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文明为何消失不见了?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文明为何消失不见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584 更新时间:2024/1/23 21:34:22

印度古明是否消失,这是一个非常主观性的问题。从广义的角度上来看,尽管印度在古代遭到了很多异族的入侵,但是印度文明一直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断。

即使在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的时候,印度原有的一些宗教和习俗仍然保存了下来,站在这一角度可以认为印度的古文明并没有消失不见。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印度在古代多次遭到异族入侵,印度的民族习俗和民族组成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站在这一角度可以认定为印度的古文明已经消失不见。

在讨论印度古文明是否消失不见,如消失不见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印度的国家历史。

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古印度的文明就已经十分的繁荣昌盛。当时印度不仅形成了国家的雏形,还出现了很多发达的城邦。然而繁荣的古印度文明却只存在了几百年的时间,就被雅利安人的入侵毁灭了。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改变了古代印度的风俗习惯,确立了人分四等的种姓制度。在种姓制度的规则下,印度人被分为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代表着印度不同职业和不同地位的人群。

种姓制度的存在是为在维护雅利安人这种外来民族,大抵印度土著居民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固化且稳定的社会阶层。

因为阶层的固化,也就意味着群体的稳定。

而群体的稳定,也就意味着政权的稳定。

雅利安人希望建立一个万世无的稳定政权体系,事实上的确如此,种姓制度被雅利安人以暴力镶刻在印度的政权架构中之后,在印度境内生活过的所有民众从古至今都没能脱离这种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

在雅利安人统治印度期间,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完全实现对印度的统一。

为什么印度几乎统一政权很少呢?

印度的地形南北分化异常严重,南部的山地在印度历史中,多次起到了阻隔一统局面形成的作用。

平原、山脉两个地形系统,构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印度曾经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孔雀朝,孔雀王朝也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统一王朝。

孔雀王朝灭亡后,印度又出现了分裂的局面。印度北部遭到月氏人入侵,建立了贵霜王朝,原属于孔雀王朝的南部领土脱离孔雀王朝独立,建立了百乘王朝。

贵霜王朝和百乘王朝灭亡之后,印度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笈多王朝。笈多王朝存在了200多年的时间,最终分为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小国。

这段时期,几乎相当于中国的战国、南北朝时期,然而多种政权并立的局面,仍旧没有人愿意打破印度国内寄生于政权之上的种姓制度。

因为对于当权者而言,他足够的稳固。

种姓制度恶性解读的话,我们可以借用商鞅曾经愚民之策来解读。

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无用,止浮学事淫之民,壹之农,然后国家可富,而民力可抟也。”(让农民专心种地)

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以地痞流氓治理民间百姓)

塞私道以穷其志,一门以致其欲。(只有一条路可走,只能种地、打仗)

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先收拾小老百姓)

用善,则民亲其亲;用奸,则民亲其制。(要用奸人治理国家、民众)

所以,当时的秦国境内的百姓在严刑酷法之下,仍旧效死秦国。

商鞅的残酷治民思维,几乎影响了后世王朝所有的帝王,他们大多秉持着“愚民以驭民”的帝王心术管理王朝百姓。

印度的种姓制度同样秉持着这种理念,任何的本土政权,或者外族建立的统治,他们从未想要改变这种极具阶层固化的种姓制度。

对于更多的统治者而言,没有一项制度能够超越种姓制度。

而且,种姓制度其实伴随着后来混化而成的印度教教义,已经成为了绝对的精神枷锁。

为何印度境内从古至今很少爆发大规模的起义,教义的历史虚无主义已经彻底洗刷了他们的大脑。

印度人民认为,所有的努力都是虚无的,转世重来比此生努力更有价值。

这也是如今印度的核心教义。

比起咱们而言,印度人更多的希望都期冀于幻想的迷梦中,而不是实干兴家、实干兴邦的务实主义。

在之后数百年的时间里面,印度一直处于分裂的局面,印度北部地区还一度沦为阿拉伯帝国的领土。

公元1206年,穆斯林在印度北部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同时期的印度南部则一直处于相对分裂的局面。

德里苏丹国灭亡后,突厥化的蒙古人又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这也是印度在被殖民之前出现的最后一个大帝国。

1857年英国女皇加冕印度,莫卧儿帝国灭亡,印度开始进入殖民时代。

从印度古代历史来看,印度在历史上确实遭到过多次异族入侵,民族和文化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再加上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印度,指的是雅利安人入侵前的古印度文明,而印度现在流传下来的文化,都是雅利安人入侵之后的文化。因此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古印度的文明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后,就已经宣告结束。

不过从广义的角度来看,雅利安人在入侵印度之后,已经融入了印度的文化圈,也可以算作印度历史的一部分。而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后,印度的民族主体就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雅利安人的很多习俗和制度也都流传到了现在。

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不应该因为个人喜好去搞双标。如果雅利安人入侵之后建立的孔雀王朝,不能算做古印度文明的延续。那么周人灭亡商朝之后建立的周王朝,蒙古人南下建立的元王朝,又要怎么去解释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国覆灭者,纵横欧亚大陆多年,为何倒在了商朝的殉葬坑里?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古国覆灭者雅利安人纵横亚欧大陆多年,先后导致了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政权的灭亡,但远征东方的那支,神秘消失了。直到后来考古学家在商朝的殉葬坑里发现了雅利安人的遗骸,才知道他们是被商王朝干掉了。一、雅利安人远征已是强弩之末雅利安人不是德国纳粹定义的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而是发源于高加索及其周边地区的种

  • 强悍的雅利安人摧毁了三大文明古国,为何单单在中国折戟沉沙?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说起来话可就太长了。而且太久远,考证起来也比较有难度。雅丽安是一个古老的白人种族。如果按地理上来说是最早出现于亚欧大陆北部草原一代的游牧民族。而欧洲甚至中东,印度高种姓他们都认为自己祖先为雅利安。事实上哪个比较纯或者哪个是混的这个可能说不太清楚。中国古大陆上其实生活着很多白种人民族,而且以西北部

  •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和印度的战争很少?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与印度战争大家比较熟知的一个是贞观21年王玄策出使印度,被自立为王的阿罗那顺俘虏,王玄策率领联军一举攻破印度俘虏了阿罗那顺,还有一个就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俘虏击毙印方7000人,除此没有大规模冲突。中印战争很少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中印之间隔着喜马拉雅山那是天然屏障,喜马拉

  • 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是什么原因造成断代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适应。所以外族入侵以后,这个文化就灭亡了。其实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灭亡了。当然有一些元素融入到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中。但其主要部分已经灭亡了。中国也曾经多少次灭国,中原地区被少数民族侵占。可是无论谁入住中原,都得学习和使用中国文化。为什么?因为中

  • 新课标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01.中国目前发现的重要原始人类遗址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02.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03.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是我国长江、黄河流域文明的典型。04.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王位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05.汤打败夏桀,建立商朝。0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

  • 印度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强大过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古印度文明发端于恒河,的确在人类历史上是强大过。古印度、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这不是吹的(不是象韩国人那样瞎吹乱编的)。古印度的数学了得,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在我国盛唐时期,释迦牟尼的佛教盛行于印度,其思想与智慧逐步向东亚和南亚传播,影响了这些地区的本土文化。(阿富汗地带

  • 纣王真的像封神演义里那样昏庸无道吗?商朝灭亡真实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并不是像《封神演义》里边的那个样子。商纣王实际上是被“黑”了数千年的一代雄主,原来我们都错误地理解商纣王了。一、文武双全的商纣王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他从小就长得目清眉秀、比较帅气,并且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精通十八般兵器。商纣王长大之后,据说是力气非常大,在文的方面也是很有才华

  • 为何入侵殷商的印欧白种人被称之为鬼方?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炒米,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关鬼方的故事。鬼方其实和“鬼”一点关系都没有,更和“洋鬼子”没有任何关系。鬼方是曾与轩辕黄帝联姻的大隗氏氏族的后裔,所以鬼方本身就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鬼方”的本意是“在一个叫隗的地方”。这个地方离当时的商朝很远,当时商朝盘庚迁殷后,国都在现在的河南安阳,而鬼

  • 孔雀王朝PK大秦帝国,印度阿育王和中国秦始皇谁更强大?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印度孔雀王朝和中国大秦帝国谁更强?孔雀王朝(前324年~前187年),印度史上第一个强大帝国,因创建家族饲养孔雀而得名。暴君阿育王统治时期(三世),孔雀王朝达到鼎盛,疆域从现在阿富汗西部到孟加拉东部,几乎控制了整个印度次大陆(最南端除外)。阿育王堪称印度版秦始皇,印度史上最伟大统治者之一。阿育王去世

  •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几次重要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鸣条之战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率领其部落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一带)一举灭夏桀建立商朝的战争。2.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率部在牧野(今河南境内)灭商纣王的战争,最后纣王兵败自焚,商朝灭亡,西周建立。3.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率军在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