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汉武帝对边远地区频繁发动战争,开疆拓土,这算侵略行为吗?

汉武帝对边远地区频繁发动战争,开疆拓土,这算侵略行为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057 更新时间:2024/1/24 6:28:47

你自己软弱、腐败无能的时候,人家来打你,你说人家是侵略;等你强大了,你去打人家难道就不是侵略吗?

你可以说,我们这是为了报仇。等你再拉稀的时候,人家再来揍你,人家也说是在报仇,你认可吗?

日本为了掠夺资源,在亚洲到处侵略,今天谁要是说为了报仇去灭了日本,有几个国家能说你不是侵略呢?

毫无疑问,汉武帝开拓疆域有的属于收复国土,有的就是侵略行为,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但豹眼认为,在那个时期,这样的侵略行为越多越好,来得越猛越好。把他们彻底打趴下,才能求得几十年、几百年的安定和发展。可惜的是,这样的侵略行为太少了。

即便史上出了几个有作为的帝王,往往也是好大喜功,满足于朝贡体系,赔本赚吆喝,不能根本上解决边患、海患的问题,以致使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常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恩恩怨怨,远的不说,就从汉高祖刘邦说起吧。

秦朝灭亡以后,漠北的匈奴趁机南下骚扰汉朝北方边境。这也不是一回两回的事,一方面刘邦忙着与项羽争地盘顾不上这档子事,另一方面边疆有些小摩擦向来是家常便饭。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也就是刘邦登基的第二年,韩王信(不是淮阴侯那个韩信)反叛刘邦投降了匈奴,意图依靠匈奴的力量与刘邦对抗。刘邦刚刚做了皇帝,哪里能受得了这个。

于是,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决定亲自北伐匈奴。结果,在白登(今山西大同),刘邦三十万大军被冒顿单于围困。后采纳陈平之计,贿赂匈奴阏氏也就是单于妻子,才得以脱险。又接受娄敬之策,以宗族女假称公主,远嫁冒顿单于,开始了与匈奴和亲的政策。

说是和亲,只不过听起来好听一些,实质上就是向匈奴称臣纳贡,年年进贡大量财物,买得脱身及暂时的苟安。

和亲之后,匈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中原北方的骚扰和掠夺。

实力不行打不过人家,能有啥办法呢?和亲也不是刘邦发明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及北方的秦、赵、燕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都采纳过这个办法。就是把公主或者宗女嫁给敌国,再陪嫁一些财物,以求得苟安。

毫无疑问,敌国的威胁和掠夺就是侵略行为。

刘邦之后,”文景之治“时期,一直延续这种妥协的政策,以求得休养生息的机会。

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景帝驾崩,年仅十六岁的汉武帝继位,但朝政控制在汉武帝的祖母、太皇太后窦氏的手中。汉武帝尽管有许多的想法,但也没啥作为,一直沿袭和亲的政策,屈辱地与匈奴求和。

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西汉王朝的国力已经蒸蒸日上。汉武帝迫于无奈,继续承袭这些政策的同时,积极积蓄军事力量准备与匈奴决战。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皇太后病逝,汉武帝掌控了大权。

在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以后,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夺回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把匈奴势力赶出了漠北。

这一过程也不是顺风顺水,也经历了许多磨难。如“马邑之围”兴师动众、耗资巨大却无功而返。但经过策略调整,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汉武帝时期,南平两越、北伐匈奴、经营西域、通西南夷、东定朝鲜,建立了空前辽阔的疆域,奠定了中华帝国的疆域版图。

不可否认,汉武帝时期打出了国威,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在这里不去探讨战争带给国家、民族的负担,仅就题主的问题,说一下是否是侵略的问题。

在历史上从没有今天意义上国境边界线一说,边境的概念,就是凭实力说话。守得住就是你的,守不住就是人家的。

就说河套地区,远在长城以北。即便是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也就是防御匈奴的入侵。起码在秦始皇的概念上,长城就是边界。以北就是游牧民族的地盘,秦始皇也没想把他纳入自己的领地,否则,他也不在这里建筑长城。

就今天意义而言,无论是谁,越过了长城,那就是侵略。

匈奴南下进入长城以内,中原王朝把他称作入侵。无论是抵御匈奴的入侵,还是去长城以北与之作战都是民族英雄。

同样的道理,主动进入长城以北与匈奴作战,匈奴也认为是入侵。就中原王朝而言,也承认大草原是人家游牧民族的地盘,是他们生存繁衍的地方。

今天说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历史上也经常地称兄道弟。但在灵魂深处,兄弟们还是各过各的日子,彼此之间就从没有认作是一家。

中华帝国指得就是汉族人建立的中原王朝,无论如何强盛、繁荣,维系的都是朝贡体系,与今天的国家概念并不是一回事。

不仅仅是汉武帝时期,在整个古代历史上,都在平定四夷。彼此之间,征伐不断。

既然承认了四夷是入侵,就等于承认了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政体、国家。

在这种背景下,进入了对方的领地,岂能又不是入侵呢?

不管你是否是反侵略还是出境消灭敌对势力,只要进入了对方的势力范围就是入侵。

只要翻开史书,就会经常看到齐国入侵鲁国,赵国侵占魏国的领土,秦军来犯,赵括纸上谈兵等等。齐国主动进入鲁国交战是入侵,汉武主动进入匈奴的大草原又何尝不是入侵呢?

在豹眼看来,是不是入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把他们打趴下。占据了他的地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守住,能守住多久。

几千年恩恩怨怨的历史,不是一句入侵不入侵说得清楚的。

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同住一个地球村。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那仅仅就是一个幻想,但有些事需要讲清楚。就是因为千百年来,没有把边界划分明确,光靠拳头说话。历史已经湮没在长河中,说其是入侵能如何,说其是被入侵又如何?

那就是一句话的事,但能从这句话里悟出历史的真谛,能从那些纠缠不清的混斗中汲取教训,这才是正道。

是我的寸土不让,不是我的分毫不取。说得很好,听起来也仗义。可是,在你强大时该取的不取,等你落后软弱时,人家未必不来取。

这是丛林法则,你不遵循但不能保证别人不遵循。狮子遇到大象,它知道回避;但遇到了绵羊,它毫不客气的下口。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有人说历史上蒙古女人愿意为敌人生孩子?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成吉思汗抱着大儿子很郁闷,强悍如他也没把握,大儿子是否是敌人的种,还是自己的种,他给儿子起名孛儿只斤术赤--,意思是“不速之客”,连铁木真妻子都如此,更何况普通的蒙古女子。古代王朝是嫡长子继承制度,通常王位都留给大儿子,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却很独特,他不大喜欢自己的嫡长子,甚至是有些抗拒术赤。其原因

  • 从春秋到战国,战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是争霸性质的战争,各国只是图强、称霸,并没有灭国之心;战国是统一性质的战争,目标是统一天下。战国时期的战争具有封建兼并性质,而春秋时期的战争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而战国兼并战争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 商武丁攻甫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甫之战商王朝在盘庚即位前,历经九世之乱,人民怨恨,属国叛离,国力大衰。盘庚努力“行汤之政”,加强王室统治,将都城迁于殷(今河南安阳)。经小辛、小乙二王,国力渐强。至武丁开始,为振兴殷商王朝统治连年用兵。首先以武力迫使周边时服时叛的小国完全臣服于殷,然后,陆续攻

  • 周武王发动的什么战争打败商朝?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周武王发动灭商战争最出名的就是牧野之战,也是奠定基础的战争,战后商朝朝歌已无力抵抗,因为主力都不在都城附近。西伯侯姬发联合“八百”诸侯,偷袭商朝,当时商朝的主力已经出征。西伯侯成功了。为了稳固天下局势,维护统治。周天子封先贤后代(包括商汤的后代),开国功臣,王室子弟。

  •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都说人间大舞台,舞台小世界。还有句话叫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神话传说也是如此。神话传说也是世人记载(编撰)的,一定程度上是现实的翻版。网上有一个很有名的段子说,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遇到过好多妖精,但妖精的命运各不相同。那些有背景的妖精都宽大处理了,被太上老君,观音菩萨和托塔李

  • 冀州侯苏护跟四大伯侯级别一样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封神演义》的作者现在尚存争议,不过一般认为是明代许仲琳根据南宋时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和《周演义》,《东游记》和一些民间传说创作而成。《封神演义》是一本名著,许多人都读过,故事的主要思想有一定的民主主义思想,如武王伐纣,君王无道,可取义兵推翻之。哪吒挖肉还父,追杀李靖,推翻了父父子子的说法。最为突

  • 河南人的主体是殷商的后裔还是周人的后裔?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周灭商是中国最后一次民系人口置换,河南人不是殷商后裔,但存在一点点殷商基因。其实父系基因分布清清楚楚,北方地区汉族父系基因具有相对更纯的汉族主体基因O3。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分子人类学给你一个准确答案。下图中很明确,河南地区依然是汉族主体基因为主,个别地区存在红色部分的泰族基因O2a。泰族就是殷商后裔之

  • 从商朝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变化?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和周朝是刀耕火种的年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重大发展,其原因是铁质农具工具和牛耕技术的革新。使得生产力大幅提高,私田大量出现,分封制瓦解

  •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大变化?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1)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2)政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

  • 武王征商的战役名称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武王征商的战役是牧野之战。介绍: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具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