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的主要的作战形式是车战,这也是商周两朝的主要的作战形式。战车兵是军队的主力兵种,以一乘战车和其附属的徒步的士兵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而计算各诸侯国的军事实力,也常常以战车为计算单位。一个战役俘获兵车超过一百二十七辆,可见狁有着庞大的车战队伍。与车配合的有步兵。兵器种类比商代显著增多,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戈、戟类兵器,也有钩援、临冲等攻城工具。车战的基本作战单位是乘。乘是以战车为中心配以一定数量的甲士和步卒(步兵),再加上相应的後勤车辆与徒役编组而成。所以乘是车卒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古代车战分攻守两种,攻车直接对敌作战,守车用于屯守及载运辎重。一般文献中所称的战车即指攻车,又称兵车。总之,车战为西周的主要作战形式,后来由于铁兵器的广泛采用和弩的改进,车战的退为次要地位,在东周春秋战国之交,车兵在战斗中已不再担任全部或主要的作战任务,而是退居两翼,降为担任警戒阻击掩护军队翼侧的辅助兵种。
西周第一次封建是否能够确保灭商后的局势稳定?
不成功,除前朝纣王子武庚与及东夷诸部谋求推翻周室复国之外,武王弟管叔及蔡叔也对周公摄政不满,结果联合做反,是为三监之乱。西周第一次封建过于宽松,未能有效控制封国,至周公第二次封建要改变战略。周王朝建立后不久,武王就去世了,子诵继立,是为成王。由于成王年幼,乃由其叔周公旦摄政。管叔鲜、蔡叔度对此不满,遂散布「周公将不利于孺子」的流言。时武庚正图谋反周复国,于是便与管、蔡勾结,并联合徐、奄、熊、盈等东方诸部,掀起大规模反周叛乱。为了平定叛乱,周公和召公乃「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然后由周公亲自率军大举东征。经过三年残酷的战争,方平定叛乱,诛武庚、管叔,放蔡叔,征服徐、奄、熊等五十余国。通过东征,周朝把殷商之旧势力加以摧毁,而西周的统治范围也才第一次扩及黄河下游及淮河流域。在东征平叛胜利之际,周公为加强对殷朝旧地的控制,乃另建一都城洛邑,作为统治东部的、军事中心,并迁部分殷民于此,派八师兵力监守之。从此西周就有了两个都城:首都镐京又称西都或宗周;陪都洛邑即东都或成周。同时,周公又进一步大行封建,以使诸侯国屏卫周室。鉴于武庚叛乱之教训,东征后虽然仍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但却另封武王弟康叔于殷都附近,是为卫国。另封武王弟召公之子于燕,封成王弟于晋国,封周公之子于鲁,封姜尚之子于齐。后来长江流域、西方之地也都建了封国,如吴、楚、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