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中日第一战最早在何时?

历史上中日第一战最早在何时?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556 更新时间:2024/1/23 19:32:23

在中日关系史上,中日两国第一次战争当属唐朝初期的“白江口之战”。这也是中国最早的海战。就其规模而言,在海战史上恐怕没有重要位置,然而它对当时的日本却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争起源于朝鲜。公元4世纪以后,朝鲜半岛逐渐形成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为了争夺利益,互相混战。

日本大化改新后,推行拉拢高句丽、百济,孤立和打击新罗的外交策略。然而在当时,新罗已经与唐联盟。因而大化新政府与新罗对抗,一定程度上是与唐对抗。因此,以高句丽、百济、日本为一方,新罗和唐为另一方的两大对立阵营形成,最终导致了白江口海战的爆发。

公元655年,百济侵占新罗北部三十余城,新罗国王金春秋请求唐出兵援助。唐高宗在遣使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先后派程名振、苏定方薛仁贵等将领率兵出击高句丽,以减轻对新罗的压力,然而此举并未奏效。

公元660年,新罗在次向唐告急。唐高宗以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陆大军十万余人从成山(今山东荣成)渡海,百济军不敌唐和新罗联军,百济很快灭亡,百济王义慈被俘。唐以大将刘仁愿率兵留守。

唐军灭百济后,原百济王的从子福信率众据周留城,一度将刘仁愿部围困在熊津府城内。唐高宗急调刘仁轨率军渡海增援。福信遣使日本,请求出兵增援并迎立在日本为质的百济王子扶余丰。日本为保住在朝鲜半岛的势力,同时缓和国内的政治危机,日本天皇决定送扶余丰回国并出兵援助百济。

公元663年6月,日本天智天皇又令将军毛野稚子等率军2万7千人进攻新罗,夺取沙鼻岐、奴江二城,切断了唐军与新罗的联系。不久,由孙仁率领的7千名唐朝援军也渡海到达熊津,与刘仁轨会师,唐军军势因此大振。刘仁轨与诸将商议,认为周留城无险可守,且攻下后,就会使它城震慑,但要攻下周留,当务之急必须歼灭白江口的日本兵船。

一场海战将要开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战,战争是在黄海海面进行的。从当时的双方实力来看,唐朝水军7千余人,170条战船;日本水兵1万余人、400艘战船。日方虽然在人员和战船数量上多于唐朝,但唐军船坚炮利,武器装备优于日军。

此战唐将刘仁轨采用以逸待劳的战略战术,以旺盛的士气率战船陈列于白江。公元663年8月27日清晨,十几艘日本兵船出现在海面上,刘仁轨见对方挤在一个海域上,就命令水军采用钳式战术,分头出击,日本兵船仓惶应战,“不利而退”。唐军首战获胜。

日本兵船在首战失利后,也下定决心要开展一次大海战,出动全部兵船,以多胜少获得彻底胜利。

次日,日本兵船正要起锚,唐军高大坚固的战船便将日本兵船包围起来。日本兵船被围在中心,毫无用武之地,只有垂死挣扎,但困兽犹斗。这时唐军主将刘仁轨发现自己的船只正处在上风,而这时东南风正急,“火烧赤壁”的历史刘仁轨是清楚的。他就命令前军抛丢火船,施以火攻战术,日本四百多艘兵船全都先后焚烧沉海,日本士兵溺亡者不计其数。日将朴式田来津战死。百济王扶余丰逃之夭夭。

白江口海战是中日两国第一次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海战。日本天智天皇以后的历代天皇,都对这次战役作了反省。他们醒悟到了当时的日本还无力与唐抗衡,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需要获得迅速发展,需要吸收大陆的先进文化。此后九百多年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不敢跨海对外侵略。

参考文献:

1.文锋,《史书里中日第一战》,海洋世界,2001年12月。

2.盛巽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海战唐朝与日本的白江口之战》,航海,1991年第3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时,志愿军是怎样给狂妄的美军以迎头痛击的?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青岩来答。正在前进的美军M4坦克1950年9月16日凌晨,在得知仁川登陆成功以后,第8集团军开始在釜山防线转入全面进攻。9月21日9月23日,虽然人民军高层竭力压制,但仁川失守的消息还是在人民军前沿部队传开了。失败的阴云开始笼罩在人民军头上,在南朝鲜补充的新兵首先动摇纷纷逃跑。为了民族统一榨干自己最

  • 炎黄之战主要内容?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就是说,黄帝一生下来就非常神异,出生70天就会说话,从小脑子就特别好用,是一个超级神童;长大后德行敦厚而又反应敏捷,非常聪明,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才。智慧极高而又德行敦厚,就是黄帝的基本特征。“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这就是要交代一下黄帝所处时代

  • 神农氏伐斧燧氏之战,文献记载中的第一次战争行动究竟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路史后纪三》记载:“(神农时)补,遂不供,乃伐补,遂,而万国定。”神农氏与斧燧氏大约5000年前,神农氏打败斧燧氏后组成部落联盟。神农氏是古夷人部族集团的一个部落,生活在河南东南部,以农业生产为主,也出现了冶陶手工业和交换市场。为拓展生产,生活空间,遂逐渐向东北发展,与生活在山东西南部的另一个古夷

  • 夏朝亡国重大史实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履癸(夏桀)继位。桀善武,《史记律书》夸张地说他“手搏豺狼,足追四马”。桀在位期间,夏室与方国部落的关系已经破裂。给夏上贡的部落不断地减少。桀因此还常常讨伐那些不顺从的部落。古文献中说桀贪色,他在击败某个部落后会从那部落中挑选出他所钟爱的女子带回宫作为妃子。《国语晋语》提到的有施氏、《竹书纪年》提到

  • 夏朝覆亡的真相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当发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至桀时,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自恣。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喜及宫女饮酒作乐

  • 中国最早的著名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鸣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以暴力形式推翻没落王朝的战争,后人将这种战争称为“汤武革命”。《易革彖辞》记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鸣条之战是中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对于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夏桀,又名癸、履癸,

  • 夏朝毁灭于哪个时期?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进行一场决战,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战争的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商汤灭夏,具体年月不可考夏朝末年国势日衰,作为一个强大部落首领商汤进攻夏朝时,夏朝众叛亲离,很快大败,桀被流放,夏朝

  • 东夷的与夏商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在夏代400余年中,除与有扈氏甘之战发生在今陕西省关中外,其余未见与西方部落及方国战争的记录。与此相对照,夏与东方的斗争剧烈得多。夏启杀后益自立为后(王),传至太康,即发生了有穷氏后羿“代夏政”的大变革,接着寒浞代羿,前后40年,少康复国。一直到少康儿子后杼才消灭有穷氏,使夏朝得以巩固。自后启至后杼

  • 夏朝是怎么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经历了400多年.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夏朝衰败是,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乘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约公元前1600年,汤诛桀,夏朝灭亡。

  • 古代历史上真的有暗卫吗?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是的,古代历史上真的有暗卫。当人类进入部落制时,部落的结盟就是对战争的准备和防御,当有了战争准备或防御时,部落(或国家)就有了自己的部队,部落(或国家)领导人也有了自己的卫队。最初的的国家部队是以部落勇士组成的卫队形式。上古时代黄帝和炎帝间的部落之战中,黄帝部族勇士组成的“营卫队”应该是最早的卫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