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掘情况看,古蜀文明至少存在和发展了二三千年,而且文明程度在同期的中国和世界上都应属于前列的。但是,后来又为什么销声匿迹了呢?不少学者提出了荒灾说、战争说、瘟疫说或自动迁徙说等说法,但都略嫌证据不多和不足。
根据土色土质分析,这里的地层可划分为16层:1~6层分别为现代耕土层到东周层,8~16层分别是从商末周初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其间第7层是一个厚20~50厘米的富含水分的淤泥层。这一淤泥层中出土有贝壳、水生物化石等,这就完全有理由作出这样的假想:一场洪水一夜之间使古蜀文明突然消亡。
四川在战国时期属于哪个诸候国
四川地区有很多方国,其中蜀国和巴国是最强大的两支。蜀国在杜宇时称帝,此时周武王欲伐商,蜀国加入了周国阵营,为“牧誓八国”之一。(关于杜宇在位时间,史书中有争议,“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可能杜宇是战国中期人,但主流说法中杜宇是商末周初人,禅让鳖灵之后蜀国进入开明王朝)杜宇禅让鳖灵,开启了开明十二世的封建统治。蜀国为了学习中原,去帝号而称王,蜀王杜尚时蜀国灭昔阝、平周(公元前368年),并分封杜葭萌为汉中侯,在两国旧地上建立苴国。蜀国强大时曾经夺取秦国的南郑,向东战胜了楚国,使楚王筑长城以抵抗,为“戎狄之长”。公元前316年(一说公元前315年),秦国顺手牵羊,命司马错灭苴、蜀、巴,蜀王杜芦(开明十二世)被杀,蜀太子南迁,灭文郎,建立安阳国。但古蜀国灭亡巴国:巴国是夏朝以前就存在的一个方国,夏朝时加入夏王朝,为夏的诸侯国。周初“封其宗姬于巴”,为子爵。可见,巴国是周王族诸侯国。巴国在春秋时期曾多次与邻国楚国开战,那处之战,楚文王大败,随即亲征黄国,败黄军于陵。先前楚巴结盟,攻打邓国和国,取得胜利。战国时期,楚王征讨巴国,巴国多次战败,楚威王也最终夺取了巴国的三大盐池。“七国称王,巴亦称王”。在中原各国纷纷称王时,巴子称王。巴蜀两个大国相互征伐,引起“巴蜀世战争”。公元前315年,秦灭巴,虏巴国君臣。苴国:公元前368年,蜀国吞灭昔阝、平周二国,蜀王杜尚封王弟葭萌于汉中,都吐费城。苴国在建国后面临宗主国蜀国的压榨,国际关系十分紧张,苴国编倒向巴国阵营,与蜀国对立,蜀王愤怒,说秦兵往后来犯,自退之。公元前316年,秦国“假道伐蜀”,路过苴国便灭苴,苴侯(开明苴二世)逃到巴国,秦灭巴以后被俘。此外,还有国、国,笮都国等小国,它们生于巴蜀的夹缝之间,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有些国家逃过了秦国的兼并,到西汉时才被征服。
战国初年有巴国和蜀国,后期被秦吞并,属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