴起了。

那时的山东到处都有义和拳,他们在集市相聚比赛,形成与外国教会对抗的组织。山东巡抚张汝梅曾经企图收编义和拳,但是没人理他。清廷把他给撤了,让毓(yù)贤当山东巡抚。毓贤的外号叫“屠夫”,他在山东任曹州知府时,就残杀了二千多人。可是面对义和拳强大的势力,“屠夫”也没有办法了。毓贤非常狡猾,他不肯消耗自己的力量,他的如意算盘是,既然义和拳的矛头针对外国侵略者,就让他们闹去,要是再惹出事,就放手杀。

这个时候,正巧慈禧太后要各省办理保甲团练,毓贤就出告示,称义和拳为义和团,承认它是民间团练。于是各地的义和拳都改称义和团,并且都打出“扶清灭洋”或“保清灭洋”的口号。教会见义和团在逐渐壮大,就组织教民袭击义和团。韩庄的教徒用快枪袭击义和团,杀死二十多人;庞庄的义和团在遭到教徒枪击的情况下,被迫还击,烧了一座教堂。帝国主义列强以此强迫清朝镇压义和团。可是义和团仍然在不断壮大。

公元1900年春天,北京也有了义和团。这个时候,西方列强把精力放在在划分中国的势力范围上,相互之间勾心斗角,对北京出现义和团的事态也没有介意。他们没想到在中国人民心中已经积聚了对列强侵略和压迫的深深仇恨。

义和团的势力迅速扩大,他们沿着铁路线进入北京。凡是官府贴出查禁义和团告示的地方,旁边也一定有义和团的告示。义和团进入北京的人数越来越多。在前门外打磨厂一带的铁匠铺,丁丁当当的,整天替他们赶制兵器。义和团头扎红巾,三五成群地走在街市上,很是威风。住在颐和园的西太后听到这个消息,慌忙增加保卫的兵力。到公元1900年的6月,参加义和团的群众多达十余万,连同进京的义和团总数有二十多万。

端王载漪等朝廷官员看到义和团势力强大,想利用它搞一次政变,把被西太后囚禁的光绪皇帝杀掉,拥立端王的儿子溥儁(jùn)当皇帝,他们派人到义和团中去,煽动排外情绪。

4月,英、德、美、法等国公使联合照会清政府,要清廷限期剿除义和团。他们又陆续派兵进入天津、北京。西太后听到许多关于义和团的传说,也深感恐惧。于是她一面要清军暂时不要剿义和团,怕惹起事端,她甚至称义和团是“朝廷赤子”;另一面她又秘密地把董福祥的武卫后军调进北京,命令董福祥把北京城里的义和团全杀光。

6月8日,义和团在北京外城举行大示威,崇门、正阳门和宣武门外喊声冲天,揭开了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序幕。

西太后没料到,董福祥军队本来对义和团的正义斗争很同情,有些士兵也参加了义和团。董福祥以“不能杀老百姓苦娃娃”作为理由,拒绝执行屠杀义和团的命令。他手下的士兵甚至要杀死洋人。

6月11日,日本使馆官员生衫山彬,因为在天津的日本援兵没到,想出永定门探看情况,被董福祥手下的士兵杀死。这一下形势立刻发生变化,侵略者在东交民巷使馆附近构筑工事,西什库的天主教北堂和崇文门内孝顺胡同的基督教亚斯利堂,都有外国兵驻守。孝顺胡同一带甚至还贴出告示:禁止中国人通过,如果不遵守,就枪毙。

6月13日,义和团列队从崇文门进入内城,驻守亚斯利堂的美国兵突然开枪,伤亡多人。义和团愤怒了。下午,义和团派出一千人,直往亚斯利堂而去。美国兵吓得逃进了使馆。义和团将教堂点燃,顿时烈火熊熊。同一天义和团还烧了其他十一所教堂。义和团完全控制了北京城。

为报复义和团的反抗行动,6月10日,英、法、日、俄、美、德、意、奥八国组成二千多人的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拆毁路轨,沿途给予阻击。17日,在大沽口的各国军队又组成新的联军,对大沽炮台突然袭击,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一起投入保卫天津的战斗。6月20日,清廷经过多次争论,终于决心对外宣战,鼓励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

八国联军在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4日,集结二万多人的军队北京推进。由于清廷的腐败无能,8月15日北京被攻破,八国联军到处屠杀义和团,劫掠财物。世界有名的颐和园就被他们劫掠一空,成为废墟。西太后在逃往西安途中命令鸿章向侵略者求和。谈判一直进行到公元1901年9月,清王朝被迫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

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在八国联军的镇压下失败了。这个运动也有它的时代性和局限性,但是义和团英勇的抵抗,毕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妄想瓜分中国的野心。

标签: 义和团扶清灭洋

更多文章

  • 鲜为人知的关闸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鲜为人知,关闸

    新中国成立后,葡萄牙政府尚未与我国建交。从内地去澳门,经过拱北海关,迎面有一座牌坊式的建筑,这便是着名的关闸。古关闸是明代的中国政府修建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澳葡再向北扩张,关闸每月只开放六次,仅仅是为了从内地向澳门输出粮食,而平日就用六张封条封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的缘故,澳门暂时仍归属葡萄牙殖民

  • 大刀砍向鬼子: 抗战中最大一场白刃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刀,鬼子

    石牌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石牌是进入重庆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43年5月,日军攻陷宜昌,兵锋直指重庆,鄂西会战爆发。石牌成为重庆抗击日军的第一屏障,日军在石牌周边集结了两个师团、一个旅团,还有被称为“钢铁猛兽”的第十一军,一共10万兵力直面扑来。中国方面集结了1

  • 洪秀全金田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洪秀全,金田起义,改革

    改革的思潮在涌动,革命的潮流更在奔腾。公元1844年的一天,广西贵县的六鸟神庙里聚满了乡民,听洪秀全宣传“拜上帝会”的教义:“我们都是天父的子女,人人平等。可当今满世妖魔横行,大家才过不上好日子。今后我们除了天父,谁也不能信!”一位老人战战兢兢地说:“这话可不能在庙里说呀,六鸟神爷最是灵验,触犯神爷

  • 甲午战争究竟败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甲午战争

    1894年岁末,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北洋舰队退守威海。日军大举进攻,在荣成登陆,摆开海、陆夹击威海清军之势。尽管北洋海军主力舰“定远”、“镇远”雄风犹存,如果海陆配合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同日军再打一阵子,但是,清军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甲午战争甲午到底败在哪里这一年,对甲午殇思与镜鉴的

  • 黄桥之战引发了皖南事变?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黄桥之战

    新四军黄桥之战是引发蒋介石报复发动皖南事变的导火索?一九九十年代大陆有学者专家认为,皖南事变共产党也有责任。一九四零年十月至十二月苏北的黄桥之战、曹甸之战歼灭国民党韩德勤部两万余人,蒋介石要报复,皖南新四军军部就成了最好的目标。还有说黄桥之战后曹甸之战前,项英电报中央,曹甸之战是否等军部到达苏南后再

  • 四渡赤水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

  • 300名中国战士陷入肉搏,师长含泪开炮,双方一起被炮火覆盖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战士,陷入

    1944年的松山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攻坚战。拥有无数重炮、超级巨炮的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日军的岛屿防御也损失惨重,而当时较为缺乏炮兵的我军在面临松山多个高地密布的各种日军工事时,曾付出了的代价。但因为目标地理位置特殊,只能全力以赴攻克而无法围而不打。中国军人用自己的勇气在松山战场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 南昌起义走出哪些开国将帅?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南昌起义,开国

    人们常说,南昌起义是人民军队的摇篮,那么,从这个摇篮中走出哪些将帅呢?几经查经经查阅,他们是朱德元帅,时任起义军第9军副军长刘伯承元帅,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陈毅元帅,时任起义军11军25师73团指导员林彪元帅,时任起义军11军25师73团3营7连连长贺龙元帅,时任起义军总指挥聂荣臻元帅,时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鲜为人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鲜为人知

    说起甲午战争中大清陆军一溃千里的原因,稍懂点历史的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内容无外乎因循守旧,官场腐败,营务废弛,统帅怕死……但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却鲜为人知。说出来你会不信,那就是“开枪不瞄准”。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日本军官回忆说,在朝鲜战场上,日本各师团一碰到中国军队就立即卧倒,一动不动。这时候,

  •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深层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甲午,中日,战争

    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战争,给后人特别是给现在的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众多议论点中,腐败和堕落是最需要关注最需要反思的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恰恰是导致战争走向全面失败的深层原因!甲午战争的前前后后,包括其中坚船利炮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充分说明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那就是决定战争最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