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山海关大战简介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山海关大战简介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1781 更新时间:2023/12/28 22:39:01

山海关大战简介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这一站中来讲述一下清军入关的山海关之战。明末,吴三桂所率明军联合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此战,清朝正式进入中原,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明朝末年,明军、清军以及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队三方势力激烈角逐。明朝统治者一方面要应付盘踞东北的满洲铁骑,一面还要在中原与农民起义军苦战。

1644年三月,明崇祯帝朱由检调在山海关外抵御清军的吴三桂率部队入京,清军趁此机会占领了明在关外的全部土地。与此同时,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起义军攻陷明都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战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明、清、大顺的三方角逐变成了清、大顺两方面的直接战争。四月初九日,清廷摄政王多尔衮率领10万大军挥师南下攻明。十一日,清军抵达辽河得知大顺农民起义军已经占领了北京。多尔衮召集众将商议,明降将洪承畴认为应该出其不意接近北京的蓟州、密云,急行赶往北京,在大顺尚未站稳脚跟前攻其不备,夺得天下。多尔衮采纳了他的建议。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仍把战略的重点放在了与明的战争上,而对清军没有足够的重视。此时,山海关作为割断清、顺两方的屏障,显得尤为重要。山海关作为明长城东段的重要关口,是连接冀、辽的咽喉之地。关城背靠燕山山脉,南至渤海之滨,城墙高峻,属于易守难攻的要塞。为了争夺山海关,清军曾经与明军作战十多年,始终没能攻破。从关外赶回保卫京师的宁远总兵吴三桂于三月下旬抵达玉田时,得到北京已被大顺军攻陷的消息,遂撤兵屯居山海关。李自成攻占北京后,派居庸降将唐通率部前往招降吴三桂以及山海关总兵高第。吴三桂准备投奔大顺。四月初,吴三桂得知大顺军在北京逮捕拷问其父亲吴襄并拘留家眷的消息后,便赶走唐通,部署防御工事,并致书清军请求和兵攻打大顺。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自率领6万大军攻打山海关。但他仍想招降吴三桂,故行动迟缓。十五日,多尔衮率领的清军抵达翁后所(今辽宁阜新境内),收到吴三桂的书信,立刻改变行军路线,日夜兼程,赶往山海关。二十一日早晨,李自成率军抵达山海关城下。当时山海关守军远远超过了大顺军。吴三桂布调遣兵马防御设置城防守,亲自率领主力在城外的石河列阵迎战。李自成兵力不足,又以远兵攻坚城,一开始便处于劣势。大顺军从东、北、西三面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唐通率军迂回到一片石(今辽宁绥中李家台鳗)切断吴三桂的退路。双方激战了一昼夜,吴军濒临全线崩溃。二十一日夜,多尔衮率领的清军抵达关外的威远城,击败唐通部队后,静观其变准备坐收渔翁之利。二十二日晨,吴三桂向清剃发称臣,并打开山海关城门。清军趁风沙弥漫时,突然杀出。大顺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虽奋力抵挡,但最终接连战败。李自成带军边战边退,从水平(今河北卢龙)退到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率军仓促向西撤出。多尔衮命吴三桂追击,自己亲自统领清军进入北京。

为什么李自成在攻打山海关时遭到惨败?

李自成在得知吴三桂拒降时,召集众将商讨对策,认为应征抚兼施。而李自成出兵不够迅速,唐通一再告急求援,李自成才于四月十三率兵6万攻打山海关。他又对山海关情况不够了解,驻守山海关的兵力要足有8万远远超过李自成所率兵力。而且李自成对关外的清军不够警惕,没有料到清军能迅速入关。可见,在攻占北京后,大顺众将骄傲、自满,并且开始腐化,致使大顺政权的覆灭。

为什么说吴三桂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派人招降吴三桂。吴三桂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归顺大顺,随即率军入京。在他抵达永平西沙河驿的时候,遇到从京城逃出来的家人,得知自己的父亲吴襄在京城被农民军严加拷打、而自己的爱妾陈圆圆也被霸占。于是他改变了路线返回山海关,并以为崇祯帝复仇的口号,拒绝投降李自成。回到山海关后他首先袭击唐通率领的部队,占领山海关,布置防御体系。之后,他又写信给清摄政王多尔衮,邀其入关共同攻打李自成。

此战,清摄政王多尔衮善于抓住战机,利用矛盾,采用正确的战术,一举获胜,为清军入主中原,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标签: 山海关大战吴三桂

更多文章

  • 辛亥革命与“辫子”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辛亥革命,辫子

    辛亥革命后,政府实行强制剪辫法令。图为革命军在街头强行剪辫清廷以强迫男人留辫,彰显其专制淫威;辛亥革命则反其道而用之,以“辫子”激发民众的反清意识,将反清革命推向高潮,清王朝在轰轰烈烈的剪辫子运动中寿终正寝。辫子是清朝的象征;剪掉辫子则是辛亥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条辫子,注入了复杂的政治变数和特

  • 明朝抗倭之战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抗倭之战

    大家好,我们在这一站中来看一看明朝时的抗倭战争。元朝时期,日本分裂为南北两朝,两朝间相互攻伐。溃败的士兵经常与商人勾结到中国沿海掠抢。明朝时期倭患更为严重,此次战役就是明军为抵抗倭寇而进行的。元朝时,日本流亡海上的散兵便与冒险的商人勾结,到中国沿海走私、掠夺。明太祖朱元璋时曾经三次派使者与日本交涉,

  • 搞笑的战争趣闻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搞笑,战争,趣闻

    “英国人怎么这样用坦克”二战时,德军“海底之狼”潜艇装备先进,作战经验丰富;而赤手空拳的“奥立芙?伯朗基”号英军补给船仗着领海权和对皇家海军威慑力的过份自信,竟和护航的舰队脱离开来,满载着数百吨烈性炸药、重型炮弹以及十数辆各型坦克悠然航行在蔚蓝的北大西洋上。生来就是用以攻击的德国潜艇悄悄潜至补给船右

  • 平型关大捷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平型关大捷,1937年

    1937年7月7日夜间,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芦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中国当地29军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下,奋起抗击。“芦沟桥事变”(也叫“七七”事变)的枪声,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1937年8月13日,日寇为了实现其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罪恶目的,纠集总兵力约3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清王朝野蛮杀害了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党人先驱,但没有能够就此将革命的烈火扑灭。革命党人的暴动,此起彼伏。慈禧太后在军事压迫的同时,玩起了“君主立宪”的把戏,搞什么制定宪法,建立内阁和议会,实行帝制下的议会民主,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企图挽救摇摇欲坠的清朝统治。但是,她实际上并不急于实施君主立宪,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就举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的一路一直打到天津,孤军浴血奋战,坚持了两年多。西征军则转战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控制了长江的中游地区。就在清政府被太平军起义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外国侵略者又在寻找机会,用各种方式威胁清政府,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他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公元18

  • 火烧圆明园不为人知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火烧圆明园

    《清史演义》中在描写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写道:“圆明园中火光烛天,一个穿洋装的中国人在导引放火,恒祺问他是谁,他大声道:‘谁人不晓得我龚孝拱,还劳你来细问!’”这里说火烧圆明园给英法联军领路的人是龚孝拱。《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记载,“初有奸人龚孝拱者,游海上,以诈通于夷,闻圆明园多藏三代鼎彝,龚故嗜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

    林则徐虎门销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却使英国政府恼羞成怒。公元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司令懿律率四十多艘战船、四千五百名英军来到广东,封锁珠江洋面,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此爆发了。在林则徐的率领下,广州军民严阵以待,侵略军只能困守海上,根本占不了便宜。于是,他们只得转驶厦门,又受到福建总督邓廷桢的迎头

  • 《亮剑》: 钱伯钧被毙! 郑谦一精心策划的绝密策反行动是否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亮剑,钱伯钧

    在电视剧《亮剑》中,郑谦一作为河源县宪兵队长平田一郎的特使,来到李家镇,以高官厚禄引诱钱伯钧。费心口舌之下,终于将其打动。然而,就在钱伯钧准备反水时,楚云飞察觉到了钱部的异动,果断行动,在李云龙的帮助下,阻止了这场“兵变”。钱伯钧也被楚云飞击毙。从行动本身来说,这场策反行动失败了,算计之下,受损失最

  • 租界变成国中之国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租界

    帝国主义列强运用武力直接侵略中国的同时,还在中国境内,强占租界,划分势力范围,造成“国中之国”的怪现象。外国在中国“租借”租界,是从公元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开始的,其中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人可以带家属居住。第二年十月又签订了《虎门条约》,规定中国的地方官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