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朝鲜战争中,若美军没有打过38线,而是背后支持南韩会怎么样?

朝鲜战争中,若美军没有打过38线,而是背后支持南韩会怎么样?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78 更新时间:2024/2/3 5:32:50

如果是这样朝鲜就很快统一了。美国政府暗中支持韩国政府,同样苏联中国政府会支持朝鲜政府。而且朝鲜军队战斗力比韩国强的多,战争打的是后勤保障,苏联和中国支援的物资会从陆地通道不断的运输朝鲜。中国几十万大军可以投入到运输队伍中,朝鲜一个军人我们可以多人提供物资保障,而美国把武器装备先运到日本在投到韩国。

还有一个潜在的兵源在中国,东北地区住着很多户朝鲜人,必要时候可以回国参战。他们本身就是朝鲜人口,回到自己国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韩国军人死一个少一个人,伟人主席就说过: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所以两者都占有利条件的朝鲜是必定要胜利的。

抗美援朝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时候?

第五次战役之后,彭德怀和毛主席商量一番,终于改变了战略,不再以一次战役歼灭韩军或美军三到五个整编师为目标了,从之前的大规模运动战,变成了“零敲牛皮糖”,以小规模、局部战场的歼灭战为主,每次战役力求能消灭敌人一个连、一个营就可以了,不再追求打大歼灭战了。

实际上,在第五次战役之后,志愿军就转入了最困难的防御阶段,这个时期始终是美军在利用其后勤补给能力强以及火力优势、空中优势和武器装备优势主动进攻,而志愿军在劣势装备之下,后勤补给线脆弱,只能被动防御,从而形成了一个双方对峙和僵持的时期,一直到苏联援助的武器到来之后,部队普遍换装,才又开始了局部性的反攻。

在这个意义上说,对志愿军而言,第五次战役就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也是志愿军从一开始每次战役投入二三十万人,打大歼灭战,转入以小规模消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的一个战略性的转变。这也是从国内领导层到志愿军司令部高级指挥员在前面五次战役中经过与美军反复较量,最后不得不作出的战略性调整。

志愿军刚入朝的时候,第一次战役虽然是防御战,但在战前,前线的彭德怀在与军委来回磋商作战方案时,抱定的作战目标也是争取一次性全歼敌韩军两到三个师。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美军北进时,把韩军总是摆在第一线的位置上当炮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和志愿军司令部上下对美军还不太了解,所以没有将美军当成歼灭目标。

但打起来之后,在穿插过程中,实际上是有机会包围几个整建制的美军部队的,因为韩军发现不是朝鲜人民军,而是中国军队,所以就直接跑了,而且跑得比较快,直接把美军扔下了。但因为著名的38军听到黑人团的消息,没敢前进,没能堵住美军的退路,错失了包围美军的机会。这也是整个朝鲜战争中最接近消灭一个美军整编师的机会。

第二次战役中,在东线战场上确实兜住了美军陆战一师,虽然美军也派出了部队接应突围,但主要还是陆战一师靠着自己的火力优势,从志愿军的包围圈里强行突围出去了。当然,陆战一师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几乎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他们的师长对上级指挥已经不抱希望了,是以必死的信念去突围的。

三次战役美军撤退比较快,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四次战役是防守反击,也没有出现这样的战机。一直到第五次战役,筹划了很长时间,这次是明确准备一次性消灭敌人三到五个师,包括韩军,也包括联合国军里的美军、英军等部队。为了这次战役,一次性投入了三个兵团,但结果是吃了败仗,不仅没有全歼美军一个整编师,甚至连一个韩国师也没能全歼。

纵观前五次战役中,可以说战术最成功的一次就是第二次战役,兜住不少敌人的整建制部队,不仅是东线的陆战一师,还有英军27旅,都被志愿军兜住了。穿插到敌后阻击的部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来阻止敌人逃跑,但敌人还是能在优势火力和空中支援之下,突围而去,志愿军仍然没能完成一次性消灭敌人几个整编师的目标。以今天的角度看,如果第二次战役中以确保全歼对手一个师为目标,也许第二次战役是有可能成功的。

到第五次战役失败之后,无论是国内高层领导人,还是志愿军高层指挥员,都终于在现实面前认识到了与对手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知道了之前确定的一次性消灭对手几个师,其实是不太现实的,即便是用一个军包围对手一个团,也会出现吃不掉的情况。这是前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用巨大的牺牲和伤亡换来的教训。

在从苏联采购的武器装备逐步到位之后,到抗美援朝后期,志愿军的局部反攻作战,每次都能取得不错的战绩,经可以用一个军的兵力,在一个局部战场上拔掉对手一个营的据点。但这个时候,中美双方实际上都已经知道,没有必要再打下去了,无论是美军把志愿军赶到鸭绿江以北,还是志愿军把美军赶下海,都不现实,现实一点还是以三八线为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最漫长浩大的战争是哪次?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答案应该是汉匈之战。我们通过汉匈之战,主要需要反思的就是:为什么凭着经过六代继续力量、韬光养晦发展的汉朝以及雄才伟略的汉武大帝,坐拥名将如卫青、霍去病、程不识、李广之流,凭着历史上最为强大的综合力量,仅仅和人口是汉朝人口1/60的匈奴战成平手?更需要反思的是:到底是什么在决定国家战争的成败?在西周末

  • 如果杜鲁门不解职麦克阿瑟,那么抗美援朝战争的局势将如何发展?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麦克阿瑟成了日本太上皇以后,这小日子过得越发滋润,自然也就越发自大了。他甚至有点瞧不起老美总统杜鲁门。为啥?因为杜鲁门是半路当上的总统,罗斯福总统在任上去世,杜鲁门作为副总统,直接按照宪法顶替了罗斯福。那麦克阿瑟能服气吗?老子是一战二战打出来的五星上将,你杜鲁门算个什么?不过就是个投机取巧的暴发户而

  • 中国地区在夏商时代的技术落后于北非,和炎帝黄帝与蚩尤的战争有关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回答问题,问:上古中国地区技术落后于北非,是因为战争所致吗?首先这是一个伪命题,您凭什么说上古时期的中国在技术方面比北非落后呢?再反问您一句,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北非的技术比同时期的中国先进呢?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来冠与中国比北非的技术落后的言论,还借口是战争所致的落后……唉,怎么说您呢?不知是因为

  • 苏联出动过军力支援朝鲜战场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苏联在朝鲜战争时期共歼灭联军的战斗机有1000多余架,自身损失了345架,共有202名苏联飞行员长眠在半岛。当时苏联派了一个航空师,带队的是斯大林的次子瓦西里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瓦西里苏联没有明面上宣布参加朝鲜战争,但是提供了空军的航空师,参与配合地面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当时苏联还有一部分军事顾问参

  • 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战争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涿鹿之战。炎黄部落联盟vs东黎、九夷蚩尤部落联盟。是促进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并且对古中国从野蛮时代转型到文明时代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2.秦统一六国之战。秦国vs齐楚韩燕赵魏六国。结束了几百年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创立了“大一

  • 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后,远在台湾的蒋介石都干了些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1950年6月25日清晨,蒋介石像往常一样做完礼拜就开始吃早餐,就在这时他的长子蒋经国行色匆匆地走了进来,蒋介石知道他一向沉稳,这样的表现必是有大事发生。果然,听蒋经国讲完以后,老蒋大呼一声:“天赐良机!”饭都不吃了,就前往会议室查看报告。当天中午蒋介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国防部长、外交部长、陆军总司

  •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五次战役,人民志愿军的战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指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为遏制强势北犯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对“联合国军”进行的五次反击战役。五次战役发生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的1950年10月,结束于1951年6月。五次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军及其仆从军的嚣张

  • 元清两朝算是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段:还是属外族入侵?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要看话语系统。在今天政府主导的历史建构里,这两个国家被归类到中国历史朝代中,这一点没错。但是在蒙元征服中国之后,中国人就一直像楼主那样思考这种异族征服王朝的历史地位了。所以,楼主你不是孤单的,这个问题已经被思考和讨论几百年了。不仅是在民间,在政府层面和学术层面也有着广泛的和持续不断的探讨。首先是

  • 中国历史上,哪些朝代能争惯战?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能征惯战的朝代。除了春秋战国以外,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的朝代,能征惯战的,我认为秦朝汉朝唐朝金朝元朝最为能征惯战先说秦朝,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之前的秦国就不必说了,那自然是最能征惯战的了,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民众只知道两件事,打仗和种地。就说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吧。据统计,在秦朝统一之后的15

  • 为什么只有孔捷去了朝鲜,李云龙,丁伟那段时间大概在忙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这就涉及到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在1950年的战略分工问题,跳开剧情本身,在解放战争的收官阶段,三野主力负责东南沿海歼穷寇的任务,其中叶飞的第十兵团实施了福建战役,众所周知的金门战役就是这之前刚刚发生的,具体时间是1949年10月。而《亮剑》李云龙担任代理军长的C军,正是三野挺进福建的部队,在朝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