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的伯和侯:殷邦境外的“多方”或“多邦方”,常常是商王国征伐的敌国。它们的君长被称为“方伯”或“邦伯”,如人方伯、羌方伯、盂方伯、周方伯等。殷邦边境和邦境内的君长,被分别称为侯、伯,如杞侯、犬侯和井伯、宋伯等。它们是商王国的屏藩,常受商王之命征伐多方,商王亦往往派兵助征。方伯和侯、伯称号的不同,反映了这些君长与商王关系的亲疏差别。西周的诸侯国: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1、侯伯,词汉语汇。有侯爵与伯爵、诸侯、诸侯之长等意思。(1)。侯爵与伯爵。《周礼春官典命》:“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2)。泛指诸侯。汉班固《答宾戏》:“曩者王涂芜秽,周失其驭,侯伯方轨,战国横骛。”《周礼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且夫列封疆,建侯伯,择贤能,置牧守,循名虽曰异轨,责实抑亦同归。”(3)。诸侯之长。《书周官》:“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孔传:“外置州牧十二及五国之长。”《国语周语下》:“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韦昭注:“尧以四岳佐禹有功,封之於吕,命为侯伯,使长诸侯也。”《左传僖公元年》:“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汉潘《册魏公九锡文》:“又命晋文,登为侯伯。”2、诸侯国,中文狭义上指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最高统治者被赐予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其中汉朝郡县制和封国制两种制度并存,但“国”属于行政区划,和郡行政地位相同,期间伴随中央政府的强弱,权利发生变化,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行政区。但若强大起来也会成为与中央政府抗拒的力量。来源诸侯国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诸侯国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史料记载周灭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是诸侯国林立之时,《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春秋时期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战国时期以后,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韩、赵、魏、楚、燕、齐、秦个大国及其他一些小的诸侯国:中山,鲁国,宋国,郑国,卫国等小国。
更多文章
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分裂时代有何异同?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是中国古代三个最被熟知的乱世,相对于中国古代王朝更迭大多以单一的大一统王朝延续,这三段分裂时代的确有很多值得去比较的。一、相同之处:盛世之后的乱世,由平衡到失衡状态其实看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个时期,都是接续一个盛世之后,开始这段乱世,然后由一个乱世之中的势力
格鲁吉亚为何会发动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原因太复杂格俄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斯德哥尔摩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负责人科尔奈认为,这一切起源于科索沃问题和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2004年萨卡什维利上台后,随着美欧积极推动国际社会承认科索沃独立,南奥和阿布哈兹问题“解冻”的速度加快。南、阿联合独联体内存在领土争端的其他两个地区加快谋求国际
继“春秋”之后“战国”又有怎样的变迁?百家争鸣吗?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周朝政治上的去中心化,导致了东周百家争鸣的出现,但是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文化是有所不同的。(东周前期是春秋,后期至秦统一是战国。)一,春秋文化的源流。商朝是中央集权制的奴隶制政权,有完善的文化、政治制度。商朝时期,能与商朝大军叫板的只有东夷。商朝与东夷死磕了很久,始终不能彻底平定东夷。商纣王时期,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形式有哪些具体差异?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与战国,在我的理解里,最重要的区别不是赵魏韩瓜分晋国,而是道德与战争的改变。春秋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都有浓厚的血缘连接,周朝姬姓诸侯与异姓诸侯的联姻,使周王朝保持相当的凝聚力,巩固其天下共主的权威。战国时代开始,除去燕国早已摒弃姬姓,因为魏国始于姬姓,所以法理上僭越称王,漠视周王朝的权威,所谓册
从春秋到战国时代,诸侯军队从几万扩充到几十万,是如何做到的?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在夏商周三代,全国的军队人数也不过几万人。如商朝鼎盛时期,武丁讨伐讨伐羌方的战役是出兵最多的,为一万三千人。而周武王讨伐纣王的联军军队之和为45000多人。周朝朝建立后,国家正规军被称为“宗周六师”,驻扎于关中,军队总数为18000多人,后来周公又在洛阳建立了“殷八师”,军队总数为24000多人。可
春秋时期是如何过度到战国时代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楚庄王死后,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攻击,战争不断。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在徐州被刘、晋、鲁、宋等国诸侯推为盟主,成了春秋末期最后一个霸主。这时,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国君的权力已衰落,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最后,赵、
从1840年到1949年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1840-1842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半殖半封程度加深。1883-1885中法战争。《中法新约》。西南门户被打开。1894-1895甲
汉朝时代,亚欧四大帝国军事,文化,经济,体制对比。以及各国之间打过吗 谁胜谁负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肯定是汉更强。一、军事1、装备、军力中国早在战国时代,在武器方面就追上了世界的步伐,到了汉代,武器装备更是领先于世界,特别是冶金术,武器的种类也十分繁多。从攻城类到野战类划分极为详细。随着车战的消失,适用于马战的武器繁盛起来...4014
为什么周朝 商朝时期有那么多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感觉商朝还算是少的商周两个朝代的社会性质完全不一样。商朝乃以商业为主的国家,重商轻农,自然不会对土地有强烈的欲望。大多数商人,为了有利可图,大多会挤在商业区的中心位置,方便他人购买商品。因此,百年来商朝土地并未大量扩张,而中心城市人数暴涨,商业发达。相比商朝的情况,周朝就截然不同了。周朝重农轻商,对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出现的战争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涿鹿之战,牧野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城濮之战、巨鹿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漠北之战,就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