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什么香港艺人这么多?

为什么香港艺人这么多?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1 更新时间:2024/1/25 12:13:36

可能是香港是国际性大都市香港人思想较开放许多人敢于展示自己,而且香港媒体较发达,电视剧,电影多也捧红了些想出名的人.台湾大概也是吧相比较大陆人思想较保守,许多人只想安分守己哪有闲功夫当大明星,大陆缺少敢于思想活跃充满个性的导演等制造人员和艺人.特别是台湾很会生产年轻人喜欢看的青春偶像剧,原本默默无名的小辈可能经过这部电视剧人气大升出名了.相对大陆就可怜粑粑了.所以为了振兴大陆的娱乐大家也要多多向他们学习哦

三国时期为何战火连连

我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大战,是中华民族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三国热”和“三国史迹旅游热”的不断升温,也激起了一阵涟漪:湖北史学界、旅游界乃至有关部门,为赤壁之战的地望问题,争论不已。一时间,鄂省境内先后出现了多处赤壁,各述其理,旁征博引,互不相让,令人颇生莫衷一是之感。

愚以为,争论的问题虽多,但有两点是最重要的:坚持赤壁与乌林为唇齿相依的关系,是立论的根据;弄清赤壁鏖兵的主战场,是问题的关键。

赤壁与乌林互为依存,这是当年赤壁大战所铸成的历史铁案。如否定乌林,就是否定赤壁;若不承认赤壁,乌林也失去存在的实际意义。这是人们的共识,勿庸置疑,不必赘述。本文拟就赤壁鏖兵的主战场问题略述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史学界和旅游界的专家学者。

赤壁大战的主战场究竟在哪里?愚以为:必须以地理位置、历史遗迹、历史典籍和出土文物为据,而绝不能以小说野史、神话传说、主观想象和牵强附会为理,而且必须严肃地、认真地、细致地、反复地进行考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地理位置和历史遗迹方面:

(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明确记载,“(长江)有三乌林,皆村镇之名”;“江水左迳上乌林南,村居地名也;又东迳乌藜口,江浦也,即中乌林矣;又东迳下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又明确指出:“乌林矶与江南赤壁对,即周瑜破曹(操)处。”

(2)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亦明确记载:沔阳乌林隔江与蒲圻赤壁相望,即昔周瑜与黄盖败魏武大军处所也。

(3)明《嘉靖沔阳志》、清《大清一统志》、《湖北通志》、《嘉庆通志》和《沔阳州志》亦载:沔南二百里曰黄蓬山,其山坟起江湖间,延绵环结而秀,统三百余阜,周二十里。其支阜者西曰香山,东曰石灵,中曰松林,南曰乌林矶,北曰斑竹圻。前为江,左为菖蒲,右为蓬湖……。宋谢叠山云:(乘)舟(沿江)过蒲圻见石岩有“赤壁”二字,其北岸曰乌林,又曰乌巢(山)。

(4)《辞海》“乌林”条载:“乌林,古地名。即今湖北省洪湖县(市)东北长江北岸乌林矶,东汉建安十三年赤壁战后,孙权与刘备联军大败曹操于此。”

(5)从现场观察,洪湖市境内的黄蓬山,是一处岗岭起伏重峦叠嶂的丘陵地带,地势高亢而葱茏,座落临江又带河。其最南一道支脉,土石为阜,东西走向,长约三千米,宽百余米,高出江面十多米,林木繁茂,乌巢众多,故名乌林矶,又名乌巢山。南与江南的赤壁隔水相对,形成长江两岸的天然屏障。其地理位置不仅与史籍记载完全相符,而且其地形地貌亦为兵家必争地。尤其是乌林矶上的“乌林寨”和“红血巷”,木鱼山和圆椅山一带的“曹操湾”,江嘴村南的“白骨塌”,香山南麓的“放马场”和“万人坑”等历史遗迹,它们都是当年古战场的佐证。

(6)乌林矶东北三千米外的凤山北麓,有西周州国都城和西汉州陵县城遗址,至今其部分夯土城垣,依然高耸蜿蜒于内荆河畔。州陵县城东北端,并有鲁肃外城,东吴大将鲁肃曾在此屯兵,现名鲁公台。其东北十余公里外,有肃公洲,亦为鲁肃当年屯兵之处;邻近还有吕蒙口和白衣庵遗址,乃东吴大将吕蒙操练水军之处。《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载:东吴大将周瑜、鲁肃和吕蒙,都曾先后领兵镇守于陆口(即今嘉鱼县之陆溪口),吴侯孙权亦曾将州陵、汉昌等四县先后封为他们三人的奉(食)邑。由此可见,周瑜、鲁肃和吕蒙等人,当年都与州陵县乃至黄蓬山和乌林等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7)乌林西南对江黄盖湖,是为纪念东吴大将黄盖而命名的;东南对江的陆溪口(即古陆口),乃东吴统帅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领兵镇守的战略重地;西北百余里的华容道(监利县古名华容县),是曹操兵败于乌林,北逃襄阳许昌而经过的地方。这些地名,都从地理位置上为古战场乌林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佐证作用。

(二)历史典籍和出土文物方面:

《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嘉靖沔阳志》、《大清一统志》、《湖北通志》、《嘉庆沔阳志》和《沔阳州志》等历史典籍上,关于乌林乃至黄蓬山的记载,笔者在前文中已引用,故不再赘述。下面,再从有关史籍上举出如下事例,并粗略介绍乌林矶的出土文物,以作论据。

(1)东吴太史令韦昭,字弘嗣,其本身就是吴侯孙权至孙皓时的属官。他于当时不仅修撰了《吴书》的绝大部分(后因拒绝为孙和撰《本纪》而被孙皓杀害,故未能完成《吴书》的全部撰写任务);而且还以《伐乌林》为题,作诗十二首,以歌颂孙刘联军在乌林打败曹操的战绩,其第四首诗中明确写道“赖我大皇发圣明,虎臣雄烈周与程,破操乌林,显章功名。”他所称的大皇,就是吴大帝孙权;他所说的周与程,就是东吴当时的左、右都督周瑜和程普;而“破操乌林”四字和“伐乌林”的诗题,更是指明了赤壁鏖兵主战场的真正所在地!

(2)《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3)《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记载亦颇详:“至战日,先取轻利十舫,载以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周瑜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4)《三国志吴书程普传》载:“乐平安定,(程普)代太史慈备海,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

(5)《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亦载:“是岁,(吕蒙)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

(6)《三国志吴书甘宁传》亦载:“(孙权)遂授(甘)宁兵,屯当口。后随周瑜拒破曹公于乌林。”

(7)《三国志吴书凌统传》云:“(孙)权以(凌)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

(8)《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还云:“(关)羽(谓鲁肃)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

(9)《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香港商务印书馆1931年5月出版,1982年11月重印)亦载云:“乌林,在湖北嘉鱼县(现为赤壁市)西大江北岸。对岸为赤壁山。关羽谓鲁肃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即指赤壁之战也。”

除上述史籍所载足以证明乌林为赤壁之战的主战场外,我们再来考察一下乌林矶等地的出土文物:

A、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黄蓬山和乌林矶一带,在开河、筑路、建房、修桥和平整土地等工程中,曾发现过多处古文化遗址(含数处汉代遗址)和数以千计的古代墓葬(含汉代墓葬数百座);曾出土过大量的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古代文物,其中就有东汉时期的青铜短剑、青铜矛、青铜箭镞、青铜带钩、铁剑、铁刀、铁箭镞等许多军事用具以及陶罐、陶壶、青瓷罐、青瓷壶等生活用具。如今,一些村庄和农户砌筑的仓库、厨房、厕所、围墙、牛栏和猪圈等建筑所用的东汉几何纹墓砖,还有州国都城、州陵县城、鲁肃外城。万铺塌等处地面遍布的汉砖汉瓦残片,就足以证明在西汉、东汉和三国时期,州陵县城及其四周,是甚为繁华富庶的大邑要地了。

B、1973年春,乌林矶一位牧童,在曹操湾北面萧家龟山放牛时,在路边的砌砖已松动的东汉砖室墓耳室中,掏出一件造型别致、制作精良的青铜马镫(战马鞍桥所附的脚踏物),成为稀世之宝,多次以古战场之出土文物而摄入电影电视片中,向海外广为宣传。

C、1982年冬,又有农民在乌林附近取土建房时,掘出了七枚四棱形铁箭镞,与对江赤壁山等地大量出土的东汉铁箭镞无异。据此,亦可互为印证。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时候打仗动辄几十万大军,哪来这么多人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史书上记载的大战役,确实是几十万人的,但是有些时候,会有些夸大,例如:曹操赤壁之战只带了不到160,000人,但是却号称80万;项羽巨鹿一战坑杀秦军降卒20万人,但实际上当时秦军驻守关中地区的部队总数也才20万上下;史书上的记载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其实只要分析下当时社会的人口以及生产力情况就可以知

  • 为什么中国古代这么多战争呢?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1、战争相对而言不算多了,欧洲那种碎片化的才是三天两头打仗;2、王朝变更速度其实真不算快,长久的王朝200-300年变更一次,算是很正常;3、我国古代有一句话叫“积重难返”,其实用在朝代上也适用,朝代建立初期原本有效的制度也是服务于起自身利益集团的,而利益集团的持续碰上成为古代社会难以解决的问题,最

  • 两伊战争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简称两伊战争),自1980年9月爆发,至1988年8月20日落下帷幕,整整持续了8年之久。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两伊战火的蔓延,曾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严重对立,致使海湾局势一度空前紧张,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两伊

  • 为什么要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贪婪,人有贪欲,所以希望得到更多,就像小偷偷了一次还想再偷第二次一样,战争其实就是大的犯罪。战争原因:历史上对战争及其产生根源有各种不同观点。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物本性,并认为战争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现象。宗教战争论者则认为战争是上帝对人的惩罚,并用超自然力量解释战

  • 为何古代一场战争损失那么大?不就十几万人在打,一场内战人口损半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是十分复杂的,所谓十几万人在打,指的是战兵,即直接作战人员,但实际上还有比战兵数量多得多的辅兵、民夫也参加了战争。一般来说,10万战兵的军队,后面要配备15~30万的辅兵和民夫(视作战距离远近有很大浮动)。而且由于古代战争往往很难迅速分出胜负,象蒙古攻克襄阳战役,就打了10年。这意味着这么漫长的

  • 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是谁?夏朝为什么会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公元前1600年商汤带领着商部落灭掉夏桀建立商朝。首先,夏桀、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商汤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再次,商场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 伯邑考叫啥名字?殷纣王为什么要杀他,还要周文王吃儿子的肉?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殷纣王拘周武王,诱杀太子伯邑考。殷商信仰危机,周武王伐纣。】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考证,严禁抄袭剽窃。【伯邑考及周文王】伯邑考,姬姓、名伯,周文王长子,殷纣王封为考邑伯爵,未就藩国。大约生于公元前1091年,卒于公元前1057年,时年35岁。周文王年20及冠,28岁继位西岐伯,娶夏族有莘氏女太姒

  • 普法战争前有多少个王国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三十年战争之后,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德意志的分裂,德意志分裂为三百四十多个公国,王国和骑士领地,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以至于当时德意志有一句俗语:一年有多少天,德意志就有多少个邦国。但是十八世纪以后,普鲁士逐渐强大,南德和北德逐渐形成了两个权力中心普鲁士和奥地利。1

  • 战争有哪些不好的影响以及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不仅是给交战争双方带来人道主义灾难,而且也使全球环境更加恶化。战争破坏了人类在和平时期宁静的生活和美好的家庭;对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灾难,如房屋倒塌,良田被毁,大气和河流被污染等等。除此之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持久的要数生化武器的应用了,生化武器在战争史上造成过许多严重的环境灾难。现代战争

  • 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对文明的发展有没有贡献呢?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哪里来的贡献,完全是破坏罢了。战争对文明而言,轻者破坏,重者毁灭,无外乎这两种情况。且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来都是社会生产力推动的结果,而非战争的赐予或贡献之。因而,何谈贡献乎?不过是瞎扯淡,本末倒置而已。既罔顾人命,又蔑视财产,是对生命财产最大的破坏与亵渎,为众人所不屑,口诛笔伐。战争发展的极致就是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