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什么中国古代这么多战争呢?

为什么中国古代这么多战争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02 更新时间:2024/2/24 4:56:15

1、战争相对而言不算多了,欧洲那种碎片化的才是三天两头打仗;2、王朝变更速度其实真不算快,长久的王朝200-300年变更一次,算是很正常;3、我国古代有一句话叫“积重难返”,其实用在朝代上也适用,朝代建立初期原本有效的制度也是服务于起自身利益集团的,而利益集团的持续碰上成为古代社会难以解决的问题,最终问题集中爆发形成改朝换代;4、国力世界前列的原因是因为战争少,而且很多都在边境线附近或者以外,能够有大量的时间休养生息,自然国力就强了,而像欧洲中东那种领主隔三差五掐架的很难有发展环境;5、农民起义的本质,是打破原本板结的社会层级结构,而彻底改变社会制度,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打破原本的社会层级垄断,改变农民起义领导者所在利益集团自身的所属层级。

中东为什么战争不断?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民族关系复杂,整个地区又处在欧亚非三块大陆的交界处,各种文明,各种文化在这里冲突。每一个强大的国家和民族都想占领其他国家,而每个国家都不想被吞并,只能不停的战斗。

商朝前期为何屡次迁都?

(一)水患说。过去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殷人为了躲避水灾的成胁,才不得不多次迁都。如《蔡传》中说:“自祖乙都耿,圯于河水,盘庚欲迁于殷”。《书序》中也说:“迁乙圯于耿。”那么,什么是“圯”呢?《尚书正义》中解释说:“圯,殷也;河水所毁曰圯”。这里明确地指出,水灾迫使殷人迂都。

著名学者王国维也持这种说法。他在《观堂集林说耿》中,进一步把“耿”解释为邢丘。他说:“共地正滨大河,故祖乙圯于此。”很多同志认为: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为了躲避水灾的威胁,殷人才不得不多次迂都。

(二)去奢行俭说。早在东汉时,郑玄就指出:“祖已居耿,后奢侈逾礼,土地迫近,山川尝圯焉,至阳甲之,盘庚为之臣,乃谋徙居汤旧都”。(引孔颖达《尚书正义》)在这里,郑玄把避免奢侈腐化作为迁都的原因。杜笃在他的《论都赋》中也说:“昔盘庚去奢行俭于毫。”(《后汉书文苑传》)

(三)游牧说。郭沫若认为:殷氏族在盘庚以前还是迁徙无定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所以没有固定的都邑,不断地进行迁徙。(《卜辞中的古代社会》)。

丁山认为:由于“部落时代之生活,农业尚在萌芽,大部分生居基础仍为游牧,游牧者因水草而转徙,部落之领袖因某族类而亦转能不定;于是政治中心之所在,即无所谓都邑,更无固定可言”。(丁山《由三代都邑论其民族文化》,1935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五)

(四)游农说。傅筑夫不同意以上两种说法而提出了游农说。

关于水患说,傅筑夫认为:当时河患并不太严重,而成汤以前的八迁地点那是离河甚远的高地,这些地方根本就没有水患,不存在水灾的威胁。即使盘庚以后的两迁,也不避河患,往返于大河南北。再则,殷人迁徙反而是“有目的的向滨河一带移动,并且还是尽可能地要在距河不远的适宜地点定居”。《中网经济史论丛》上)从而否定了水患说。

关于游牧说,傅筑夫认为:“殷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其经济发展早已超过渔猎和游牧阶段。”(《中国经济史论丛》上)据此,他也否定了商朝人因游牧经济占主导地位而频繁迁都的观点。

傅筑夫认为:商代停滞在原始的游农阶段,当一个地方的地力耗尽之后,便需要改换耕地,因此要经常迁徙,不能过定居生活,即“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去改换耕地,实行游农”。这种迁徙是“初期农业社会的一个共有现象”。也是殷都屡迁的原因。

(五)战争说。考古学家邹衡认为:殷都屡迁是为了战争,因为“当时选择五都的地点,不能不考虑到作战的方便,就是说,不能不从军事的角度上考虑迁都的问题。成汤居毫显然是为了对付北方和西方强大的敌人。”《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

(六)王位纷争说。黎虎认为:“张衡在《西京赋》中说:“商人屡迁,前八后五”。所谓“前八”,是指成汤建国前的八次迁都,乃是商族处于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阶段的氏族部落的游动迁徙,与商朝建立后的五次迁都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为什么商朝建立后,还会发生频繁的迁都现象呢?黎虎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从仲丁以后,商朝统治阶级的内部发生了比世九乱,诸弟子争相代立,长期王位纷争。这种连绵不断的政治动乱,大大地削弱了商王朝的统治,于是‘诸侯莫朝’,商王朝陷入内外交困的危机中。商王朝为了摆脱困境,便以不断迁都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殷都屡迁原因试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

(七)阶级斗争说。李民主张:贵族与平民的斗争是导致殷都屡迁的原因。(《尚书与古史研究》)。

(八)青铜说。美藉华人学者张光直独辟新径,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他认为,寻找青铜矿能是殷都屡迁的主要原因,因为青铜器在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斗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储量稀少的铜、锡矿多集中在以豫北、晋南为中心的华北平原边缘的山地,而王室对青铜的需要量又特别巨大,从而促使着人们要不断地迁徙,不断地寻找新的矿源,才能满足需要。而“那时在寻找新矿,保护矿源,以及保护矿石或提炼出来的铜锡的安全运输上,都城很可能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商代的都城是“沿山东、河南山地边缘逡巡迁徙,从采矿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是便于采矿,亦便于为采矿而从事的争战”。(张光直《关于中国初期“城市”这个概念》,《文物》1955年第2期)

关于殷都屡迁的原因,虽然古今学者提出了许多论点,但都没有作出圆满的论证,并且有的观点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要真正弄清殷都屡迁的原因,还有待了广大史学工作者全面,深入的研究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两伊战争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简称两伊战争),自1980年9月爆发,至1988年8月20日落下帷幕,整整持续了8年之久。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两伊战火的蔓延,曾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严重对立,致使海湾局势一度空前紧张,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两伊

  • 为什么要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贪婪,人有贪欲,所以希望得到更多,就像小偷偷了一次还想再偷第二次一样,战争其实就是大的犯罪。战争原因:历史上对战争及其产生根源有各种不同观点。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物本性,并认为战争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现象。宗教战争论者则认为战争是上帝对人的惩罚,并用超自然力量解释战

  • 为何古代一场战争损失那么大?不就十几万人在打,一场内战人口损半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是十分复杂的,所谓十几万人在打,指的是战兵,即直接作战人员,但实际上还有比战兵数量多得多的辅兵、民夫也参加了战争。一般来说,10万战兵的军队,后面要配备15~30万的辅兵和民夫(视作战距离远近有很大浮动)。而且由于古代战争往往很难迅速分出胜负,象蒙古攻克襄阳战役,就打了10年。这意味着这么漫长的

  • 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是谁?夏朝为什么会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公元前1600年商汤带领着商部落灭掉夏桀建立商朝。首先,夏桀、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商汤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再次,商场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 伯邑考叫啥名字?殷纣王为什么要杀他,还要周文王吃儿子的肉?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殷纣王拘周武王,诱杀太子伯邑考。殷商信仰危机,周武王伐纣。】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考证,严禁抄袭剽窃。【伯邑考及周文王】伯邑考,姬姓、名伯,周文王长子,殷纣王封为考邑伯爵,未就藩国。大约生于公元前1091年,卒于公元前1057年,时年35岁。周文王年20及冠,28岁继位西岐伯,娶夏族有莘氏女太姒

  • 普法战争前有多少个王国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三十年战争之后,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德意志的分裂,德意志分裂为三百四十多个公国,王国和骑士领地,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以至于当时德意志有一句俗语:一年有多少天,德意志就有多少个邦国。但是十八世纪以后,普鲁士逐渐强大,南德和北德逐渐形成了两个权力中心普鲁士和奥地利。1

  • 战争有哪些不好的影响以及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不仅是给交战争双方带来人道主义灾难,而且也使全球环境更加恶化。战争破坏了人类在和平时期宁静的生活和美好的家庭;对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灾难,如房屋倒塌,良田被毁,大气和河流被污染等等。除此之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持久的要数生化武器的应用了,生化武器在战争史上造成过许多严重的环境灾难。现代战争

  • 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对文明的发展有没有贡献呢?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哪里来的贡献,完全是破坏罢了。战争对文明而言,轻者破坏,重者毁灭,无外乎这两种情况。且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来都是社会生产力推动的结果,而非战争的赐予或贡献之。因而,何谈贡献乎?不过是瞎扯淡,本末倒置而已。既罔顾人命,又蔑视财产,是对生命财产最大的破坏与亵渎,为众人所不屑,口诛笔伐。战争发展的极致就是毁

  • 中国古代战争给当时人民带来的危害,越详细越好,请不要讲什么民族大义,就实际一点的,对低层的危害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唐末杨行密领兵和毕师铎在扬州展开了拉锯战,在这次交锋中,杨行密显露出了过人的智谋。为诱敌出战,杨行密先命人堆积金帛做成一寨,派一些老弱的军士去守卫,但在周围却埋伏了两层伏兵。然后,杨行密就自己领兵千人去挑战,一交手就佯装不敌,弃营而走,敌兵饥渴难忍,见杨行密领兵败走,就进了大营抢夺财物,结果中了埋伏

  • 满清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给华夏民族带来了什么伤害吗?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我是历史风云阁阁主!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来对清朝的评论、研究、创作就非常多。但是清末那段历史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堪回首的屈辱史,清朝也因为这一段历史被钉在了耻辱柱上,至今还在被不断攻击。清朝末年,西方列强为了争夺市场,巩固其殖民统治,他们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在几番试探后,西方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