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许多战争都发生在中原一带,自古就有逐鹿中原之说,为何会如此呢?详细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从世界角度看:
北纬40度至30度之间,气候、环境、土壤适宜种植,分别分布着世界四大文明,可见这个区域是最适合人类生活居住的地区。在亚洲东部,这个区域在上海到北京之间,其中也包括中原地区。
二、从中国地理看:
中原一带既在世界最适宜生活居住区域内,也在中国的中心地带,在古代就被称为中国,也是中国名称的由来。人们自然都愿意生活在中心地带。
三、中原一带在古代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交通中心。
任何一个政权一旦取得统治地位,都会迁徙到中原一带,这既是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经济生活的需要。如洛阳目前确认是十三朝古都(包括夏都),长安也是十三朝古都。同样,中心地区自然也会是交通中心地区,不然会是兵家必争之地。
四、王朝更替,不可避免地会在中原一带展开。
王朝更替,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取得中原地区的领导权,占有了中原就意味着取得了对全国的决定地位。所以,许多战争都发生在中原一带。即使战争从边关开始,最终争夺最激烈的地区还是会汇聚到中原一带。占领不了中原一带,这样的政权往往被称为:“偏安一隅”,南宋被称为:半壁江山“。
王朝更替战争,如元朝灭掉宋朝,就是从北部开始向中原推进,占领了汴梁,再向江南苏杭推进。
朱元璋起义军兴起于江淮,平定了江南而后向中原进发,占领了燕京,标志元朝统治被推翻;而后再向蒙古、辽东推进。
清朝灭明也是如此,由东北入关,占领北京,标志明朝被推翻,而后迁都北京;再后平定陕西、陕西、河北、河南等中原地区;而后再向南推进,一直到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