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的泾原兵变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历史上的泾原兵变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14 更新时间:2024/1/23 9:45:17

说到历史上的唐朝时期的朱泚之乱这件事情其实也还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件事情了,而且是直接把长安给攻陷了,那么当时这件事情具体的情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大损。虽说“天可汗”的称号已经不被周边各个少数民族认可,但也是一个煌煌大国,继任的唐朝皇帝也都经历过“开元盛世”,因此,他们都希望能够恢复祖上荣光,再创造一个盛世出来。

安史之乱虽然被平,但却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尤以河朔三镇半独立地位作为条件允许了史思明部将投诚才算完结,这给大乱之后的唐帝国的重建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控制这些藩镇,唐王朝不断在藩镇的外围设置新的藩镇,用以制衡。这些藩镇的节度使的继任不由朝廷委派,而是自传子侄,或由部下悍将夺位。在唐代宗时期,卢龙节度使李怀仙被其部下朱希彩、朱泚、朱滔等所杀,三朱相继为节度使。

在唐代宗时期,唐朝中央实力阙如,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公子郭暧,在吵架的时候,郭暧就说:“你道是我们家做不得皇帝吗?只是我们家不稀罕!”唐代宗听说后,竟然说:“他说的不错啊!郭令公要是想当皇帝的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

后来,吐蕃几次三番入寇,唐代宗还不得不东逃避难。吐蕃势力扩展到陕西地界,整个河西走廊都被吐蕃占据了,吐蕃士兵还出现在京师长安附近的泾阳。后来被唐朝郭子仪击破遁去。

唐德宗李适在779年登上皇位时,已经是38岁了。他在少年时经历过天宝年间的盛世,也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唐朝公室的流离惨祸,也更是见识过他的父亲唐代宗时宦官专权的危害,因此这样一个思想成熟、履历丰富的皇帝,登基伊始,就着手准备中兴唐王朝,因此他决意重振朝纲扫清藩镇。

李适要扫清藩镇,须先发展经济。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唐朝初年的“均田制”、“租佣调制”为基础的税收难以统计人员丁口,难以收税,中央财政难以为继。于是,公元780年,皇帝听从宰相杨炎的建议,改革“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度,开始实行两税法。两税法在本质上是要简化税收,所有税种都并入其中,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征税。

这本来是一个中兴唐王朝的契机,原本指望着“两税法”能够积聚起大量的钱财,用于整训军队,进而削平藩镇。然而,一场不期而至的叛乱打乱了皇帝的计划,而起因也是出于皇帝急于求成,惹翻了河朔三镇造成的。

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要求德宗任他为新任成德节度使。按照唐王朝与藩镇达成的默契及协议,这个要求不过分。但是李适没有很好的评估自己的实力,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将藩镇权力收归中央的机会,因此断然拒绝了李惟岳的要求。本来只是一个走过场的认证形势,结果被皇帝推翻了。这下,惹恼了李惟岳,于是河北战火重燃。

这些节度使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因此李惟岳还拉上了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及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一同举兵谋反,此即唐德宗时期的“四王二帝之乱”的起始阶段。

1、唐德宗时代的二帝四王之乱

李适也不得不调兵遣将,派遣幽州留守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等平乱。平叛战争比较顺利,可是在最后关头出了岔子。李适在封赏时,没有顾及到平叛将领的需求,以至于使得前线将领认为封赏不公,立刻就撂挑子,转而伙同叛军进攻唐军,形势急转直下。所以,李适以藩镇军平叛藩镇军的做法,在本质上就不可取。他们本是同气连枝的,怎么可能会为了皇帝中央集权自相残杀呢?

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李希烈五节度使先后称王,黄河下游一带不遵唐王朝号令,叛乱越演越烈。783年,李希烈率2万兵马围攻河南襄城。到了9月,唐德宗为解襄城之围,从各地调兵遣将,其中,泾原道兵马5000人被征发前往援救襄城。唐朝的泾原,相当今甘肃、宁夏的六盘山以东,浦河以西地区,属古凉州地界,其民狡悍难制。10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5000士卒抵达长安。

如今的唐朝没有钱,每月高达一百多万贯的维稳经费,已经榨干了李适的家底,他天天为钱发愁,因此在行为做派上就显得很小家子气。但是他也知道哪头轻哪头重,当下平叛是最重要的,如果打输了,天下都没了。所以,他就在长安城规定财产高于一万贯的商人,只准留一万贯作为经营产业之用,其余的一律借给朝廷充作军费,待朝廷讨贼成功后归还。这种强夺之策,实是害民之法,结果长安城内的公务人员,纷纷借此中饱私囊,惹得长安城怨声载道,结果却只凑到了88万贯。不够怎么办?继续征税,李适加征了房产税和交易印花(税间架、算除陌),结果酿成了商人罢市的群体性事件。在泾原兵到达长安城时,遇到的就是这样的鸡飞狗跳的局面。

2、唐德宗改革税制引发京城骚乱

李适下诏,命令京兆尹犒赏军队,却只赏赐了粗茶淡饭。士兵们十分愤怒,说道:“我们离开父母,妻子,儿女。要与敌人死战,但是却吃不饱,怎么能以草命对抗白刃呢!国家的琼林、大盈两座仓库,宝货堆积无数,不取此以自活,又去哪呢。”

士兵们说的琼林、大盈是李适的私库。李适爱财,常常向臣下索要贿赂,收上来的财物都藏在这两个私库中。为了让大臣们中饱私囊,李适还允许臣下贪污。要做一个工程,需价50万贯,报到李适那里一批100万贯。审计员报告给皇帝,皇帝说我知道50万贯就能把工程做好,可是这些办事的人就没有了油水,工程也不会坚固。如今我拨款100万贯,即使他们贪掉50万贯,剩下的经费也足以建造一个质量可靠的工程了。

李适宽容臣下,却如此薄待士兵,最终酿成了“泾原兵变”。原来泾原军在行军途中,越想越不对劲儿,自己卖命,竟然皇帝连肉都不舍得赏赐,于是一合计也不上前线了,直接进攻长安城,要去找皇帝算账。结果,唐德宗带着皇妃、太子、诸王等仓皇出逃,由咸阳到奉天,护驾的只有宦官。皇帝平时信任有加的御林军,竟然召集不起来一支护驾的队伍。

3、泾原兵变御林军居然还不如宦官靠谱

泾原兵变,长安城被攻下,可是选谁当头领呢?叛军一合计,原来被软禁在长安的太尉朱泚被拥立为帝,这也就是为什么泾原兵变又被称为朱泚之乱的原因。这个朱泚是哪路神仙呢?

朱泚原本是幽州经略副使,是李怀仙的部将。后来卢龙节度使李怀仙、朱希彩分别都被部下杀死,朱泚因为平时不吝钱财,喜好施舍,每次打仗得到奖赏都分给手下将士,因此部下们拥戴为卢龙节度使。

朱泚当上了卢龙节度使后,频频向朝廷表示忠心。当时的吐蕃势大,朱泚就让他的弟弟朱滔带兵去泾原协助防守。

这样的举动,深得唐代宗的欢心,因此对朱泚大加笼络,短短几年间加官进爵,直做到太尉、太子太师。在780年,泾州守将刘文喜起兵叛乱,朱泚被李适任命为四镇北庭行军、泾原节度使,讨伐刘文喜。因此,在泾原兵变3年前,朱泚曾经在泾原做过节度使,他的笼络人心的法子很多,在泾原军里有很多旧部。

朱泚被拥立后,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秦,改元应天,大封百官,并立侄子朱遂为皇太子,遥封弟弟朱滔为冀王、太尉、尚书令、皇太弟。为了断绝人们的期望,朱泚杀死郡王、王子、王孙七十七人,诛灭留在长安的宗室。随后,朱泚带领大军北上进攻奉天城的唐德宗。当时的皇帝,凄惶不已,身边兵微将寡,幸好还有一些将领忠心唐室,带兵勤王,才在奉天城稳定了下来。

4、唐德宗下《罪己诏》挽回局势

朱泚围城,唐德宗下《罪己诏》,言辞恳切,否定了自己之前为加强中央集权所做的一切努力,“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别的皇帝下《罪己诏》基本都是走走形式,唐德宗下的《罪己诏》是走心了。据记载,当时的叛乱士兵听到皇帝这么自责,甚至都嚎啕大哭起来。

这份罪己诏,还赦免了在黄河一带为乱的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之罪。田悦、王武俊、李纳去王号归顺朝廷,李希烈自恃兵强,反称帝,

建国号楚。

这就凑齐了唐德宗年间二帝四王的叛乱。半年后,官军逐渐扭转劣势,击败了朱泚。朱泚在逃亡的路上被部将杀死,关中被平定。

朱泚封的皇太弟朱滔被李抱真、王武俊所败,退保幽州。在785年,朱滔病死。

786年,伪楚帝李希烈被部将毒死。

四王二帝之乱始平。

前后蔓延4年的叛乱,起因只是唐德宗拒绝承认李惟岳继承父职。假使李适能宽缓一段时间再发难,经济恢复了,新军编练成型了,再行讨伐未迟啊。如今,整个北方再遭一遍战火洗礼,好不容易恢复起来一点气力又被折腾完了。

从此,唐朝放任藩镇割据,采取了姑息政策。唐德宗此前排斥宦官,结果发现到后来只有宦官才值得信任,因此又对宦官委以重任,这使得唐朝政治中势力被削夺的宦官,再次成为了军队监军和神策军首领。唐朝宦官为祸日重,始于唐德宗。

5、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宋氏五姐妹

值得一提的是,唐德宗喜好文学,《全唐诗》中收录了不少他的诗作。他还喜欢才女,曾经一次纳了宋氏5个姐妹花,不称后妃,称为“学士先生”,其风流如此,却使唐代中期后的文学更繁荣了,白居易能够成名,与唐德宗开的文学繁荣的社会就有很大关系。

泾原军只有5000人,却哗变成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长安城鸡飞狗跳的局面,认为百姓不会对唐朝皇室忠诚。5000泾原军在冲入长安城时,一边“争入府库,运金帛,极力而止”,一边在大街上高喊:“不夺汝商户僦质矣!不税汝间架除陌矣!”意思就是说,大家不要慌,不要乱,我们只找皇帝要钱,不会加征你们的税的。结果,偌大的长安城果然没有人反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泾原兵变唐朝

更多文章

  • 古埃及与赫梯战争:文明冲突与历史转折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古埃及与赫梯战争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的古埃及与赫梯战争,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两个国家的格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古埃及与赫梯战争是古代世界两大文明的首次冲突。古埃及,作为尼罗河流

  • 唐中宗女儿列表:安乐公主是唐中宗第几个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中宗,唐中宗李显,唐朝皇帝

    唐中宗李显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在唐中宗的众女儿之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几个女儿呢?唐中宗李显共有几个女儿?女儿列表:新都公主,下嫁武延晖;宜城公主,始封义安郡主,下嫁裴巽;定安公主,始封

  • 唐睿宗李旦简介 唐中宗和唐睿宗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睿宗,唐睿宗李旦

    唐高宗李治,死后,儿子李显即位。可是因为李显的一句“我以天下给韦元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话,武则天十分生气,废去了皇帝李显,另立了三儿子李旦当了皇帝。而这个李旦的皇帝之路却也并不平坦。在他当了第一次皇帝之后,被母亲武则天废去,在他当了第二次皇帝之后,又被儿子李隆基赶下了台,当起了太上皇。

  • 清代皇帝一天24小时都如何安排? 皇帝住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皇帝,清朝皇帝

    随着上个世纪初封建帝制被彻底埋葬,往日皇帝的神圣显赫权威已成为过眼云烟。那么,当人们置身于紫禁城,大家很想知道当年清代皇帝在宫里怎么生活,跟一般的老百姓有什么不一样?他们怎么样吃饭?穿什么样的衣服?办公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大家可能都很好奇。景。清代皇帝的地位至尊至贵,权力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一言一行

  • 古代皇帝的妃子是如何分等级的? 各朝代妃嫔等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皇帝,妃子

    古代妃嫔,是一种用来代指所有皇帝之妾的总括之称,妃嫔等级是用来区分她们之间的地位和级别的。不只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只要有过后宫制度的国家之君主,他们所有的妾都可以广泛的被称做嫔御,这样的代称之词比较常使用在东方国家。一、周秦两汉时期1、周朝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

  • 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爱情还是骗局 为其巨额嫁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卓文君,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为何要琴挑卓文君?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在中国戏剧史上是一个传奇,很多后世的年轻人都把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之间的爱情奉若教科书般的经典爱情。明代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在《古今杂剧·卓文君私奔相如》特别提到了卓文君为了爱情和司马相如私奔的情节,让后世人非常钦佩。而清人舒位《瓶笙馆修箫谱》中有《卓女

  • 慈禧后人揭秘宫闱:咸丰死于自杀 光绪不肯洞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慈禧

    本文作者之一的根正是叶赫那拉氏的后人,慈禧太后是他祖爷爷的姐姐。书中从几个方面讲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从中了解到一个活在家族记忆中的慈禧,以及清末的宫闱秘辛。慈禧名号的来历大家都知道慈禧小时候叫做玉兰,而我们家族里,管慈禧叫做杏儿。后来慈禧入宫,她又有了其他的名号。我们时常可以见到“慈禧端佑

  • 北魏王朝的末世乱象:叛乱四起 加上南梁的搅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魏,王朝,末世,

    北魏末年真是一个强人横行的时代,稍微有些力量就算是一窝土匪,只要能聚集一群人马,占据几个城池,就可以称王称帝,整个帝国疆域遍地烽火。就在葛荣向洛阳方向发起攻击的时候,幽州平北府主簿,河间人邢杲利用自己的地位,放肆地召集流民,聚集了流民十几万户,可见当时社会之混乱。只要是有人出头,能给四处流亡的百姓指

  • 谁该为“土木堡之变”负责?明英宗还是宦官王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土木堡,英宗,王振,

    在明英宗统治的正统朝,“土木堡之变”堪称是今人最耳熟能详的大事件。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首领也先兵分三路,悍然发动了对明王朝的全面进攻。明英宗朱祁镇仅经过3天准备,就率领号称50万的大军北征,遭瓦剌军合围,被围困在土木堡。八月十五日,瓦剌发动总攻,一举击破明朝大军,俘虏明英宗朱祁镇,成为明王朝立

  • 宋代史上谍战不逊潜伏:僧人反间计读诗送情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间谍

    《孙子兵法》之“用间”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首先,间谍的“素质”要高。忠诚、不怕死、机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那时打仗是家常便饭,探听敌情就成为间谍的重要任务。为了不被敌人发现,顺利完成任务,他们经常得走一些羊肠小道、丛林峭壁,所以做间谍的还必须身体素质过硬。根据战争的需要,宋朝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