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夏朝的军事制度和机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夏朝的军事制度和机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093 更新时间:2024/1/23 11:27:54

夏代是中国以领土和财产为基础的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发生期。夏代还带着浓厚的原始氏族社会的遗迹,由于以族为单位的血缘团体仍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在军事上就体现为仍存在着为数较多的以血族团体为基础的氏族武装。这样夏代军队就由以领土财产为基础的奴隶制国家军队和以血缘团体为基础的族兵两部分组成。夏朝的国家军队是平民兵。平民兵是征发夏族平民而组成的军队。这是当时军事力量的主干。这种平民兵制度,是由军事民主制时期氏族成员战时从戎的惯例发展而来的。平民有自己的土地,平时耕种,战时出征。《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少康在观,“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一成之田自当是分配给一旅之众的,表明这些“众”即平民是以耕种土地为生的;但又以“旅”的形式组织起来,则表明具有军队的职能。由于血缘纽带的残留,当时的“族”的规模很大。这些族的族长同时又是夏王朝的命卿,他们往往凭借自己的雄厚人力、物力、自行组织军队,这就是族军。如太康失国后,其孙少康正是在同姓贵族斟寻氏、斟灌氏等宗族的帮助下,才得以复国的。这几个宗族的武力就是由宗族兵组成的。此外,夏代还有夏王的护卫制。护卫兵制由军事民主制时代的扈从队制度发展而来。它的来源,主要是贵族子弟,还有少数是王的亲信。如《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后羿被其家众杀死,这些家众就是后羿的护卫兵。在兵种组成上,夏代的兵种包括步兵和车兵两种。而这两种兵种多是采取协同作战的方式的。《世本?作篇》谓:“奚仲作车”,奚仲是夏时的人;《左传?定公元年》载:“薛之皇祖奚仲,居夏以为夏车正。”车是否由奚仲发明,难以断定,但从《左传》所载来看,至迟夏代已有车,并且设有“车正”一职来管理,表明当时车的产量已有一定规模。这些车,除用于贵族的乘驾、畋游之外,大部分当是用于军事方面的。步兵是由来已久的兵种。在夏代,虽然战车已经出现,但很可能还存在步兵独立作战的情况。但在多数情况下,是采用车步兵结合的方式,这种作战方式较之单纯的徒兵作战,无疑战斗力大为提高,因而是一个进步。作战中,兵车在前,徒兵紧随其后,即所谓“车驰、卒奔”。战车上一般乘坐甲士三人,《尚书?甘誓》:(命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郑玄注”攻,善也”,“左,车左,右,车右。”车左,车右,再加上御手,恰好为三人。至于每辆战车配置多少徒兵以随其后,则无从得知。关于夏代军队的编制,我们知道的也很少。根据在氏族制社会晚期,人们为了固定居民组织,往往取一整数作为居民编制的进制单位。各民族大多以十作为进制单位(这似乎是个普遍的现象),夏代承袭氏族制而来,无疑仍保留着这种十进制的氏族组织,由于实行兵民合一的兵役制度,因而,这种编组方式也影响到军队的编制。只是限于史料,无法弄清具体情况。据“左传?哀公元年》:少康“有众一旅”,表明“旅”是当时的一个军事编制单位,杜预注认为旅为五百人,是不对的,因为五进制是春秋以来才出现的。这一旅之众要平分一成之田,一成相当于十平方里。据此,估计旅的编制以千人为宜。夏代军队组织“寓兵于农”的特点,表现在军队的各级将领身上,就是“寓将于卿”,文武不分职。贵族官僚在平时管理庶务,战时即兴兵典戎。《尚书?甘誓》说:“大战于甘,乃召六卿”中的“六卿”,即属此例。军事的最高领导权操纵在王手中,而王也经常亲自出征。这主要由于军事民主制下部落首领的军事职能这一特点的残余的影响尚未消除。夏代的军事制度,处于不完善的草创阶段,但已粗具规模。由于后来的商、西周时代的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等与此期相比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而这一时期军事制度的几个基本特点如车步兵结合、兵农合一、族兵制、十进制的建制单位、军赋制度、军队领导体制等,均被商、周所沿袭,并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和完善。夏军队的组成直属夏王的军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卫队式常备武装和兵民合一的民军。数量不大的常备武装是由英雄时代军事首长武装启从演化来的,以贵族子弟为核心,国家建立以后,更吸收了作为王之近待的男女奴隶来扩充和加强了这部分力量。夏朝作战方式为徒步格斗,徒兵(步兵)是主要兵种。《尚书甘誓》有“左不攻于左,故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彻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的记载,说明战车已用于作战,车上成员有左、右、御的区分。夏王对作战人员有强制性的军纪约束和奖惩规定,“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枚,予则军戮汝”(《甘曾》)。夏代军队的武器装备夏代军队的武器装备以远射程的弓矢和戈矛等长兵器为主。已发现的兵器最常见的是箭头。石镞、骨镞的型制很多,有柳叶形、扁圆形,而更多的是骸身作三棱、扁三棱、四棱或圆体三棱锋,多数磨制较精,棱角锋利,有短铤,以便插入箭杆,少数无铤扁三角形或燕尾形的,也多磨出侧刃。由于需要量增多,锋利而加工较易的蚌镞也多有发现,而随着青铜冶铸的发展,骸这种消耗量大的远射程武器也开始用铜制作了。据今所见夏代的铜镞有的和石、骨、蚌镞相似,如堰师二里头遗址出有扁叶形和断面梯形、三棱尖戈也是新型的兵器。偃师灰嘴遗址二里头文化层中发现2件石戈,援扁平,锋锐利,有棱脊,援后端有穿。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则出土有铜戈,通长32.5厘米、援长20.8厘米、宽3.8—4.8厘米、内宽3.9—5厘米。直援曲内无阑,援中起脊,援面由脊向刃斜抹而下,到近刃处又凸起增厚,形成一道沟。刃与锋较锋利,援略宽于内,援内交接处呈直角。内中有穿,穿援之间有安秘痕。内后端铸有凸起云纹,制作很精。戈是一种横装在一侧的单尖双刃利器,前锋可用于啄刺,下刃可用于勾,上刃还可用于推杀,但夏代的戈主要用于啄击,勾杀只是必要时的辅助功能,所以应看作啄兵。研究考指出,夏代主要是步战,步战条件下用戈,啄击最为有效,这是由人臂关节结构和武器工作原理决定的:啄击动作迅猛,有利于增强武器动能,啄刺阻力小,能收到最大的杀伤效果。夏代青铜戈的形态特征也表明它是按“啄兵”的要求制作的:第一,它的援部平伸,与戈有直角相交,可保证前锋以最佳角度击中目标。若使用下刃,这种角度无论对杀伤力还是戈结合牢固程度都不适合。第二,它的前锋尖锐,上下刃对称,可见其作用同于矛叶侧刃,作为刺兵的矛,也是传统的兵器,在夏代仍有广泛使用。夏文化遗址中多见骨矛、石矛,形制多样,多磨制得光滑锋利。夏朝的军事训练夏朝田猎是当时军事训练的主要方式,同时还设有训练奴隶主贵族的场所,以习射为主。夏朝的军制夏朝的军制留存的史料很少,但有限的文献和考古材料可以表明,它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起止时间有多种说法,通行之说约公元前22或的21世纪至前17或前16世纪。这一时代,国家已经形成,军队随之产生.反映奴隶立阶级意志的车事制度相应出现。夏王朝脱胎于氏族社会的部落联盟,掌握国家政权的夏后氏只是众多部落中力量最强大者,处十天下“共王”地位。与其共主政体相适应,夏后氏建立以奴隶艾贵族为骨干、“众”(平民)为基础的国家军队.赖以“守邦”。被夏后氏征服和承认其共主地位的各部落,作为政治实体而存在,有各自的武装组织,承相对复朗贡纳和应召出征的义务。作战时,夏王根据需要,或征集点接统治地区的“众”,或同时征召直接统治区以外的异姓部落出战,实行居则为民战则为兵的兵农合一的制度。夏朝车队编制不详。《左传?哀公元年》关于夏工少康以“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复国的记载,有的学者据此认为“旅”为军队员大建制单位。有学者认为,夏朝军队按氏族部落的生产生活组织,以十进制编成。夏王为最高统帅。夏启灭有启氏的甘之战中,所辖“六事之人”,亦称“六卿”,当是分工不同的六个奴隶主贵族首领,他们平时治理民事,战时担任作战指挥。请在此输入您的回答,每一次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

一、军事制度:(一)领导体制:夏朝的军队,是由王室军队与诸侯、方国的军队组成。夏朝王室的军队,是由夏王统帅,或由六卿带领出征,担负王室保卫、平叛。诸侯本身相对独立,但是要服务夏王室,根据王室需要,出兵、跟随作战。(二)夏王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也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其下的大臣,在战时则为王以下的统军将领。二、士兵的来源:早期是由家庭构成的社会,按照军事方式组织起来,成为战争或军事体制,是以财产所有者的资格为前提的,故实行寓兵于农的制度,士兵来自于有土地可以耕种的自由民。三、军训制度:有专门的学校,射、御为主要课程,通过学校培养贵族子弟为军中的各级指挥员,田猎是训练士卒的军事演习。四、奖惩制度:夏朝的军纪的颁布人夏王,其特点是严惩重罚,违抗命令着会被斩杀或者将为奴隶。机构:夏朝在国王之下设有六卿,又称六事,分别掌管六个方面的行政、军事,即掌管农业的后稷、掌管民政的司徒、掌管宗族的秩宗、掌管刑罚的作士、掌管工程的共工、掌管军事的司马。平时各司其职,战时,实行文武不分的制度,都被任命为军事将领。特点:军队的组成多样,而且诸侯拥有相对对立性。夏朝军队军纪严明,具有奴隶制性质。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什么是战争形态的重要表现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形态,是由主bai战武器、军队编制、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等战争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形式和状态。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指战斗力的构成要素在特定组织结构下形成作战能力的作用机理,其外在表现一般是军队战斗力基本要素获取和发展战斗力的形态样式。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就是将人、武器装备、军队编制等要素以一种新的形态样式

  • 战争的形态可分为四种形态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和机械化战争是人类已经经历过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正在形成中的战争形态。冷兵器战争是农业社会的产物,热兵器战争萌芽于农业社会而形成于工业社会,机械化战争产生于工业社会,信息化战争则与工业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转型相联系,是信息化社会的基本战争形态。战争的形态可分为冷兵器战争、热兵

  • 中国原始社会的战争与奴隶社会的战争各有什么特点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原始社会战争规模很小,一个部落几百人,士兵就更少,战争目的通常是争夺资源。缺乏文字记载难以描述。奴隶社会夏商的战争史书有不少描写,作战规模略大,通常有上千人,武器以木制,石制为主,无法立即杀死敌人,士兵打仗很累,场面血腥。历史记载的几次大仗都打的非常漫长,几千人对打几天也决不出胜负。战争目的通常是兼

  • 夏时寒浞杀了后羿还相篡位、、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后羿有穷氏,夏王朝第六任帝,在位八年,嫦娥的丈夫,他和杀他的寒浞为历史上少见的几位改姓未改朝代的篡权者(寒浞为夏朝第七任帝,在位六十年)当时夏王「姒启」的儿子「姒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姒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但后羿只顾四处打猎,后来被亲信「寒浞」

  • 《上下五千年》里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中华民族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足以让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由衷的骄傲。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世事沧桑,朝代更替,从盘古时代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汗西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一个个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以鲜明的形象活在人们心中,流芳百世,千秋流传;而又有多少政客屠手、丑行败类

  • 夏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在钧台(在今河南禹州)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 夏朝的灭亡是在什么时间?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大约在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率领着方国部落讨伐桀。灭了亲夏部族韦、顾、昆、吾后在仓皇与桀开战。汤的势力大,桀抵挡不过,一边逃一边战,最终战败于有氏旧址。桀逃至鸣条(今山西安邑),汤追之,又在鸣条展开了大战。桀再次被击败,被汤放逐于历山(一作鬲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巢县)

  • 中国夏朝的建立及灭亡的准确时间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建立时间为公元前2070年.夏朝(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如果存在的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大陆马克思主义史学则认为,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其文化/文明程度介乎新石器晚期文化和远古文明之间。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夏朝存在的

  • 夏朝帝王桀的罪恶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桀,又名癸、履癸,生卒年不详,相传桀是夏朝最后的一个国王,发子。发病死后继位,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建造许多豪华宫殿,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桀还自比为太阳,以为可以和太阳一样永存。老百姓恨死他了,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与你同归于尽。

  • 因桀____夏朝走向衰败。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是填空题,答案就写(暴虐)即可。如果是论述,可以如下答题: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