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古代的GDP统计方式既不靠谱也不科学,在世界占比更是胡扯。
其次,GDP高低和战斗力没有直接关系。就比如现在美国GDP秒杀俄罗斯,但是你让这俩国家冷兵器PK一下试试看谁打得过谁?
经济强大是多方面因素形成的,自身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而且也没有强敌大范围入侵,所以相对来说发展经济比较容易,而大辽和金本身资源相对匮乏,人口也少,但游猎人口多,能征惯战野性强,虽说战斗素养不高,但个人战斗力很强,说通俗点就是比较野蛮。所以你经济再强顶多就是兵多将广,兵器粮草充沛,却未必有多强的战斗力,更何况北宋朝廷吃里扒外中饱私囊的昏官那么多,朝廷文官当道,武官都没什么话语权,官阶普遍也低,这种模式下在外敌眼里就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交兵之前拼的战术和心理素质,交兵后拼的就是胆量和战力。相比于那些天天打打杀杀或者擅长骑射和狩猎的都是即战力,单兵作战能力在冷兵器时代正面交锋是最大的优势,相比而言北宋的兵丁已经算是养尊处优。打不过很正常。
到了北宋晚期,宋军为何能打赢辽国和西夏,在主场却打不过金国?
这个问题很搞笑,北宋晚期什么时候打赢过辽国了?不过,打赢西夏倒是真的。
其实,通过王安石变法,北宋后期的军事上实力确实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对夏战争中,宋军已经逐渐取得主动权,对夏的军事优势也逐步拉大。
宋神宗熙宁年间,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由宋朝名将王韶主导发起河湟之役,成功击溃西夏军队,先后收复了宕、叠、洮、岷、河、临(熙)六州故土,拓边二千余里,史称熙河开边。
虽然,之后王安石变法造保守势力的反扑而宣告失败。但之后宋哲宗亲政后,又重新启用改革派大臣,恢复元丰变法的内容。在军事上,北宋发动河湟之役,再次收复六州故土。之后,又通过两次平夏城之战,重创西夏,迫使其臣服北宋。
所以说,北宋晚期还真的打赢了西夏。但是对着辽国,北宋晚期可不曾赢过。
辽国末年,眼看辽国被新崛起的金国打得半死不活。北宋君臣自以为这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绝佳机会,于是发兵二十万攻打辽国南京。
结果,面对早已成了“哀军”的辽国守军,北宋军队还是被打得满地找牙。辽军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败宋军于白沟河。这次伐辽,北宋不仅没有捞到便宜,反而损兵折将,而且还暴露了宋军“战五渣”的实质,为之后的靖康之难埋下了伏笔。
试想想,辽军在自己的地盘上面对金军,也只有挨打的份,天祚帝更是被金军追得漫山遍野的跑。而宋军连辽军的“哀军”都打不过,更别说在无险可守的中原地区挡住金军了。
所以,北宋的快速灭亡,除了徽钦二帝的昏庸儒懦弱外,举国上下的文恬武嬉,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作者:小贱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