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第二次布匿战争,为什么汉尼拔不选择一鼓作气拿下罗马而是选择回伽太基支援?

第二次布匿战争,为什么汉尼拔不选择一鼓作气拿下罗马而是选择回伽太基支援?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560 更新时间:2023/12/19 2:21:15

汉尼拔是迦太基著名的军事统帅国务活动家,西方国家军事家眼中的战神。

迦太基是一个非洲北岸的沿海国家,有发达的商业和先进明,同时在军事上也不弱。

但是这个国家的命运似乎并不太好,事实上迦太基建城的时间比罗马还早。

在建城的初期,当时的迦太基还只是一个贩卖奴隶和海上贸易的中转站,但随着势力的不断增强,它也开始了扩

在扩张初期,它当时的对手还不是罗马而是希腊,从此两个军事上的对手围绕着地中海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双方打得相当的激烈并互有胜负,但是后来在希腊境内发生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元气大伤,由此迦太基便占据了上风,逐渐取得了地中海的控制权。

但是令迦太基人没有想到的是,希腊虽然退出了地中海的争夺,但却迎来了另一个更加可怕的对手罗马。

迦太基自恃有发达的商业和农业,收入十分的丰厚,但是这些优势却掌握在贵族的寡头手里,他们代表的阶级不同,并因此常为了利益的争夺而发生冲突,彼此在相互之间进行牵制,迦太基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但却由于彼此之间过于自私而影响了团结对外。

但是罗马就不是这样了,当时的罗马实行的是共和制,军事实力非常强大,类似于今天的美利坚帝国。

迦太基和罗马两个都是以扩张为目的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变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前后共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俗称布匿战争。

而汉尼拔时期和罗马发生的战争正是第二次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打的相当惨烈,由于当时的罗马国运正处于上升势头,在军事上占据了优势,经过23年的激战,最终迦太基战败求和,在赔款的同时不得不撤出了西西里岛。

但迦太基是不甘心就此认输的,为了在战争中争取主动,汉尼拔认为要想取得胜利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主动出击,把战火烧到意大利去!

当时年仅25岁的汉尼拔已经成为了迦太基帝国的军事统帅,在早年间就曾跟随父亲和姐夫随行出征的汉尼拔已经拥有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在公元前的218年,汉尼拔率领着9万步兵、1.2万名骑兵和几十头战象编成的大军出发远征。

他们经过艰难的跋涉,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突然出现在意大利的北部地区。

当时的罗马元老院十分惊慌,他们立即派出执政官朗格斯和西庇阿联合对付汉尼拔。

在特拉比亚河一战,汉尼拔大败罗马军队。

在公元前的217年,在通往罗马城的交通要道上,汉尼拔设下埋伏,在特拉西美诺湖北岸有一次大败罗马军团。

此时的汉尼拔已经率军兵临罗马城下,但是由于只有区区的4万兵力,同时又缺乏攻城的设备,于是汉尼拔并不急着攻城,而是前往意大利的中南部地区寻找意大利的人的起义部队,以此来打击罗马人的士气。

但是罗马人是不甘心失败的,在公元前的216年,他们又一次出动了十万人的庞大兵力,由两位执政官率领,企图一举击败汉尼拔军队。

但是天才的军事统帅汉尼拔运用新战术以少打多,成功的击败和包围了罗马军队,最后汉尼拔军队共杀死和俘虏了罗马军队7万人。

自此以后,罗马人算是真正的知道了汉尼拔的厉害,他们再也不敢和汉尼拔进行正面的对抗,当时有很多的罗马国内的城邦投靠了汉尼拔。

但不幸的是,迦太基人太过于自私,他们在彼此之间都相互争夺各自的利益,对于汉尼拔的浴血奋战,当时的国内一直没有对汉尼拔提供人力和武器上的支援,使得汉尼拔虽屡获胜利,但不得不孤军作战。

这种情况使罗马人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从而使他们抓住了一线生机。

汉尼拔这种把战火燃烧到意大利的战略策略,同时也提醒了罗马人。

他们不再派出军队和汉尼拔进行正面的对抗,而是派出军队也打到迦太基去。

迦太基最精锐的军队在跟随汉尼拔在意大利作战,因此迦太基国内形同虚设,没有能够和罗马军队作战的力量,在此情况之下汉尼拔不得不撤回到迦太基。

回到迦太基之后,汉尼拔继续率军和罗马军队作战,但不幸的是此时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先和迦太基有着同盟关系的东努米底亚临阵倒戈,投靠了罗马人。

于是汉尼拔最终失败了,由此罗马人信心大增,而迦太基人眼看大势已去,随即罗马人投降。

第二次布匿战争失败之后,汉尼拔依然没有忘记少年时代立下的和罗马人不共天的誓言,他四处流亡,先后帮助过不少国家对抗罗马人。

但是这些国家不敢也不愿意继续和罗马人作对,由此汉尼拔不由得心灰意

最终,在公元前的183年,汉尼拔隐居的房子被罗马人知道,他不愿意活着被罗马人被俘受辱服毒自尽,终年64岁!

写外国史要比写中国历史难度大得多,但喜欢读的人却很少,请看在东方评史创作不易的份上多给点流量和点赞吧。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罗马史上著名战争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是以下几场:1。同迦太基争夺地中海霸权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布匿战争,尤其是墨西拿战役;2。征服希腊过程中同马奇顿之间的三次战争,尤其是皮德那战役;3。征服小亚过程中同赛琉西之间的战争,尤其是马格尼亚战役;4。征服外高卢过程中的三次高卢战争,尤其是阿雷西亚战役;5。恺撒战胜庞培的法萨卢之

  • 帝国时代1罗马复兴 ,打商朝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用罗马。有三种打法。第一,弩炮海,传说中帝国时代1的无解战术,攻击高达40且射速奇快,但是对经济和科技要求较高,适合后期。第二,方阵兵加马战车,因为商朝的优势就是骑兵,方阵兵可以很好遏制金甲骑兵,少量马战车对付弓兵。第三,仅限海战,罗马的投石战舰(忘了原名是啥)极其恐怖,配合大型战舰可以完虐商朝的喷

  • 周朝是怎么推翻商朝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即近卫军武士)3000人,士卒45000人,又联合各小国部队,从孟津出发,向商朝都城进军。周军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地来到了商都郊外的牧野。在牧野,周武王举行了誓师大会,发表了长篇誓词,历数纣王的种种罪恶,暴虐、残忍、奢侈、荒淫。誓词说:“各位友邦君长,各

  • 商纣王和武王之间是什么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牧野之战,就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弱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帝辛)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在封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虐,

  • 周朝对战的是哪国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与周朝对战的国家有很多,包括商、犬戎等异族国家,也包括自己的诸侯国,包括楚国、郑国、秦国等。1、商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

  • 城濮之战,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牧野之战,淝水之战,漠北之战,涿鹿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城濮之战,春秋时期,公元前632年,楚国和晋国,重要成语:退避三舍长平之战,战国末年,公元前262年,秦国和赵国,重要成语:纸上谈兵马陵之战,战国中期,公元前341年,魏国和赵国,重要成语:因势利导桂陵之战,战国中期,公元前354年,魏国和赵国,重要成语:围魏救赵牧野之战,商超末期,公元前1046年

  • 中国古代战争年表是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时期战争年表(约前21世纪前1057年)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禹攻有扈氏甘之战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益之战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甘之战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河西之战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相

  • 夏,商,西周,东周的更替表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高中历史老师回答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他去世后没有沿袭之前禅让制,而是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元前1600年因夏桀暴政,商汤举义旗灭夏,建立商王朝。前期政局动荡,直到商王盘庚时将都城迁至殷,政局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被称为殷商。公元前1046年,因纣王暴政,周武王率

  • 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么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24.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

  • 如何理解: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我的理解:商朝的人们非常信奉鬼神,比如做事之前要占卜,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而这种占卜等向神灵沟通的活动被商王所控制,人们既然信奉神权,那么自然也就强化了王权。摘要在商朝,政治理念受神权影响极大,商王室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则,就是依据上帝、鬼神的意志来治理国家,当时神权和王权共存同治,神职人员具有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