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文献记载最早的战船,出现于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最著名的就是《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书籍记述的吴国的战船,诞生于吴国,大致上就是现代的江南地区。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的“大翼”纯金模型)
据载,吴国当时的专用战船有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等名目,均为内河使用的桨船。
其中大翼可以载91人,其中桨手50人,舵手3人。根据现代研究者的推算,其长度大约为27.6米,宽3.68米。
再说造船业(谈不上造船工业),中国的造船历史非常悠久,在江海地区的造船实践活动也非常丰富,从独木舟到桨船、帆船,经历了充分的发展,产生了诸多著名的船型,而且创造了诸如锚、橹、硬帆等一大批独具中国特色的船舶属具。不过从明代开始,中国的造船业开始萎缩,中国船的发展也停滞不前,再没有进化和发展。事实上需要看到,传统的中国船到了现代已经基本处于半消亡的状态。
夏商周时期的方国指的是啥?有哪些方国比较有名?
方国的概念是现代的历史学者根据一些事甲骨文碎片化的资料,以及史书中有关“方”的记载推测的一种国家形式。是否在古代真的有区别的“古国”的“方国”存在,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具体的国家形态又是什么样,都是由史学家们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推测的。
具体来说,他们认为原始的部落逐渐发展成邦国,一些邦国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古国,另一些邦国与周边邦国联合形成“方国”,出现方国的年代应该是夏商时期。
其推测的依据即是甲骨文中出现了“子方”、“姜方”、“侯方”、“方侯”、“白方”、“吕方”、“方王”、“土方”等字样。而“方”字在《周易既济》篇中说:“方,国也”。所以推测“方”便是某种“国”的称呼。
但是,文献记载中出现的方应该是“鬼方”,在《易经》中就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的语句,《诗经大雅》中也有“内于中国,覃及鬼方”的记载。这是对殷高宗武丁攻伐鬼方的记载,并且攻伐了多年,可见鬼方的实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在后世的《竹书纪年》中也说:“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也就是说武丁三十二年先伐鬼方,后又征讨荆楚。《史记殷本纪》中说祝融吴回娶鬼方女子为妻。“鬼方”历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北方,甚至认为就是后来的戎狄、西戎,但也有人根据“伐鬼方,次于荆”的说法,怀疑鬼方也在荆楚周边,但不为大多数学者认可。
所以,方国到底是对国家的另一种称呼,还是区别与通常所说的“古国”之外的另一种形态存在,没有历史的明确记载,只能依靠现代的专家学者根据相关资料推测。而在文字记载最为出名的就是“鬼方”,但鬼方到底是怎样存在,也不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