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用数字四,四大美女,有貂蝉、西施、王昭君、杨玉环。四大香,有开江鱼、下蛋鸡、回笼觉、二房妻。四大臭,倒嘎斯罐、掏茅楼、屎克朗放屁、中国足球。还有大家熟悉的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所以四大评书大师,只不过是凑数,一般来说,大家都认的是五位评书大师,分别是连丽如、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袁阔成。这五位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除了连丽如,剩下几位都是我年轻时最喜欢的艺术家。
高中的时候,刘兰芳正在电台讲《岳云传》,那时候每天中午放学同学们都赶紧往家跑,就为了听刘老师的评书。刘老师高声亮嗓,吐字清晰,每次评书末尾都会挖一小坑,会让我们废寝忘食的猜想,这是评书的技巧,“关键时候还给掐了”,留个悬念就为了吸引你再来听。
单田芳老师都声音很有特色,以至于有人就靠着模仿单老师的“公鸭嗓”而活着。于是就有了单老师风格的笑话、评书,据说某电视台组织过模仿大赛,结果单老师在里面的成绩居然不是最高。单老师评书都是大实话、乡音土语,也是几位老师里面作品最多的。
袁阔成在我高中时和刘兰芳一样,是天天中午必须听的故事。论功力,袁阔成比其他几位先生女士强多了。袁先生最拿手的是《三国演义》,我最喜欢的桥段,就是诸葛亮舌战群儒那一段,到如今还记忆犹新。
田连元评书讲的
一般,但是他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在电视普及之后,相比其他大师,田老师表情及身体语言最丰富。
连丽如老师的评书我实话实说我没听过,连老师复出的时候,我的兴趣爱好已经发生转移了,所以没听过的她老人家的评书。
如果不拘谨与以上五位,现代的评书巨匠应该有王刚一位,评书《夜幕下的哈尔滨》的影响远超其原著。而且王刚多才多艺,一口外语相当流利。
非让我排下位置的话,我大概是袁阔成、刘兰芳、单田芳、王刚、田连元、连丽如。
评书表演,是一门独立演说形式的曲艺艺术,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和欢迎。但是,随着影视剧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兴起,评书艺术逐渐开始没落起来。评书的鼎盛时期大概在上世纪的七、八、九十年代。这个时期,出现了多名风靡一时的评书大师和演义段子。
要说能够称得上为“评书大师”的四位,我认为是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四人当之无愧。他们表演的评书大多是声情并茂、维妙维肖,作品多而广泛,被大家喜爱所接受。
袁阔成的代表作品是《三国演义》、《水泊梁山》、《烈火金刚》等,尤其以《三国演义》最为观众所熟悉,袁阔成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完美,与相声演员侯宝林共称为“语言大师”。于2015年3月2日去世。
单田芳的代表作品有《隋唐演义》、《白眉大侠》、《三侠五义》、《童林传》、《乱事枭雄》等等。他表演的评书作品是最多的一位,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至今深受人们的喜欢。目前,单田芳大师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已退居幕后,专注于新人的传承和培养。
刘兰芳的主要作品为《岳飞传》、《杨家将》、《包公案》等。这两部评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可谓红极一时、百听不厌。由于当时文艺生活匮乏,家家户户的收音机里,随时能听到刘兰芳昂扬顿挫演说的评书声音。如今,刘兰芳是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田连元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杨家将》、《海瑞传奇》、《平原枪声》、《刘秀传》、《孙膑与庞涓》等。他是继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之后的一名幽默派评书名嘴。目前是辽宁省协会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