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都说《千字文》没有重字,近来临《千字文》,发现“周发殷汤”和“盖此身发”两个发字,你怎么看?

都说《千字文》没有重字,近来临《千字文》,发现“周发殷汤”和“盖此身发”两个发字,你怎么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39 更新时间:2024/1/22 1:08:10

都说《千字文》没有重字,近来临《千字文》,发现周发殷汤,盖此身发两个发字,你怎么看?

不知发问者临《千字文》,临的是钟繇王羲之文徵明哪家的帖。除非是中国文字简化后,其他人临摹本帖,否则,不会出现周发殷汤,盖此身发两个发字。

《千字文》原文著于南北朝,作者周兴嗣。全文为四字句,二百五十句,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千字文》内容丰富,对仗工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辞藻华丽,文斐然,气势磅礴。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蒙读物。

文中一千字本来不得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女慕贞,纨扇圆(、为同义异体字),《千字文》实际运用了九百九拾九字。

现今有各种重字表里都说《千字文》重字有六个:【重字表】《千字文》实录九百九十四个汉字,重字凡六,以汉语拼音为序列于下:

发:周发殷汤;盖此身发。

巨:剑号巨阙;巨野洞庭。

昆:玉出昆冈;昆池碣石。

戚:戚谢欢招;亲戚故旧。

云:云腾致雨;禅主云亭。

资:资父事君;务资稼穑。

其实这是简化字带来的变化,这些年很多经典古籍用简化字版印行,其实是误人子弟。我们可重新对照一下,可以发现《千字文》除了重复了一个洁字,女慕贞,纨扇圆外,其他并没有重复。

发:周殷汤,盖此身;

巨:剑号巨阙,钜野洞庭;

昆:玉出冈,昆池碣石;

戚:谢欢招,亲戚故旧;

云:腾致雨,禅主云亭;

资:资父事君,务兹稼穑。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公元前1600年,灭夏,认用伊尹等大臣的商朝开国君主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商汤。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与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

  • 商朝时期的鬼方难道真的是印欧人种吗?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金陵少年,试答之。据史记,鬼方,夏之时为我西北夷,居匈奴北与康居北。在周时从西北方攻过华。其事载于《汲冢周书》、《易》、《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殷本纪》与生者《小盂鼎》及商周甲骨繇中。是时,漠南之地数有伐鬼方之兵大,甲骨占载鬼方易”,即鬼方远窜徙。虽鬼方行过徙,然此种前后与华数大创。本世纪来

  • 武丁作为商朝最高领导人,为何三年不发表政见呢?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商王小乙死后,武丁继位。按照商朝惯例武丁为小乙服丧三年。服丧期间,武丁什么话也不说,大臣管理朝政,称为“谅阴”。三年期满,武丁还是不说话,大臣就问:“君主不说话怎么管理万民,朝政呢。”武丁说:“我觉得,我不配做明君,担不起责任,所以不说话。”他又说:”我做了个梦,天帝告诉我找一个人可以辅佐我为明君。

  • 为何商朝统治者名字叫大乙、大甲、武丁、武乙那么简单?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因为我们对商朝的认知,绝大多数是从封神演义里的武王伐纣开始的!而封神的写作是在明代。那么封神的取材及历史典故绝大部分来自于民间的传说,及史书记载!而记载商朝的史书,有名的主要有《尚书》,《史记》。《尚书》作成于先秦时期,《史记》成于汉武帝司马迁手里。二者成书最早的距离商朝建立开始都

  • 周文王姬昌心中为何一定要覆灭商朝呢?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吾盂。我来回答。周文王之所以一定要覆灭商朝,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杀子之仇。周文王姬昌在被纣王囚禁于攸里期间,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前往皇宫,恳求囚禁自己,放了自己的父亲,但是被妖后妲己陷害,最终纣王将伯邑考煮成了肉羹,让周文王吃了。伯邑考是周文王的长子,周文王对他给予厚望,就让纣王这么害死

  • 古代女子可能学武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体系中,女子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大多数人都是躲进深闺人不识。运气好一点的,可能遇到个张生,恰好从女子所住的西厢经过,从而展开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恋。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古代女子能不能学武。首先,遗传决定想不想习武。好比曹操,基因中如果没有文学爱好的因子,哪有其儿子曹植对文学的热爱。没

  • “天打五雷轰”的“五雷”指哪五雷?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天打五雷轰”,这应该是最恨的毒咒了,尤其在古代,要这么发誓,那不管下面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几乎每个人都会相信。谁又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呢,五个雷一起轰下来,人早化为灰烬了。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五雷轰”,到底是哪“五雷”呢?小君查阅了很多典籍,这“雷”在道家经典里出现最多,而且每个时期的五雷都不太一样

  • 为什么后人把武丁即位以后的这段时期称为“武丁中兴”?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武丁是商朝的第23位王,他在位59年时间,文治武功都很突出,死后被尊为高宗。武丁即位之前,商朝国势日下,社会矛盾尖锐。武丁是商朝第22位王小乙之子,年幼时曾在民间生活过,与“小人”一同劳作因此深知稼穑之艰难,所以即位以后,能够注意节俭,勤于政事,不敢荒废政事。为了使国家复兴,他重视任用人才,发现并破

  • 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中国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后来的魏武帝)统军在官渡(今中国中部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镇压义军的豪强势力拥兵割据,逐鹿中原。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自恃实力雄厚,图谋相机消灭曹操集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整饬政务,屯田积粮,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以弱胜强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役有:一、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曹操:20多万;周瑜:5万。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