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中午一群人围在一个小小的收音机旁边,听评书《岳飞传》《童林传》《封神演义》《杨家将》,是70年代的人所独有的快乐记忆。当时一些有条件的公社家家户户安装的有小喇叭,一到中午整个村子都是安静的,到了最后一句,且听下回分解时,大家恋恋不舍等着第二天中午的到来。
关于袁阔成的评书,你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故事吗?
现在我们经常见到相声演员开专场,有点像音乐界的演唱会,是一个演员艺术水平的一个“阶段证明”,而被尊为评书界泰斗的袁阔成先生一生没有开过专场,这里面有一个故事。
(2013年5月30日,袁阔成先生在清华大学为大学生介绍评书艺术,鼓励年轻人尝试说书)
书坛素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的说法,1980年代的时候袁阔成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明星。那时候还流行收音机,一些偏远一点的地方还经常停电,装干电池的收音机就成了全家的娱乐焦点。那时候,很多家庭的晚饭时间都是在袁阔成的评书中度过的,最为有名的当属《三国演义》。
(1983年8月,袁阔成在农村演出)
袁阔成从小学武术和摔跤,身上有功夫,做动作也精神漂亮,后来他改革相声的“半身艺术”,撤掉桌案,增加了相声表演的可看性。这样一来他的相声可看性更强,但是仍旧是没有开专场,为什么呢?
据姜昆回忆,先生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一件事不到各方面条件最佳,他就不去做。关于相声专场,“他今天同意了,明天又觉得不行了,说给自己办个专场算是怎么回事啊。”
姜昆后来分析觉得是袁阔成先生觉得自己把“新书”推倒了大舞台上,但是他总觉得呈现出来的效果,包括多年以来自己努力改进的结果都还没有自己预想的那么好,所以老说要再弄两年再看,所以直到最后也没有开成专场演出。
这一点,是遗憾。但是丝毫不影响行内行外对袁阔成先生艺术的肯定,他的《三国演义》《封神榜》《西楚霸王》《碧眼金蝉》一直流传,尤其他《三国演义》后半部讲赵云去世的那一回,将赵云的一生讲的透彻细致有意思又有思考,堪称一部赵云评传,是后背人学习的典范,也是观众们最看挺的回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