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亮剑》: 钱伯钧被毙! 郑谦一精心策划的绝密策反行动是否失败

《亮剑》: 钱伯钧被毙! 郑谦一精心策划的绝密策反行动是否失败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87 更新时间:2024/1/23 21:48:45

在电视剧《亮剑》中,郑谦一作为河源县宪兵队长平田一郎的特使,来到家镇,以高官厚禄引诱钱伯钧。费心口舌之下,终于将其打动。

然而,就在钱伯钧准备反水时,楚云飞察觉到了钱部的异动,果断行动,在李云龙的帮助下,阻止了这场“兵变”。钱伯钧也被楚云飞击毙。

从行动本身来说,这场策反行动失败了,算计之下,受损失最大的是郑谦一。

第一,358团是晋西北抗日的主力之一,战力强悍。要想在358团内部打开口子,寻找策反对象,郑谦一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第二,郑谦一冒死进入钱部,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冒着风险劳心劳力,在最后关头却功亏一篑。

第三,钱伯钧的一营是个加强团,从部队传统来说,一营往往是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的营,如果能钱部投敌,既削弱了抗日力量,又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如果成功,郑谦一这个汉奸要被主子记首功,可现在煮熟的鸭子飞了。

所以,不得不佩服楚云飞的果断胆量,带一个卫士班就敢来平叛。壮哉云飞兄!

但是,如果从抗日大局的整体来看,郑谦一策划的这次策反行动,其实已经取得了成功!

第一,此次叛乱,一营在钱伯钧的带领下,和楚云飞的卫士打得你死我活。此事过后,楚云飞必然整肃一营!一营所有官兵,从此将被打入另册,这是抗日力量的损失。

第二,由于独立团的介入,此次事件双方依然有一定的伤亡,客观上也削弱了358团。

第三,一营营长和营副叛变投敌,一营群龙无首,这部分官兵无论由谁来带领,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战力肯定也不如从前。更重要的是,此次事件,在楚云飞的心中埋下了猜疑的种子,鬼知道还有没有想投敌的汉奸?

此外,从汉奸的尿性来说,钱伯钧被干掉,对郑谦一来说未必是坏事。

须知,就算投敌当汉奸,也要分个先来后到,先当汉奸的,资格老一些,更受信任,待遇更好。可是钱伯钧有兵啊。这个年月,有兵就是。一个加强营在手的钱伯钧,投敌后绝对比郑谦一更受重视。

所以从心底来说,郑谦一未必愿意看到这一点。

现在好了,钱伯钧被干掉了,一营乱了,郑谦一的行动可以说成功了大半。

唯一便宜了李云龙,白落一个营的装备。

标签: 亮剑钱伯钧

更多文章

  • 租界变成国中之国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租界

    帝国主义列强运用武力直接侵略中国的同时,还在中国境内,强占租界,划分势力范围,造成“国中之国”的怪现象。外国在中国“租借”租界,是从公元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开始的,其中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人可以带家属居住。第二年十月又签订了《虎门条约》,规定中国的地方官必须

  • 旅顺大屠杀:4天残杀中国居民达2万多人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旅顺大屠杀,残杀

    20年前,日本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的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从而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9月17日,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突袭中国北洋舰队,中日两国海军发生了一场激战。面对突然袭击的日本舰队,中国海军英勇奋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药用完之后,毅然下令,开

  • 三元里抗英斗争中的“汉奸”们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元里,抗英,斗争

    150多年前,在广州城北三元里爆发了一场民众抗英事件。这一事件当时多有流传,后来被载入历史教科书。在历史上,当地有人“抗英”,也有人“援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袭广州时,曾将一些广东人组织成苦力运输队,冒着弹雨为英军背送弹药。1841年5月底,广州城北的三元里爆发了民众抗英事件,后来这个事件

  • 淞沪会战——日军档案里地狱般的上海战场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淞沪会战,,日军

    1937年8月23日,日军沪派遣军第3师团、第11师团成功登陆指定地点。在日后的作战中,日军的损失及中国军队英勇顽强的奋战精神远远超越他们的想象。原日军第11师团军官三好捷三写的《上海敌前上陆》一书开篇第一句就这样写道:“中国军队强大!这是日中战争中地狱一样的战场。”那么,日军自己的原始档案、部队史

  • 张海迪:光环下的真实人生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海迪,光环

    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28岁的张海迪被树立为楷模,成为“80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今年9月19日,她连任中国残联第六届主席团主席。从小就被病痛折磨的她,一直想成为命运的主宰者,但从成为榜样开始,她的命运却开始发生了无法逆转的改变,其中也包括一些让她身不由己的改变。

  • 护法运动中的孙中山与西南地方实力派的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护法运动,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在其成长与革命生涯中,曾长期驻留于西方,耳濡目染于西方民主制度,认为“民主主义为世界自觉国民信奉之正义,议院政治为近代国家共由之正轨”,故其毕生致力于在中国建立完善的共和民主制度,“纳举国之人于法轨,以自进于文明”。当段祺瑞决定废弃临时约法、另立政治架构之时,他毅然以“护法

  • 为什么战俘遭到集体屠杀时不敢拼死反抗?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俘,集体

    不管是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战俘遭到屠杀时往往镇静得令人可怖,如长平之战中40多万赵国将士被白起下令坑杀,项羽坑杀秦朝降卒、曾国荃屠杀太平天国战俘、南京大屠杀等。那么,战俘们在临死前为什么不反戈一击,为自己和同伴求得生存的机会呢?我们知道,战俘指的是指在战争各方中,被敌对方活捉,却并未处死的

  • 长城抗战之喜峰口战役:“九一八”以来抗日首次大捷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城抗战,喜峰口

    喜峰口战役是局面抗战时期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是“九一八”事变以来国人抗战的首次大捷。在这场战役中有一支队伍应该被谨记,它就是29军以及其下的大刀队。至今为止,大刀队抗日的故事已经传遍神州大地,因为这支队伍为中国抗战带来了一场大胜利。喜峰口位于河北省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

  •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惨烈阵地争夺战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淞沪会战,山河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

  • 奇葩日军遇中国军队不放一枪,目送40万中国军队撤退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日军,中国军队

    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有史以来经历最大的一次打击,中国大半领土沦陷,东北人民更是忍受了长达14年的日本黑暗统治,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数千万的军民丧生,给中国带来了无法忘却的伤痛。抗日战争可谓是相当惨烈,中国军队训练不足,而且后勤补给远远不如日军,中国军人经常性饿着肚子,拿着可怜的几枚子弹面对拥有空中掩护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