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87 更新时间:2024/1/23 14:13:50

清王朝野蛮杀害了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党人先驱,但没有能够就此将革命的烈火扑灭。革命党人的暴动,此起彼伏。慈禧太后在军事压迫的同时,玩起了“君主立宪”的把戏,搞什么制定宪法,建立内阁和议会,实行帝制下的议会民主,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企图挽救摇摇欲坠的清朝统治。

但是,她实际上并不急于实施君主立宪,希望能拖延下去,连赞同君主立宪的改良派首领梁超都感到不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更是不信任清政府的任何承诺,决心将推翻帝制的革命,进行到底。慈禧太后本来年事已高,气急交加,终于病倒,不久就死了。在她临死之前,不知作了什么手脚,将倾向于变法维新的光绪皇帝弄得驾崩。光绪的侄儿,三岁的溥仪,在他父亲摄政王载沣的扶抱下,登上了金銮殿的宝座,改年号宣统。举行仪式时,小皇帝竟然哭闹着要赶快离开。载沣安慰说:“快了,快了!”迷信的清朝大臣认为这不是好兆头。

公元1910年(宣统二年),革命党人又发动了广州起义。

这年秋天,革命领袖孙中山,召集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等,在庇能(今马来西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发动新的起义。孙中山说:“我们失败了多次,但是已经很有成绩。革命浪潮不是已经席卷全国了吗?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干下去,不怕没有成功的一天。”

会上总结了过去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集中同盟会力量,以会员为骨干,广泛发动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巡警、会党和民军参加起义,夺取广东省城,然后把革命火焰燃向长江流域各省,烧遍全国。

大家都同意这个精神,并制定出具体的起义计划。以广州新军为起义的主力,由同盟会革命党人选派八百名身强力壮的会员做敢死队员,分十路进攻,突然袭击,夺取省城广州。然后,黄兴率领一路军队攻入湖南,赵声率领一路军队攻入江西,谭人凤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几路人马,会师南京,大举北伐,直捣清朝京城北京。

会议结束后,大家分头进行准备。1911年初,黄兴与赵声在香港成立了起义“统筹部”,具体领导这次广州起义。不久,省城广州的大街小巷,突然出现了大约四十处新“公馆”。这些公馆,常常操办喜事,吹鼓手吹吹打打,礼盒、花轿抬进抬出,好不热闹。其实,这些“公馆”,都是起义队伍秘密联络与隐藏枪支、弹药的据点。花轿与礼盒里,运送的都是武器弹药。

4月23日,黄兴从香港秘密回到广州,决定起义日期,共分十路人马,同时向预定的官署和军事目标进攻。

然而,清朝官府好像听到了风声,在城里实行了戒严,预定参加起义的一些广东革命党人被迫解散,情况急剧变化。因此决定起义时间提前到27日傍晚五时半。起义时间即将到来,黄兴在小东营前集合队伍,清点人数,发现香港大批的革命党人没有赶到,而广东革命党人已经解散,到来的总共只有一百三十名敢死队员。黄兴只得将十路进攻改为四路。

敢死队员们臂缠白布,脚穿黑胶鞋,手持武器,士气高昂。预定时间一到,小螺号吹响,在黄兴的率领下,敢死队员们直扑两广总督衙门。路上,遇到几名清军巡警,想负隅顽抗,都被敢死队员击毙。

队伍到达两广总督衙门,没有遇到大的抵抗。黄兴领着林时爽、方声洞、林觉民等数十人,冲出大堂。但两广总督张鸣岐早已翻墙逃跑。黄兴没有捉到张鸣岐,一把火烧了总督衙门,带队去攻打清军督练公所。但他们刚到东辕门外,就和清军水师提督李准的军队遭遇。双方激战,枪弹如雨,冲在最前面的林时爽中弹牺牲,林觉民受伤。黄兴右手两根指头被打断,仍然指挥战斗。

但是,终因寡不敌众,敢死队伤亡严重,只得边打边退。后来,队员都被打散,只剩下黄兴一人,他才进入一家洋货店,包扎一下,换下血衣,逃出城去。

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党人有喻培伦、方声洞、陈更新、林觉民等约一百多人,后来收殓烈士遗骸有七十二具,埋葬在广州市东北郊的黄花岗(原名红花岗)。历史上将这些死难的革命党人,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是革命党人发动的第十次武装起义,虽然又失败,但极大地振奋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

标签: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更多文章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就举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的一路一直打到天津,孤军浴血奋战,坚持了两年多。西征军则转战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控制了长江的中游地区。就在清政府被太平军起义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外国侵略者又在寻找机会,用各种方式威胁清政府,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他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公元18

  • 火烧圆明园不为人知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火烧圆明园

    《清史演义》中在描写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写道:“圆明园中火光烛天,一个穿洋装的中国人在导引放火,恒祺问他是谁,他大声道:‘谁人不晓得我龚孝拱,还劳你来细问!’”这里说火烧圆明园给英法联军领路的人是龚孝拱。《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记载,“初有奸人龚孝拱者,游海上,以诈通于夷,闻圆明园多藏三代鼎彝,龚故嗜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

    林则徐虎门销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却使英国政府恼羞成怒。公元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司令懿律率四十多艘战船、四千五百名英军来到广东,封锁珠江洋面,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此爆发了。在林则徐的率领下,广州军民严阵以待,侵略军只能困守海上,根本占不了便宜。于是,他们只得转驶厦门,又受到福建总督邓廷桢的迎头

  • 《亮剑》: 钱伯钧被毙! 郑谦一精心策划的绝密策反行动是否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亮剑,钱伯钧

    在电视剧《亮剑》中,郑谦一作为河源县宪兵队长平田一郎的特使,来到李家镇,以高官厚禄引诱钱伯钧。费心口舌之下,终于将其打动。然而,就在钱伯钧准备反水时,楚云飞察觉到了钱部的异动,果断行动,在李云龙的帮助下,阻止了这场“兵变”。钱伯钧也被楚云飞击毙。从行动本身来说,这场策反行动失败了,算计之下,受损失最

  • 租界变成国中之国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租界

    帝国主义列强运用武力直接侵略中国的同时,还在中国境内,强占租界,划分势力范围,造成“国中之国”的怪现象。外国在中国“租借”租界,是从公元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开始的,其中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人可以带家属居住。第二年十月又签订了《虎门条约》,规定中国的地方官必须

  • 旅顺大屠杀:4天残杀中国居民达2万多人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旅顺大屠杀,残杀

    20年前,日本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的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从而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9月17日,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突袭中国北洋舰队,中日两国海军发生了一场激战。面对突然袭击的日本舰队,中国海军英勇奋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药用完之后,毅然下令,开

  • 三元里抗英斗争中的“汉奸”们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元里,抗英,斗争

    150多年前,在广州城北三元里爆发了一场民众抗英事件。这一事件当时多有流传,后来被载入历史教科书。在历史上,当地有人“抗英”,也有人“援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袭广州时,曾将一些广东人组织成苦力运输队,冒着弹雨为英军背送弹药。1841年5月底,广州城北的三元里爆发了民众抗英事件,后来这个事件

  • 淞沪会战——日军档案里地狱般的上海战场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淞沪会战,,日军

    1937年8月23日,日军沪派遣军第3师团、第11师团成功登陆指定地点。在日后的作战中,日军的损失及中国军队英勇顽强的奋战精神远远超越他们的想象。原日军第11师团军官三好捷三写的《上海敌前上陆》一书开篇第一句就这样写道:“中国军队强大!这是日中战争中地狱一样的战场。”那么,日军自己的原始档案、部队史

  • 张海迪:光环下的真实人生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海迪,光环

    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28岁的张海迪被树立为楷模,成为“80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今年9月19日,她连任中国残联第六届主席团主席。从小就被病痛折磨的她,一直想成为命运的主宰者,但从成为榜样开始,她的命运却开始发生了无法逆转的改变,其中也包括一些让她身不由己的改变。

  • 护法运动中的孙中山与西南地方实力派的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护法运动,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在其成长与革命生涯中,曾长期驻留于西方,耳濡目染于西方民主制度,认为“民主主义为世界自觉国民信奉之正义,议院政治为近代国家共由之正轨”,故其毕生致力于在中国建立完善的共和民主制度,“纳举国之人于法轨,以自进于文明”。当段祺瑞决定废弃临时约法、另立政治架构之时,他毅然以“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