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什么有人说历史上蒙古女人愿意为敌人生孩子?

为什么有人说历史上蒙古女人愿意为敌人生孩子?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16 更新时间:2024/1/24 6:28:47

成吉思汗抱着大儿子很郁闷,强悍如他也没把握,大儿子是否是敌人的种,还是自己的种,

他给儿子起名孛儿只斤术赤--,意思是“不速之客”,连铁木真妻子都如此,更何况普通的蒙古女子。

古代王朝是嫡长子继承制度,通常王位都留给大儿子,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却很独特,他不大喜欢自己的嫡长子,甚至是有些抗拒术赤。其原因是自己长妻孛儿帖,当时刚刚新婚不久,成吉思汗的部落被忽袭给抢走了,抢走孛儿帖的是蒙古部落蔑儿乞惕部,首领叫做脱黑脱阿,这哥们和成吉思汗有啥深仇大恨,做这样一件不地道的事。其实他完全没啥错,不过老子的债儿子还,以其人之道还治彼身。当年铁木真的老爸也速该抢了他弟弟的未婚妻诃额仑这女人就是铁木真的老妈子,可也速该这名字有点不吉祥,铁木真九岁那年,他为孩子找未婚妻,带着铁木真去以美女著称的部落,挑选了孛儿帖以后,回家路上却因为出于礼貌,路过一个部落庆贺时,就礼貌的饱餐一顿后,这哥们回去就不行了。但是诃额仑还是养大了铁木真,等铁木真娶老婆了,这哥们就是柿子找软的捏,算是为弟弟复仇。

因为当时铁木真的实力也不算很强大,顶多就是小部落,加上新婚喝喜酒大家高兴时没有防备,铁木真不敌,慌乱中只有骑着一匹马就跑了,跑到了一种山上躲了起来,而他的新婚妻子孛儿帖就这么被脱黑脱阿当战利品带走了,想想也成吉思汗年轻的时候,还是蛮坎坷的。脱黑脱阿虽然是个脚底抹油的逃跑大王,可是还算有情有义,他没有独占了孛儿帖,反而是将她给了自己的弟弟赤勒格儿,可他这样的做法,可把他和成吉思汗闹僵了。

对于脱黑阿黑这样的行为,作为一个大爷们的铁木真怎么咽的下这口气,这可算是伤害性不强,但是侮辱性很强的一种操作,即便是换到现在,想想一个爷们自己新婚妻子被抢,也得找回来场子。

铁木真就去寻求王汗和好安搭扎木合的帮助,铁木真和扎木合在小时候已经建立了友情,可以说是铁哥们,扎木合看着自己好兄弟老婆都被抢走了,义愤填膺感觉在草原上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联合了王汗兵分几路,悄悄的袭击了蔑儿乞部。

蔑儿乞部号称是草原强盗,平时只有自己抢别人,没有别人敢在他们头上撒野的,这次教训了铁木真以后,还抢了他的妻子,这下可是大仇得报心情舒畅啊。谁没想到,这铁木真是块铁板,很快就找了兄弟找回场子。强大的蔑儿乞部被人联合冲过来揍一顿,当时脱黑脱阿在外头打猎,毫无准备的蔑儿乞部再强大,也斗不过王汗和扎木合,脱黑阿黑知道了此事以后,发挥了自己的擅长,见势头不对开溜了,赤勒格儿他溜走的快,最后孛儿帖终于被铁木真迎接回了部落。

可是铁木真兴奋的迎接会妻子的时候,发现妻子已经有了身孕,这种情况可是让铁木真措手不及,可他也没办法啊,当时还没有DNA检查,就连认清的手段也是非常古老,非常的不靠谱,自己又抓不准到底这肚子里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赤勒格儿的孩子,不过他到是很宽容,毕竟是自己的长妻,还是让妻子生下了孩子,很走运的是一个男孩,铁木真为大儿子起名为术赤,就是不速之客的意思。

不速之客古代意思大约就是忽然而来的客人,比如压根自己没有准备,而这个名字其实和后面的窝阔台,还有拖雷等完全不同,可以说他对这个儿子是有点疑惑,或者是有点失望的,不过他也没办法确认术赤是否就是别人的孩子,所以他一生对术赤的态度很一般,即便是术赤对他贡献很大,建立了许多的功劳,他都是对术赤不感冒,当然术赤也没打算去继承汗位。

可是另外一个说法,就是术赤应该就是铁木真的孩子,所以铁木真一直栽培他,同时委以重任,但是术赤和二弟一直是不对付,两人之间经常闹矛盾,而二弟就经常提起他的来历不明的身世,不过即便如此,成吉思汗可是对他当亲儿子看待,很多重要的战役,都是要他去指挥和冲锋陷阵,而后来的他也不负成吉思汗所托,西征建立了金帐汗国的前身,后来因病去世,儿子拔都在此基础上被征服了察、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等地,建立了影响东欧的金帐汗国,而现在的DNA检查结果,俄罗斯有血统和蒙古人有很大关系,可以说是蒙古族的别支。

看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妻子孛儿帖都如此,那么普通的蒙古女子便不用再说了,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的选择只有是顺从。可为何文化强国北宋,宣扬的妇女的贞洁观念没有影响到了蒙古草原的女子呢,许多蒙古女子也不已并不已愿意为敌人生孩子为耻,反而一些还引以为光荣,这可是让南宋和明朝的士大夫们都想不通,搞不懂的一个问题,还是铁木真,他一生有接近几十个妻子,可是最出名的前四个,第一个被敌人掳走,第二忽兰据说貌美如花,极受铁木真宠爱,还为铁木真生了一个儿子,第三个是也遂,还有第四个也速干,都是铁木真在打了胜仗后,敌方为了表示臣服,进献的战利品。这几人以也遂最有能力,可以说管理者铁木真的后宫,以忽兰最漂亮,讨的铁木真最开心,可是他们都有一个都不会以自己讨好铁木真欢心为耻,这如果是换到了南宋,估计会被朱熹他老人家喷的满脸唾沫了。什么礼义廉耻啊,什么不守妇道啊,通通都来了。

可最后南宋被蒙古在崖山之战灭亡以后,在也没人去质疑蒙古妇人的做法,是不是算伤风败俗,不过士大夫真没想明白,到底蒙古妇女如何想的,其实归根到底这可是与草原的历史有关。

草原民族追溯到先祖,据说和夏朝有关系,夏朝被商朝的汤给赶走后,因为没地方待就去了草原大漠,成为了游牧民族的先祖,后来经过了发展渐渐壮大,匈奴的强大就不用说了,而匈奴的婚嫁风俗很特别,就是收继婚制,可以兄亡弟接,兄长的妻子,可以兄弟接着娶,或者父亲的妻子,孩子可以娶,反正在东周诸国到汉武帝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即便是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也是接受过这样的待遇,王昭君第一人丈夫是呼韩邪单,三年时间夫妻恩爱,生了一子。三年后呼韩邪单去世,儿子复株累单于继位,就接收了后母王昭君,一起生活了十一年,期间生了两个女儿,后来复株累单于,按规矩他跟了自己小几倍的新单于,没两年在塞外去世。她在塞外居住了大约十六年时间,按她出塞外是二十岁出头算,病逝的时候不过三十多岁,现在来说的如花的年华,她的经历也成为了匈奴婚嫁制度的一个侧面证明,即便是汉家公主到了塞外,也要随当地风俗,更不用说本就是出身与草原的女孩子。

古代塞外的生活条件可没农耕民族的华夏族要好,天气严寒不说,由于雨水和土壤的问题,很多地方不适合耕作,更重要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经常会受到这个部落,那个民族的侵扰,部落的生存和发展就极为重要,导致塞外以强者为尊的思想,也可以说草原的游牧民族遵守的就是丛林法则,谁能力强大谁最厉害,大家就佩服谁,女孩子更是崇拜这些英雄,这个传统即便是再匈奴没落,突厥,柔然,契丹,后金出现后,都没有改变过这样的观念,

所以北宋的大臣会很吐槽,辽国太后萧燕燕,说她和韩德让两人的私情,可是辽国人却觉得这没啥啊,韩德让虽然有汉族血统,可是也是契丹的英雄,英雄配美女有啥不妥吗?可北宋却不怎么看,经常拿这个来开黑契丹辽国还有后来的金朝,可打口水战没办法解决的就是技不如人,最后全被更崇拜英雄的的蒙古给一锅端了。

而条件艰苦的蒙古族在没有成为一个统一民族之前,是一盘散沙的,被后金和契丹到了一定的时间,就进行一次犁庭,说白了就是用强大的武力来减少草原人口和战斗力,当然为了部落的发展,人口是必须的,而蒙古的女子生来就知道自己的使命,她们既然不能上战场,可是却能为了部落发展延续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草原的人口,到了一定时间就会出现了增长,这里她们的贡献很大,更重要的是她们拥有艰苦难劳的特质。

她们在艰苦的塞外条件中,造就了坚韧和顽强的精神,极少会有一些轻生的举动,为了生存为了活着,即便是为敌人生了孩子其实也不算什么,或者本身强大的敌人反而成为她们更好的保护,而当时还没统一的蒙古族,对于妇女是一个战略资源,是鲜少做一些全而歼之的举动,所以反而她们是安全的,去到那个部落都一样,更不要说或者遇上一个对待自己更好的男人。

所以对于蒙古女孩子来说,古老的收继婚制传承,艰苦严寒的塞外环境,强者为尊的丛林法则,为了部落延绵和发展的思想,最后还有敌人也是人,只要自己能够活着,顽强的生存下来,嫁给谁和谁生孩子,压根不算是一个事,兴许还是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可以说成吉思汗的成功也和蒙古妇女有关系,因为她们才造就了成吉思汗的马背上所向披靡让欧洲闻风丧胆的蒙古大军。

历史已经过去,现在内蒙古的人民经过了发展,渐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蒙古族的女子们也融入到了中华的大家庭中,也去除了收继婚制这个传统,她们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了社会的半边天,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崛起做了一份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从春秋到战国,战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是争霸性质的战争,各国只是图强、称霸,并没有灭国之心;战国是统一性质的战争,目标是统一天下。战国时期的战争具有封建兼并性质,而春秋时期的战争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而战国兼并战争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 商武丁攻甫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甫之战商王朝在盘庚即位前,历经九世之乱,人民怨恨,属国叛离,国力大衰。盘庚努力“行汤之政”,加强王室统治,将都城迁于殷(今河南安阳)。经小辛、小乙二王,国力渐强。至武丁开始,为振兴殷商王朝统治连年用兵。首先以武力迫使周边时服时叛的小国完全臣服于殷,然后,陆续攻

  • 周武王发动的什么战争打败商朝?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周武王发动灭商战争最出名的就是牧野之战,也是奠定基础的战争,战后商朝朝歌已无力抵抗,因为主力都不在都城附近。西伯侯姬发联合“八百”诸侯,偷袭商朝,当时商朝的主力已经出征。西伯侯成功了。为了稳固天下局势,维护统治。周天子封先贤后代(包括商汤的后代),开国功臣,王室子弟。

  •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都说人间大舞台,舞台小世界。还有句话叫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神话传说也是如此。神话传说也是世人记载(编撰)的,一定程度上是现实的翻版。网上有一个很有名的段子说,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遇到过好多妖精,但妖精的命运各不相同。那些有背景的妖精都宽大处理了,被太上老君,观音菩萨和托塔李

  • 冀州侯苏护跟四大伯侯级别一样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封神演义》的作者现在尚存争议,不过一般认为是明代许仲琳根据南宋时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和《周演义》,《东游记》和一些民间传说创作而成。《封神演义》是一本名著,许多人都读过,故事的主要思想有一定的民主主义思想,如武王伐纣,君王无道,可取义兵推翻之。哪吒挖肉还父,追杀李靖,推翻了父父子子的说法。最为突

  • 河南人的主体是殷商的后裔还是周人的后裔?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周灭商是中国最后一次民系人口置换,河南人不是殷商后裔,但存在一点点殷商基因。其实父系基因分布清清楚楚,北方地区汉族父系基因具有相对更纯的汉族主体基因O3。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分子人类学给你一个准确答案。下图中很明确,河南地区依然是汉族主体基因为主,个别地区存在红色部分的泰族基因O2a。泰族就是殷商后裔之

  • 从商朝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变化?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和周朝是刀耕火种的年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重大发展,其原因是铁质农具工具和牛耕技术的革新。使得生产力大幅提高,私田大量出现,分封制瓦解

  •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大变化?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1)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2)政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

  • 武王征商的战役名称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武王征商的战役是牧野之战。介绍: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具体过

  • 赵匡胤为什么不把位置传给儿子?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谢诸位邀邀请回答的问题很多,太大的问题不想答,比如某一场战役的过程,懒写长篇;超出了解范围的问题不能答,比如黄瑞兰,不如自查;了解不透彻的不敢答,比如关于万历,怕误旁人一入悟空深似海!猛然发现,在古今中外无所不知的各位大师面前,我只是末流挑这个问题作答的原因在于:我对这个问题也没有明确、完整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