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国古代参与人数最多的战争是哪一场?

中国古代参与人数最多的战争是哪一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10 更新时间:2024/1/24 10:17:31

【中国古代参战人数最多的战役“牧野之战”】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研究成果,严禁抄袭剽窃违者必究。

战争和战役不是一个概念,战争是国家、政权、民族、集团、组织等之间相互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战役是战争的局部,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最大的战争是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场战役是牧野之战。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

广义的“秦统一六国战争”,时间长达100多年,开始于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改“公”为“王”,与周王室平起平坐。秦惠文王任用张仪,连横破纵对抗东方六国,秦惠文王七年,公子攻魏,斩首八万,这一战可以认为是统一六国战争的首战。狭义的“秦统一六国战争”,开始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扫灭六国,史称“秦王扫六合”。

从秦惠文王起至秦始皇,历经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庄襄王、秦始皇,共五代秦王君主,历时100多年,有史料记载的大小战役,共计近百次,敌对双方累计动用兵力超过2000万人次,秦国累计斩杀敌军近200万,秦国自身累计伤亡也超过百万人。著名的战役有伊阙之战、郢都之战、长平之战,灭六国之战。

【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中国古代,既1840年以前,敌对双方参战兵力最多的战役,敌对双方出动的总兵力140万之多,殷商末年全中国的总人口才1000多万,也就是每七个人中出兵1人,几乎全中国的青壮年男子都参加了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出动虎贲3000(骑兵),战车300乘(900人),甲士45000人。追随周武王的八百诸侯,出动战车4000乘(12000人),甲士60万人。周初的兵制,战车1乘驭手1名、长戟手1名、弓箭手1名,跟随步兵甲士150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战国末期的兵制,战车1乘,跟随甲士75名,战车的数量比周初翻了4倍多,出现了秦楚“万乘之国”。

殷纣王总计出动了70万军队,有多少战车古代典籍没有讲,估计也不会少于4000乘。其中,殷朝本部军队20万,追随殷纣王的诸侯军队50万。史学界有几种说法,其一是说,殷纣王临时把几十万奴隶武装起来,奴隶阵前起义了。但是《世浮》的记载颠覆了这种推测。其二是殷纣王的主力部队在山东打东夷,没有及时回防,这种说法也是讲不通的。夏商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全天下有1500多家大小诸侯方国,殷军主力有20万之多,占有天下之兵的七分之一。

《史记周本纪》:“乃遵文王,遂率戎车300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距武王。”

牧野之战不是一场孤立战役,是西岐和殷商的总决战,周文王为此准备了七年,周武王为此准备了四年。公元前1060年,殷纣王听信崇侯虎等人的谗言,诏西伯昌周文王觐见,殷纣王囚禁周文王于里(河南安阳汤阴县)。大臣闳夭等人搜集有莘氏(今甘肃临洮)美女,骊戎(甘肃庆阳)的斑马,有熊氏(新郑)的九驾驭马,其他的奇珍异宝,贿赂了殷之宠臣费仲,进献给殷纣王,西伯昌又献出洛西之地,公元前1057年,殷纣王释放了周文王,并赐予斧钺加征伐之权。

周文王回到西岐的第二年,征伐犬戎(甘肃庆阳陕西延安);第三年,征伐密须(甘肃平凉灵台县);第四年,打败耆国(山西长治);第五年,征伐国(河南沁阳);第六年,征伐崇侯虎(陕西户县),建丰邑(镐京),自西岐迁都至丰邑;第七年,周文王驾崩,既公元前1050年,周武王即位。周武王即位后,在河南孟津建立粮草后勤基地,两年后周武王号令诸侯会兵会盟于孟津。说:“齐粟,信也。”孟津的粮食储备充足了,天下诸侯都信服了,以祖宗的名义订立赏罚制度,准备出兵讨伐殷纣王。周武王渡黄河至河中间时,有白鱼跳到武王旗舰上,雷电击中旗舰的王屋顶,诸侯会盟者八百,皆曰:“纣王可伐。”周武王说:“你们不懂得天命,时机还不成熟。”

又过了两年,殷纣王越发的荒淫昏聩,他处死了冒死进谏的王子比干,囚禁了德高望重的王叔箕子;殷纣王的重臣太师疵、少师疆,抱着商朝的乐器投奔周。于是周武王传檄文遍告天下诸侯,“殷商有重罪,不得不讨伐殷纣王。”于是,周武王自带周师5万,八百诸侯60多万大军陆续向孟津集结,在孟津补充粮草给养后,周武王大军向朝哥进发。公元前1046年春,周武王与八百诸侯67万大军,会聚在朝歌城外牧野之地盟誓,周武王左手杖黄越(军权),右手秉持白色令旗。令旗一挥对天盟誓:“纣王昏庸,兵至牧野,诸侯用命,在此一战,不是殷死,就是我亡。”

牧野之战殷军主力20万,七百家诸侯军50万,殷纣王排兵布阵严重失误,他把诸侯的军队布置在前面、左面、右面,把殷军的主力放在中间,殷纣王的中军在最后面。诸侯军的战斗力本来就不强,布阵之势是要他们替殷纣王卖命,他们的内心是愤愤不平的,周武王牧野盟誓伐纣大军山呼海啸,他们已经被武王大军的气势震慑住了。周武王亲自指挥大军开始冲锋后,追随殷纣王的50万诸侯军队,在瞬间崩溃了。“前途倒戈”的意思并非临阵起义,真实的含义是倒拖着戈矛逃跑了。武王大军掩杀过来,包围歼灭了殷军20万主力,牧野之战“血流漂杵”,殷纣王逃回朝歌在鹿台自焚。

《尚书武成》:(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途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服。)

凭什么说支持殷纣王的诸侯联军有50万呢?牧野之战开始后,诸侯联军崩溃各自逃回自己的方国。周武王消灭殷纣王的军队之后,接收了朝歌城并处理善后事宜,围猎祭天赏功之后,就再次率领大军展开对殷纣王帮凶诸侯方国的征伐,灭掉了99个方国,斩首17万多人,俘虏了30多万人,总计征服了652个诸侯方国。

《逸周书世浮》:“武王遂征四方,凡憝(duì)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翻译过来:“武王随后开始征伐四方诸侯国,凡是不顺眼的方国灭掉了九十九个,阵斩十七万七千七百一十九,俘虏三十万零二百三十。总计征服六百五十零二国诸侯。”《世浮》中的亿是十万,十万是七万别写。

【牧野之战后三千年不能超越战役规模】

牧野之战之后,中国古代将近三千年,都不能超越的战役规模。西周以前的古代中国人,打仗时非常讲究的规则的,他们几乎是不搞偷袭作战的,打仗讲究公平、公开、公正,很像今天的体育比赛,是双方约定打仗的时间地点,那时候打仗就叫“约战”。还记得春秋五霸的宋襄公吗?在我们今天看来,宋襄公的仁义之师的行为可笑而愚蠢,因为春秋时期战争法则开始变革,宋襄公仍然坚守古老的战争法则,所以他就失败了成了笑话。秦晋之战,是古代第一场大规模偷袭战役,战争法则改变了、孙子兵法也就诞生了。

长平之战,开始的时候赵国出兵10万,秦国出兵十几万,对峙了三年,仗越打越大。赵国增兵到45万,秦国增兵到60万,双方总兵力105万,没有超过牧野之战的140万人。

王翦灭楚之战,秦军总兵力60万,项燕总兵力40万,双方总兵力100万,依然没有超过140万人。

钜鹿之战,章邯王离秦军40万,项羽、张耳、陈余诸侯联军45万,双方总兵力85万,连100万人都没有达到。

赤壁之战,曹军实际兵力20多万,孙刘联军不足10万。曹操号称83万,就算,双方兵力也没有达到100万。

肥水之战,前秦总动员的兵力是97万,真正到达肥水战场的兵力仅有20多万,东晋谢玄的兵力是8万,双方总兵力105万,依然没有超过140万。

隋炀帝一征高丽,动员了24个军,115万人,每天出发一个军,前军已过鸭绿江,后军还在山海关,高丽人的军队不足20万,双方总兵力130万,依然没有超过140万人。

宋元明清时期,再也没有出现过双方总兵力140万的战役,元末刘福通红巾军达百万,元军数量也达到百万,但是,他们是分散在各个战场上的争夺。朱元璋灭陈友谅,尽管双方的总兵力接近100万,还是没有超过140万人。明末,李自成总兵力达到100万,洛阳战役、开封战役、围攻北京、山海关之战,双方的兵力都没有超过100万。

1840年以后,进入热兵器时代,太平天国总兵力超过100万,清军围剿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但是都是分布在各个战场,没有一场战役双方总兵力超过100万。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开始了,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把日军总兵力的绝大部分投入中国战场,中国战场出现了四次双方总兵力超过100万人的战役,淞沪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豫相桂战役。

淞沪战役,1937年8月13日开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先后投入海陆空三军30多万,中国先后投入70万人。

徐州会战,1938年一月开始,历时两个多月,日军先后投入近40万人,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近70万。

武汉会战,1938年六月至十月,日军先后投入海陆空军总兵力80万人,中国方面投入150万军队,双方总兵力超过了牧野之战的140万人。

豫湘桂战役,1944年4月至十月,日军先后动用80万兵力,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计划,中国方面先后参战的总兵力150万。豫湘桂战役可以分解成多个战役,把豫湘桂说成一场战役有点勉强,

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双方参战的总兵力都超过了140万。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号”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牧野之战、城濮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影响?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名称牧野之战地点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时间说法不一,从前1130年到前1018年都有参战方周联军:周、庸、卢、彭、濮、蜀、羌、微、等,商朝结果商朝战败,纣王自杀,商朝灭亡参战方兵力周联军4.5万人,商朝约17万人伤亡情况现代估计约两万人主要指挥官周武王、吕尚,帝辛名称城濮之战地点城濮(今山

  • 18世纪大北方战争的始末?谢谢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大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又称为第二次北方战争,是俄国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及与瑞典争霸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俄国从此称霸波罗的海,而瑞典则从此衰退,由欧洲列强的名单上消失。【战云密布】在三十年战争后,瑞典获得了波罗的海的霸权,然而,这却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妒忌和提防。同时间,俄国在彼得大帝

  • 曹操统一北方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官渡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战袁绍,曹军放火烧粮,曹胜袁败】,袁绍军从此一蹶不振,曹操从此成了最强者【但那是在赤壁之战前,赤壁之战后就三足鼎立了】。而赤壁之战后,曹操主要的战略目标对准了刘备【赤壁之战前就以攻打荆州牧刘表为名攻打刘备,只不过当时刘备势力不强】和孙权【具体说是整个东吴集

  • 北方大战是怎么回事啊?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北方大战: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霸权与瑞典进行了北方大战。彼得一世利用波罗的海沿岸诸国与瑞典的矛盾,以及西欧各国忙于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同丹麦、波兰等结成“北方同盟”,最终打败瑞典。1721年俄国与瑞典签订了《尼斯塔得和约》。通过此和约俄国在波罗的海获得

  • 什么是北方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北方战争是17世纪末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进行了全面学习西方的改革,建立起近代工业和强大的军队,为了获得贸易出海口与当时称霸北欧的强国瑞典进行了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俄国从此称霸波罗的海,而瑞典则从此衰退,由欧洲列强的名单上消失

  • 描写古代战争场面激烈文章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他貌似忠诚,生性狡诈,善逢迎,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今北京西南)、河东(今山西太原)、平卢(今辽宁锦州西)三镇节度使,是势力最大的军阀。他看到唐玄宗荒淫昏乱,内地防卫力量薄弱,“取而代之”的野心膨胀起来。在表面上,他经常到首都长安,装得对朝廷极其恭顺,骗得唐玄宗的

  •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描写战斗场面,有哪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夸张手法,表现战争气氛惨烈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塞上燕脂凝夜紫。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鲜明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位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

  • 灿烂的黄河两岸的文明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在这一时期,神州大地出现了许多地区性文明,如在长江流域有成都平原文明、江汉文明、太湖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在黄河流域有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

  • 黄河周围都发生过哪些著名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黄河流域战争牧野战: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崤山战: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晋文公死后,由

  • 历史上有名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先秦时期涿鹿之战黄帝炎帝蚩尤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柏举之战孙武、伍员、磕闾阴晋之战吴起伊阙之战白起长勺之战齐恒公鄢陵之战晋厉公泓水之战宋襄公马陵之战田忌孙膑长平之战白起代之战廉颇、乐乘秦汉时期巨鹿之战项羽章邯濉水之战项羽刘邦彭城之战项羽刘邦井陉之战韩信潍水之战韩信昆阳之战刘秀祝阿、临淄之战耿赤亭之战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