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战?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784 更新时间:2024/2/24 3:52:59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战役是:长平之战、官渡之战和淝水之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

一,长平之战。

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秦军围攻韩国上党(今山西沁河以东地区)。上党郡守冯亭不敌,献上党于赵,借赵军抗秦,引发了秦赵之间的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战。

一开始,赵王命廉颇为将,廉颇依凭险要地势坚壁增垒,采取固守不战的策略。秦军久攻不下,历时三年。周赧王五十年(公元前260年),秦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王中计,改任赵括为将。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夸夸其谈,只会纸上谈兵,而没有实战经验。秦利用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交战时假装不敌赵军,连续后退。赵括以为秦军已败,率领赵军开垒出击,长驱直入,攻击秦军营垒。秦军早有防备,赵军不能攻下其营垒。此时,白起派出两支奇兵,由左右两翼迂回,切断赵军退路。赵军被围困,只得筑垒坚守。赵王大惊,忙派兵增援。秦王知道赵派援兵后,便往河内(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征发年满十五岁的男丁参加长平之战,堵截赵国援军,断其粮道。九月,赵括将赵军分为四队,轮番冲击,企图杀出一条血道,但未成功。赵括被射死,四十余万士卒被迫降秦。白起怕赵军日后反叛,只让年少体弱的二百四十人归赵,其余全部坑杀于长平。

秦赵长平之战,结果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终,赵军先后死亡达四十五万人,秦军也死亡过半。赵国实力由此大为削弱。

二、官渡之战。

袁绍曹操之间的战争,袁绍是采取攻势的一方。他进攻的目的是直捣许都,劫夺汉献帝,企图通过进攻曹操心脏而迫使曹操中途堵截,最后达到消灭曹操的目的。袁绍当时有“精兵十万,骑万匹”(《后汉书袁绍传》)。曹操的军队最多不超过三、四万人。200年初,袁绍大军开到黄河北岸黎阳,从这里派大将颜良率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曹操采取声东击西之计,领兵佯攻延津(今河南延津北)。袁绍中计,大军西调,准备堵击曹军。曹操却立即调头东向,率轻骑前往白马解围。颜良被杀,袁军几乎全军覆没。袁绍不接受教训,下令全军渡黄河,直扑延津。曹操一边撤退,一边故意将辎重丢弃路上,引诱袁军四散抢夺,趁机反击,打败袁军。袁绍另一员大将文丑被杀。白马、延津二战,是官渡之战的前哨战。鉴于敌强我弱的形势没有根本改变,曹操决定诱敌深入,撤退到官渡一线设防。袁绍自恃兵多粮足,自延津南下。双方在官渡相持。曹操自知兵少粮缺,应该速战。就在得到袁绍军粮在乌巢的确切消息后,亲自带领5000步骑兵,打袁军旗号,穿袁军服装,夜行军混过一道道袁军防线,直插官渡东北方、袁军之后的乌巢,将袁绍军粮全部烧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曹操全军进击,大获全胜。黄河以南袁军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丢弃大批珍宝,只带800骑兵渡过黄河。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袁绍从此一蹶不振。

三、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东晋和北方的前秦之间发生了一场实力差距极为悬殊的大战淝水之战。在这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中,东晋竟以八万之众,大破前秦近百万大军,成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自从西晋灭亡之后,北方的胡人政权割据纷争。公元351年,氐人苻健(317-355)创建了前秦,都于长安,势力渐渐强大起来。东晋桓温在354年首次北伐时,曾与前秦交兵,一度攻入关中。公元357年,苻坚(338-385)即前秦帝位,他废除苛政,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加强军备,使前秦成为北方诸国中最强大的势力。从370到376年之间,前秦先后攻灭了前燕、前凉等国,统一了北方,国势一时大振。苻坚想进一步统一全国,但东晋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如谢玄(343-388)在京口训练了一支兵「北府兵」,曾屡屡挫败前秦南侵之企图,最后苻坚亲率大军南下,想一举灭掉东晋,于是淝水之战乃起。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亲率步兵六十五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南下侵晋,东晋丞相谢安(320-385)乃命弟谢石(327-388)、侄谢玄等率军八万人迎战,苻坚和苻融登上寿春城头,遥望淝水彼岸之晋军,但见「部阵整齐,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心生畏惧,于是苻坚便遣被俘的晋将朱序(?-393)到晋营劝降。朱序将秦军情况密告谢石,谓「若秦百万之众皆至,则莫可敌也。及其众军未集,宜在速战,若挫其前锋,可以得志」。晋军遂立即部署,从容应敌。

当时秦、晋两军列阵相持于淝水两岸,晋军不得渡,谢玄乃遣使要苻融令军队稍稍后退,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等想乘晋军半渡淝水时加之截击,遂麾军后撤。谁知秦军一退遂「制之不可止」,朱序等也乘机在阵中大呼「秦兵败矣!」。秦军一时大乱,「(苻)融驰骑略阵,马倒被杀,军遂大败」。晋军不断渡河勇攻,大获全胜。在晋军的追击下,秦军溃散四逃,死亡大半。「(苻)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遁还于河北」,后来收拾残兵,大概只剩下十余万人。

淝水之战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南北战争。苻坚败后,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于混乱,而东晋的偏安则更形稳固,南北对峙成胶着状态。

淝水之战,前秦军看见草木和听见风声、鹤鸣,都以为是晋军,可见苻坚和前秦军在形势逆转之时,不但未能沉应付,还自乱阵脚,最后落得兵败国亡的下场。可见「处变不惊,沉着应付」这八个字,是时刻需要牢记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发生的大小战争总共多少次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古今中外战争次数统计一、从古到今,世界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战争,大致有以下几种统计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

  • 公元前160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商朝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世界:公元前1674-公元前1567喜克索斯人统治埃及公元前1674-公元前1567埃及第十五王朝公元前1684-公元前1567埃及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50-公元前1567埃及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500迈锡尼坑墓王朝

  • 古蜀国比夏朝早多少年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蜀国由蜀部鱼凫氏建立第一个蜀国开始,经历了望帝杜宇建立的杜宇王朝,到蜀王杜芦(开明氏)瓦解,共十三位君王在位,存在七百二十九年。后人称作古蜀国。存在时间约前1045-前316年引言我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关于夏朝和三星堆!众所周知,三星堆时期从新石器时代到商朝末期。延续了了近两千年。而夏朝是从神话时代

  • 古蜀文明和古蜀国为何突然消灭?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从发掘情况看,古蜀文明至少存在和发展了二三千年,而且文明程度在同期的中国和世界上都应属于前列的。但是,后来又为什么销声匿迹了呢?不少学者提出了荒灾说、战争说、瘟疫说或自动迁徙说等说法,但都略嫌证据不多和不足。根据土色土质分析,这里的地层可划分为16层:1~6层分别为现代耕土层到东周层,8~16层分别

  • 古蜀文明和华夏文明是一个体系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与嫘祖结合以前,成都平原叫西陵国。因为那时生活人在成都平原上的人,是从平原西边的山上下来的,故称西陵氏。黄帝为褒奖西陵氏之女嫘祖发明栽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以吐丝的蚕为字形,以西陵氏的图腾”白鼠”的鼠字为字音,造了蜀字。从此西陵国成蜀了,西陵氏成了蚕丛氏。蜀成了黄帝的战略后方。几十年以后,黄

  • 三星堆出土那么多震惊世界的东西,为什么历史中却没有任何记载?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考古学者都没有答案的事情,我们庶民只能猜想了。从墓葬的形式看,三星堆文明是受到了大的入侵或自然灾害才灭亡的,墓葬的杂乱不堪说明埋葬很匆忙,更注重真实物件的毁灭性埋葬。也许有文字记载的载体像甲骨文等被焚烧或者原地销毁了呢?在当时这么高级的文明没有文字的产生或记录是不可想象的。从出土的文物来看,青铜器精

  • 大禹治水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4-21世纪,北半球水患,从尧帝到舜都找治水人才。期初大禹的父亲鲧受命治水,但治水失败被杀。大禹子承父业,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改堵为疏,终于治好了水患。民间传说的“大禹治水”大禹治水的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国家刚刚形成时

  • 关于禹的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大禹治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

  • 历史悠久程度不晚于夏朝的古国是什么,为什么会在四川?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很多人不知道,四川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古老的蜀国,这个蜀国不是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也不是王建建立的前蜀,而是一个和夏朝差不多古老的神秘古国。如今,记载蜀国历史的文献已经不多,我们仅能从《华阳国志》和《战国策》《蜀王本纪》等史料中找出一些线索。几年来,随着三星堆文化遗址和金沙遗址的发现,人们对古蜀文明的

  • 神话传说体现了远古人类的什么精神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反映了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神界中的天神和魔界中的妖魔以及尘世中的人间本不相通,在洪荒时代,大地忽然失去了平衡,无边无际的大洪水冲破了神、人、魔三界相隔的“天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