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与西夏的“好水川之战”北宋必败,因为北宋战前准备不足,对敌情不清楚,战役粮草不足;两个主将意见不一,亦攻亦守,兵力不足;北宋军事体制弊病,三权分立,武将冒进。下面聊一下个人看法。
一.北宋战前准备不足,敌情未明,粮草不足北宋战前准备不足,对敌情不明,仓促应战。战前没人想到,此次西夏李元昊是举国之力主动攻击北宋,军队数量既达十万多;并先在好水川设伏,然后诱宋军入套,以优势兵力进行伏击作战。好水川之战北宋可谓两眼摸黑作战,岂能不败。
古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是,北宋长期对辽、夏两边作战,国力不再充实,军队的粮草供应也出现不足,开始影响军队战斗力。好水川之战,宋军追击西夏军过程出现,“刍粮不继,士马乏食者三日”。
二.北宋主将意见不一,亦攻亦守,兵力不足北宋主将延路范仲淹和延路韩琦的战略意见不一,战法相反。韩琦主张主动进攻,追求集中兵力深入西夏境内,寻找主力进行决战;而范仲淹则主张积极防守,先巩固城防等待西夏来攻,然后再伺机进攻。
两个作战主将意见不一,亦攻亦守,造成北宋可用的兵力不足。本应联合参战的两支宋军,最终只有韩琦的延路宋军参加好水川作战,北宋的作战力量被人为严重削弱,此时北宋主动出击,焉能不败!
三.北宋军队体制弊病,三权分立,武将冒进北宋军事体制固有弊病,设立枢密院、两司三衙、率臣的“三权分立”制,由枢密院指挥军队,军队归两司三衙管,率臣将领临时受命领军。该体制虽然避免了唐朝节度使拥兵自立的毛病,但是造成北宋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兵将临时组合,将领无法有效组织军队作战,严重影响了北宋军队战斗力。好水川之战,北宋军队各打各的,兵将组织混乱,也是战败的一个原因。
另外,武领任福不听从主将韩琦命令,轻率冒进轻装尾随追击敌军,最终北宋军队人困马乏,粮草不济,饥渴交迫被西夏优势伏兵以逸待劳而聚歼。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