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描写古代战争场面激烈文章

描写古代战争场面激烈文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391 更新时间:2024/2/8 22:37:04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他貌似忠诚,生性狡诈,善逢迎,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今北京西南)、河东(今山西太原)、平卢(今辽宁锦州西)三镇节度使,是势力最大的军阀。他看到唐玄宗荒淫昏乱,内地防卫力量薄弱,“取而代之”的野心膨胀起来。在表面上,他经常到首都长安,装得对朝廷极其恭顺,骗得唐玄宗的宠信,而在背后却暗自在河北老巢积蓄力量。在范阳城北建筑雄武城,广招兵马;又利用民族矛盾,大搞分裂活动。经过10年左右的准备,于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串通部将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15万南下反唐。“安史之乱”爆发。

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多年未见战乱,突然听说叛乱爆发,远近震骇。叛军所过州县,无敢拒敌之人。甚至士卒登城,听到敌人的鼓角声,竟吓得纷纷坠落城下。唐朝廷急忙命封常清、高仙芝招收市井无赖之徒,前往阻挡,结果二人兵败身亡。叛军很快就攻占了洛阳,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准备西进夺取长安。

唐玄宗任命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扼守潼关。哥舒翰采用以逸待劳战术阻击叛军,等待决战时机成熟。但玄宗屡次催促他出战,哥舒翰不得已出关与叛军决战,六月,唐军在潼关外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伙同国忠以及杨氏弟兄姊妹,匆忙西奔四川。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随行的将士在愤怒中杀死了杨国忠,又逼使玄宗绞杀杨贵妃,才肯继续起行,行至四川。同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唐肃宗任用郭子仪等大将,集合西北各路军队,依靠淮南、江南的雄厚财力、物力,并向回纥等少数民族借兵,准备平乱。

安史叛军烧杀掳掠,遭到沿途老百姓和部分唐政府军的反对,“河朔之民苦贼暴,所至屯结,多至两万人,少者万人,各为营以拒贼。”唐朝地方官吏和将领颜杲卿张巡、鲁炅都进行了有效的抵抗。在广大人民群众和唐朝部分将吏的抗击下,安史叛军受到挫折,内部矛盾重重。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安禄山部将史思明率13万人进攻唐军,结果唐军大败。史思明在邺城(河南安阳市)取胜后杀了安庆绪,新攻陷洛阳,也自称大燕皇帝,

史思明率兵攻打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唐将许叔冀出降。史思明进攻郑州。唐将李光弼在河阳(今河南孟县)拒战。史思明攻打河阳,命勇将刘龙仙出战,唐将白素德追杀龙仙,叛军惊恐。李光弼又命唐军烧毁叛军布置在黄河中的船只,造浮桥炮击叛军,叛将高庭晖、李日越、董秦都投降唐军。史思明亲自率兵攻河阳,叛将周挚攻北城。唐将李抱玉、荔非元礼、仆固怀恩等奋击破敌,杀死千余人,俘虏500人,周挚遁逃。李光弼把俘虏晓示南城史思明,史思明见大势已去而退走。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朝义杀其父史思明,自立为帝。史朝义率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市),为唐将田神功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协同李光弼讨伐史朝义。唐军回纥兵的帮助下,在洛阳北郊大败叛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败归河北,唐将仆固炀又在贝州(今河北清河县)取胜。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败走范阳,穷困自杀,其部下将领全部投降。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告结束。

安史之乱既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斗争,更不是敌对阶级之间的较量,而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所以广大人民群从对这场战争是厌恶的。安史集团是一股分裂割据的反动势力,是发动战争的祸首,更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社会阶级矛盾加深了。同时,唐朝中央的力量削弱了,各地出现了四十多个大小军阀,形成了方镇割据的局面。在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唐朝中央政府既不能任免官吏、征收赋税,又不能调动军队。节度使的职位,或者父子相袭,或者部将相继。他们手握重兵,互相攻伐,对唐朝中央集权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唐朝亦一蹶不振。据说乱事的发起人安禄山是一个体形庞大的胖子,后人甚至用「禄山之爪」来形容手掌大的人。就是这只大手,将盛唐拉到中衰的道路。玄宗在开元年间比较注意政治,曾使唐朝之国势臻于鼎盛。在他统治的后期,即天宝年间,表面上看起来仍是海内晏然、天下太平的景况,实际上却已危机四伏,终于酿成安史之乱,而使盛唐走入衰微阶段。由此可见,“居安思危”四个字是时刻需要牢记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描写战斗场面,有哪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夸张手法,表现战争气氛惨烈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塞上燕脂凝夜紫。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鲜明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位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

  • 灿烂的黄河两岸的文明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在这一时期,神州大地出现了许多地区性文明,如在长江流域有成都平原文明、江汉文明、太湖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在黄河流域有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

  • 黄河周围都发生过哪些著名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黄河流域战争牧野战: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崤山战: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晋文公死后,由

  • 历史上有名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先秦时期涿鹿之战黄帝炎帝蚩尤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柏举之战孙武、伍员、磕闾阴晋之战吴起伊阙之战白起长勺之战齐恒公鄢陵之战晋厉公泓水之战宋襄公马陵之战田忌孙膑长平之战白起代之战廉颇、乐乘秦汉时期巨鹿之战项羽章邯濉水之战项羽刘邦彭城之战项羽刘邦井陉之战韩信潍水之战韩信昆阳之战刘秀祝阿、临淄之战耿赤亭之战虞

  • 中国历史上那个战役死的人最多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长平之战。战神白起打赵国赵括,杀人四十万。都说是坑杀,但实际不是坑杀。题外话,要是看杀人杀的凶的看白起吧,号称人屠。相当凶狠。再加上之前战死的双方将士,死亡的人员很可能高达60多万。从历史的统计看,长平之战可信度最高,勉强属于战败就是战死的例子:但是只能说从事理上推论秦军实施杀绝的措施基本属实,但是

  • 牧野之战哪朝灭哪朝?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周朝灭商朝爆发地当然是牧野战役名称:牧野之战战役双方:周武王,商纣王战役时间: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诗经》战役背景商纣王统治下,政治腐败,刑罚残酷,连年用兵,贵族矛盾锐化,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而西方属国周正如日当中,蒸蒸日上,任用贤士

  • 谁知道关于欧洲古代决斗的事情?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为名誉而决斗,对于19世纪前的欧洲人来说,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在法国和俄罗斯这样决斗成风的国家,男人们可以因为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就拔剑相向。据记载,在1588年-1608年这20年中,仅在巴黎就有8000多人在决斗中丧命。我们所熟悉的文学家大仲马、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都曾参加过决斗;美国第7

  •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答: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 古代欧洲战争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借兵的国王倒是没听说过,欧洲人通常是借钱,借给敌人钱是常事。比如荷兰人常常一边打仗,一边借钱给敌人。哈布斯堡和瑞士人的战争倒是符合,不过双方都不是国王,哈布斯堡的外奥地利大公阿尔布雷希特三世和瑞士的永久同盟作战,在曾帕赫战役中惨败,主将利奥波德战死。但是战后外奥地利依然招募瑞士佣兵作战。1842年钢

  • 中国古代战船与欧洲古代战船的优劣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为作战目的制造或改装的武装船舶。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大型的是主力战船,称为“舰”或“楼船”,有2层、3层、4层,甚至4层以上甲板的。中型的是用于攻战追击的战船,如“蒙冲”、“先登”等。小型的是用于哨探巡逻的快船,如“游艇”、“赤马舟”等。为适应作战时能抢上风和追歼敌船的需要,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