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的关系大体如下:
首先,同根同源。从现有史料来看,从匈奴开始,几乎所有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都是同根同源,只不过后来有闯关东的,有去漠北的,有去西亚、中亚发展的,甚至还有多瑙河一游的。但不管怎样,他们和华夏都一个老祖宗,就像失散多年的亲戚,虽然有的已经八竿子打不着,但数到第十竿子的时候就接上茬了。典型案例:《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
其次,相爱相杀。由于所处地域、文化、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亲戚们后来的境遇也各不相同,有的腰缠万贯,有的中产小康,有的却穷困潦倒,这就像同一社会里面的阶级,有了差别,然后就有了斗争。在这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就像一些破落户,如果再碰上西伯利亚的恶劣天气,那他们就被逼得聚啸山林,开始打家劫舍了。而中原王朝则像是城里的富户,被农耕文明滋养地肠肥脑圆,不出意外地成为被打劫对象。整体过程是这样的:第一阶段,北方穷亲戚生产力水平低下,饿得面黄肌瘦,而富人们不仅有钱,还有护院家丁等私人武装,北方的穷亲戚远不是对手。典型案例:秦灭西戎、齐灭山戎、蒙恬抗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和陈汤虽远必诛。第二阶段,穷亲戚们开始打出经验,也有了战略战术,同时通过偷师中原,经济状况也有了改善。而此时的富户们正在遭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诅咒,免疫力和抵抗力严重下滑,但靠着经济和文化之利还能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双方进入相持。典型案例:五胡乱华,南北朝对峙。第三阶段,中原王朝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政策:重文抑武。凡事以和为贵,搁置争议。这一方面带来的是和平和富庶,另一方面带来的却是安乐和腐化,也就是说,中原这个富户把自己养成了一只白白胖胖、任人宰割的羔羊。于是,在新一轮的博弈中,中原全面沦陷。典型案例:金灭北宋,元灭南宋,清灭大明。
第三,相互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和中原王朝的反入侵,虽然造成了时代板荡和生灵涂炭,但也同时形成了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从历史上看,形势最乱、王朝更迭最频繁、打得最厉害的时候,恰恰就是民族融合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时候。典型案例:魏晋南北朝、混血大唐、五代十国、蒙元一统。正是这几次大融合,才最终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架构,让我们绵延数千年而历久弥新,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