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89年,蒙古部贵族推举铁木真为汗,经过十几年的战争,铁木真消灭了敌对势力,统一了蒙古高原。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台大会,建立大蒙古国,称成吉思汗,后称元太祖。当时的中国分裂为金朝、西夏和南宋,这种分裂的局面,已有一百多年。因此,如何统一全国,是成吉思汗面临的重要任务。成吉思汗在建国后的第二年即对西夏连续两年发动进攻,迫使西夏称臣纳贡。成吉思汗在解除侧翼威胁后,便开始发动对金朝战争。太祖六年(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率大将木华黎等攻金。当时,金在野狐岭集中大军,号四十万。木华黎表示,敌我众寡悬殊,非死战不能取胜,便亲率敢死队冲击敌阵,成吉思汗号令诸军猛攻,大败金军,伏尸百里。太祖八年,蒙古军在居庸关作战不利,木华黎遣哲别统军迂回紫荆口,打败金将术虎高琪。在浍和堡之战中,大败金兵,进逼中都(今北京)。太祖九年,金朝被迫献出公主、金帛求和,以换取蒙古退兵。成吉思汗退兵后,金宣宗将都城迁到汴京(今开封)。成吉思汗再度发动进攻,于次年攻克中都。又派木华黎率兵征辽东,攻克高州。次年春,攻克东京(今辽宁辽阳),并围攻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金将银青率兵二十万拒战,木华黎大败金兵,杀敌八万,守军被迫献城。接着,又攻下辽东大片土地。太祖十四年(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命大将木华黎继续对金作战。木华黎改变蒙古军以抄掠屠杀为获取财物的主要手段的做法,在中原建立统治。以汉族地主史天倪、史天泽驻真定,张柔驻满城,招降严实所据东平等五十四州县。太祖十六年,与西夏联军攻陕西。次年秋,又南下攻取山西在此前尚未攻下的诸州。太祖二十年(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结束回师后,决心灭亡西夏。次年春,成吉思汗率各路蒙古军十万余人大举南进,越贺兰山,顺河西走廊而东,连克沙州、肃州、甘州、西凉,进至黄河畔,包围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留部分军队围攻中兴府,自率其余各路蒙古军渡黄河攻取西夏河东诸地。同年夏,成吉思汗到达六盘山地区,染病不起。他自知大限已到,确定由第三子窝阔台继承皇位。这时西夏已酝酿投降,为防止有变,他下令自己死后秘不发丧,等待西夏来降。成吉思汗对消灭金朝的战略考虑已久,临终前向第四子拖雷嘱咐了灭金的方略。成吉思汗注意到金朝的主力集中在潼关,易守难攻,他要求未来蒙古军应利用宋金世仇的条件,向宋借道,迂回金朝首都开封,迫使金潼关守军千里回救,乘其疲惫之机,一举破之。元太宗窝阔台即位后,运用成吉思汗的遗策,果然大败金军。同年,西夏国主降,西夏亡。元太宗元年(公元1229年),元太宗按成吉思汗攻金方略,蒙古军分两路分别从山东、山西向金进攻,同时,命拖雷另率一军,向宋假道汉中地区,由邓州攻入金南部地区。金军主力闻知拖雷兵至,千里回师防御,两军在大雪中血战,金军大败。各路蒙古军包围汴京,由速不台统一指挥。金哀宗见汴京粮尽,先后出奔归德和蔡州。蒙古军攻取汴京后,与宋军联合向蔡州发动进攻。元太宗六年(公元1334年),蔡州城破,金国灭亡。次年,元太宗命皇子阔出向宋的荆襄地区发动进攻,并命皇子阔端从京北向四川地区进攻,蒙宋战争开始。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忽必烈受命出征大理。大理是云南白族建立的政权,此时国势已经衰落。忽必烈于同年九月从六盘山出师,冬季渡过黄河,一路南下,经临洮、忒刺(今四川松潘),越金沙江进入云南境。宪宗四年,忽必烈包围了大理城,很快破城。大理国主段兴智与权臣高太祥分路突围,高太祥被追杀,段兴智逃向善阐(今昆明),忽必烈入城后迅速下达止杀令。次年,留兀良合台镇守云南,忽必烈北返。兀良合台在云南攻城略地,不久攻克善阐,获段兴智,释而不杀。宪宗五年,兀良合台奉命打通与驻四川蒙古军的联系,从云南北上,攻取乌蒙(今昭通),进入四川,在叙州(今宜宾)打败宋水军,直至重庆一带。不久,又向南进攻交趾。在交趾接到命令,宪宗亲率大军攻蜀,要他北上会师。兀良合台经今广西、湖南,攻至鄂州(今武昌),渡江后与忽必烈会合。西南地区的征服,使蒙古军形成了对南宋的战略大包围态势。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宪宗亲率大军入川,围攻合州。宋将王坚率军民死守合州,重创来犯的蒙古军,取得钓鱼城大捷。宪宗因不适应南方水土,死于钓鱼城下,蒙古军被迫撤围退兵。忽必烈率军猛攻鄂州,宋朝廷派重臣贾似道督军救援;兀良合台进攻潭州,也遭到宋将向士壁的顽强抵抗;双方在荆湖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贾似道曾在难以支撑时,一度派人向蒙古称臣纳贡,双方划长江为界的条件,向忽必烈求和。当忽必烈闻知宪宗死讯后,因急欲北返争夺皇位,遂答应了贾似道的议和条件而撤兵。忽必烈即位为元世祖,派郝经使宋,要求订立正式和约。贾似道扣留郝经不报,元世祖便下诏征宋。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宋将刘整降蒙,建议先取襄阳。从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起,蒙古军开始围攻襄阳,切断襄阳与外界的联系,多次击败宋军援军。至元十年,元军攻破樊城,襄阳守军投降。同年,元军大举攻宋,元军在统帅伯颜率领下,顺汉水而下,进入长江后,留阿里海牙平定荆湖,伯颜自率主力顺流而下,沿江宋军望风而降。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伯颜与他路元军会师于安庆后,在丁家洲大败宋军水师主力,横扫长江下游诸地。次年,元数路大军包围临安,宋恭帝出降,南宋灭亡。南宋的残余势力在四川和南方各地的抵抗也陆续平定。至此,元朝统一了全国。
更多文章
历史上发生过几场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从古到今,世界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战争,大致有以下几种统计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
火烧连营是哪两国之间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火烧连营发生在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中。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此战,吴军火烧蜀军连营“八百里”,致使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
问鼎中原,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分别发生在哪一年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1、退避三舍王公元前632年。2、问鼎中原孙满春秋时周大夫。楚庄王八年(前606)。3、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482年。详细解释:1、退避三舍的故事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带来的灾难是永无止尽的,一旦战争爆发,所要受到的牵连让人望而生畏.因为战争让不少人失去了家庭,妻离子散,而且血流成河,那场面令人不敢想象.就像世界打战一样,都需要人们付出惨重的代价.根据资料的记载:每年发生战争平均2.6次.从1740年-1974年的234年中发生过336次战争,平均每年1.6次
商汤灭夏的鸣条之战,究竟发生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作者:赵辉)大禹治水成功,促进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建立了夏王朝。大禹之子启继承了大禹的天子之位,开启了中国家天下的世袭制王朝。夏王朝以及由此产生的夏文化,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原始来源。夏王朝时期高度的农耕文明,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并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华夏文化,为商王朝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与
七七事变发生在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今北京)十余公里的卢沟桥(西方称作马可波罗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二十九军官兵奋
古今中外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破坏 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带来的灾难是永无止尽的,一旦战争爆发,所要受到的牵连让人望而生畏.因为战争让不少人失去了家庭,妻离子散,而且血流成河,那场面令人不敢想象.就像世界打战一样,都需要人们付出惨重的代价.我曾经看过关于战争的片子和书.当我看到敌人残杀同胞时,我非常憎恨他们,憎恨他们的冷酷无情,而更佩服同胞们的勇气.他
夏商西周兴衰更迭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都是由于到了后期执政者荒淫无度,只知道自己怎样的去过花天酒地糜烂的生活,置老百姓的生死于不顾。你说如果执政者部位他的臣民着想,人民怎么回去拥戴他呢,那么这个帝王的结局只能是被推翻,被他的臣民所抛弃。历史是轮回的,每个朝代到了最后都会走到同样的地方。
商汤灭夏之战,靠什么以弱胜强?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夏朝后期,夏桀暴虐无道,民愤四起,商汤崛起,取民之意,孤立夏王,决战于鸣条,终推翻夏的统治,建立商朝。其中最为关键的鸣条之战,为后世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军事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下面笔者从4方面来分析这次重要战役所体现的军事思想。一、第一次将人心向背的政治因
夏朝有什么重要的事件(详细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涂山之会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