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夏王朝被谁所灭?如何评价?

夏王朝被谁所灭?如何评价?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10 更新时间:2023/12/23 22:58:06

到了夏王朝的夏时,昏庸腐朽,粗暴内政,欺诈百姓,官怨民怒。此时,还有夏之四五个诸侯国,即商国(今河南商丘一带)、昆吾国,顾国(在今山东境内)等。

商当时的诸侯王是汤,其志大心细,看透了夏期数已尽,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攻打与夏关系还处得可以的顾国等两三个国家,很快一一拿下。

商汤稍加休整,向夏之各统辖地发出起义宣言,揭露夏的罪恶,号召老百姓都起来支持他,推翻夏的反动政权。于是,老百姓纷纷响应,拿着大刀、长矛、弓箭,投入商汤的队伍。正义之师马到成功,旗开得胜,与夏军队一交战,夏的官军纷纷掉转枪口,投降了商汤。

夏一看大势己去,狼狈逃窜到昆吾国,寻求避难。他看到昆吾国王对他不大热情,就带上妻子慌忙之中逃到江南巢湖一带。由于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自生能力,多日后饿死在巢湖边。

这样夏作为第十四代大王,也是最后一代王权宣告结束,商代正式确立,商汤第一代商王登基。

宋仁宗时期,宋夏战争为何总是夏胜宋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宋夏战争爆发的因素。

宋夏战争背景第一、西夏发动战争的一方面是因为西夏的国情而决定的,西夏立国较晚,土地瘠薄,人寡国小。在获悉北宋统治者花费巨资悬赏捕西夏的刺事者这样一个因素下,元昊唯以被动转为主动,率先发动进攻的军事部署,不然西夏在建国之初,根基未稳的情况下则无法立足。

第二、就北宋与西夏之间综合实力对比而言,北宋王朝幅员辽阔,人口稠密,西夏国小民少。就北宋和西夏之间军事力量对比来看,宋仁宗赵祯统治政权时期,北宋常备武装力量有125万之众,而藩邦邻国大夏政权仅有区区50万于众。

第三、在西夏立国之初就爆发了侵宋战争,其主要因素还是源自于元昊本人。因为,元昊侵宋的狼子野心蓄谋已久。其任太子时期,就曾屡次劝其父李德明攻宋,欲图谋称王之霸业。

元昊曰: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续资治通鉴长编》

这就说明,宋夏之战是由元昊本人的性格、少时的志向和西夏立国战略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不论是在邦畿幅员、国民实力及武装部队的数量上来看,兵多将广的北宋王朝都占据着绝对性的优势。

但是,最终宋夏陕西之战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大战役中,北宋军队却是三战三败,西夏大军则是以三战三胜而落下帷幕。

那么,宋朝失败、西夏获胜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用如下几点略以试析:

第一点、李元昊在谋划对宋发动侵略战争之时,西夏政权处于刚刚立国之初,国民轨制和社会文化处于逐渐攀升时期,西夏统治者和党项氏族们都高奏着改革的号角和充溢着实干的元神。在这样一种精神的带动下,西夏境内以党项族为核心的酋豪集团们纷纷割弃部族矛盾,调转枪口一致对宋,为宋夏之战奠定了浓厚的精神元素。

第二点,西夏建国前后就开始了置官制、定军制,通过掠取宋、辽、夏三国之间的诸部族来扩充军事力量,搭建以党项族为主体的西夏军政管理系统和制度。创建了蕃汉联合统治制度,推出了兼容并蓄的民族融合之国策。又设置了中书省、中央官、三司等中央管理编制,逐渐加强了中央集权的作用,间接地为宋夏之间爆发的战争起到了润滑的作用。

第三点、西夏政权构建了中央直属的部门枢密院,这个部门也是西夏国防力量的最高指挥组织,其下面设有很多部门。枢密使则直接控制着西夏国的军政大权、边防备用军。

所以,作为西夏最高军事指挥系统的枢密院在宋夏之间爆发的三场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点、以党项族为主体的西夏政权处于一个势力快速发展阶段,而北宋王朝却是每况日下,趋于日益腐败之势。由于北宋政权国势由盛转衰,财政吃紧,武备荒废。因此,北宋自然而然地成为西夏立国之后的掠取目标,元昊的侵宋战争也就成为势所难免的事情了。

第五点、西夏的兵力数量虽远远不及北宋王朝庞大,可是西夏的兵员素质和战斗力与军事指挥系统自上而下行为一体,占据着北宋王朝所不能及的绝对性优势。与夏相反,北宋的情况却是。

中夏之弱,自古未有。《续资治通鉴长编》

人情玩习而多务因循。《宋史.名臣奏议》

试析史籍,赵刘果儿则认为,单凭宋夏双方的军事力量的角度来看,北宋虽说兵多将广,国防力量充足,但论集团军大规模作战或单兵质量而言均不及西夏具有优势。

因为,西夏在建国前后通过针对河湟地区的吐蕃部族、回鹘部落等发动了一些小规模的、强度适中的部族战争。在这些频频发动的部族兼并战争中,西夏政权逐渐培养出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军事将领,并通过实战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西夏军队。

第六点、西夏崛起于后唐时期,先后又经历了五代十国纷乱时期的战争洗礼。待北宋太祖赵匡义立国之后,西夏就一直在宋、辽两国之间的夹缝中赖以生存。

所以,西夏自德明时期就凭借其为立足而奉行时降时叛、时战时和的生存之策中,积蓄和磨炼出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军事力量。

第七点、我们换个角度,借用北宋王朝时任参知政事,知颍州,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因《答手诏条陈十事疏》而发起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就曾言道:

陕西四路之兵,总数几三十万,非不多也,然各分守城寨,……贼界则不然,种落散居,衣食自给,忽而点集,并攻一路,故犬羊之众动号十余万人,以我分散之兵拒敌专一之势,众寡不敌,遂及放败。《宋史.范仲淹传》

试析这段史籍之后,我们会发现,北宋数十万大军分散防守于数千里的战线上,元昊集中兵力,攻其一处,在战役上就形成了优势,再加以北宋各路,各堡寨之间不能密切配合,因而导致接连失败。

虽说,《宋史.范仲淹传》中所总结论述的不够细致全面,但仍不失为平允和中肯之言。

综上所述,并不能全面地、客观地、公道地说明,这就是西夏三战三胜的主要原因。

宋夏双方历次的战役中而言,军事力量薄弱的西夏却是反客为主,占据了战场的主导地位。就拿宋夏第一战好水川来说,西夏合兵一处,集结10万之众,反观北宋来看,由于戍边军寨众多,分兵驻防,以至防御力量过于疏散,与西夏大军对峙在一线阵地上的兵力尚不足2万。

而在宋夏第二战三川口和第三战定川寨来看,元昊同样又是以优势对劣势,以众击寡。宋军处于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加之任福犯了轻敌的错误和葛怀敏大意贪功所致。

所以,北宋的失败也就注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上下安于无事,武备废而不修,庙堂无谋巨,边鄙无勇将,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器械腐朽,城郭隳颓。《续资治通鉴长编》

综上所述,宋夏之间爆发的陕西三大战役,均以北宋惨遭失败而宣告结束。失败的原因是自上而下的。

首先,宋朝自建国初始就奉行崇文抑武的国策,虽说此举有效地巩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统治者对军事力量的掌控。但也因此让北宋的国防力量逐渐趋于衰弱,危及到了北宋军事力量的建设,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出现了大量冗兵的现象。

其次,宋夏陕西战争中,北宋王朝从上到下都对元昊建立的西夏政权趋于不屑,由于这种轻视傲物的思想,再加上军事上的决策屡屡失误,终极招致了宋夏陕西战场的大败。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鸣条之战是否真的存在?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鸣条之战是真的存在,是夏朝末年在商灭夏的一场战役,商汤率领部落士兵与夏军的生死决战,是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山海经》中记录了很多奇闻趣事,比如说书中说到过的罗布泊。罗布泊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发生过很多的奇怪事件,都充满了一些神秘性,比如说突然消

  • 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战争都是因何而起?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五霸图的是当老大的名,替天子代行征伐之事,维护天子权威,赢得“称伯、仁义、尊王”等名声,进而获取政治资本,来增强本国在天下诸侯当中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有进一步的作为。图片来源于网络东周自平王东迁以来,王室影响力日渐衰落,天子权威不断受到诸侯们的挑战。但是周朝自立国以来,几百年形成的以血缘姻亲

  • 世界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948年10月20日的深夜,蒋军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从沈阳赶回位于新立屯的兵团部,在沈阳召开的军事会议让他憋了一肚子气:从北平飞回来的卫立煌传达蒋介石的指示,廖兵团须继续向锦州攻击前进,以配合葫芦岛方向的东进兵团“收复锦州”,这基本就是找死的作战行动。卫立煌私下里又对廖耀湘表示,希望他退回沈阳固守

  • 商汤为什么能够推翻夏朝?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统治末年,国君昏庸无道,民众苦不堪言,那时的国君迷信于君王之位永固的说法,便不把自己的子民当回事,拼命压榨民众的财富。商汤伐桀夏朝最后一个国君桀,荒淫无道,残忍暴虐,民众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夏桀还以太阳自比。他说自己就是那太阳,太阳不消失,他就不会灭亡。民众为了脱离夏桀的统治,暗暗诅咒太阳,表示

  •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如何建立和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夏启建立的。夏启建国夏桀亡国:夏桀是个昏庸的国王,他继承了王位后,嫌居住的宫室太简陋,就下令在洛阳建一座宫殿,占地十里高十丈。宫殿的中心修一座瑶台,用洁白的玉石砌成,修了7年才完工,动用了成千上万的奴隶,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他的饮食也十分奢华,常吃的是西北的蔬菜、东海的鲸鱼、南方的

  • 历史上最失败的起义是哪个?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起义时间:1949年5月16日上午10时,具体计划:以军舰一艘自沉于吴淞堵塞航道,以机械化炮兵团攻占和封锁机场,以精锐步兵一团攻打“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抓捕汤恩伯,再与浦东的我三野部队会师合围复兴岛,一举活捉在此督师的老蒋和小蒋,这个起义计划是不是非常完美?(汤恩伯)汤恩伯晚年被同僚所不耻,是因为出

  • “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少康是怎样光复夏朝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锬锬,本文个970字,阅读时间大约3分钟今天给大家聊聊关于“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少康是怎样光复夏朝的?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呢,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太康失国,少康中兴”这个故事我们首先要从夏启的儿子太康说起,太康可以说是一个昏君,在夏启死后继位,但由于治理不当,造成了东夷族的部落首领后羿(就

  • 商朝被灭时它在攻打哪个部落?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史稿》记载,此时帝辛(就是商纣王)正以其主力对东夷(现在中国东南地区)采取军事行动,这也给武王伐商创造了机会。毛泽东主席评价商纣王,“除了暴虐,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希望以上解答能帮到你。根据本题题目所示,这个影响进程应

  • 黄帝和炎帝对抗蚩尤的战役是最早的奴隶主之间战争吗?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答:黄帝和炎帝对抗蚩尤部落的战役不是最早的奴隶主之间的战争。他们之间是一种部落联盟之间为挣夺最好的的生存环境而开始的一场战争,是一次比较激烈的族群融合当方式。神农氏炎帝部落和有熊氏黄帝部落是在黄河流域先后崛起的部落。神农氏炎帝部落率先在黄河部落崛起,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神农氏经过很多年的实验编

  • 商灭夏是什么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商灭夏的战役是鸣条之战。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进行的一场决战。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在夏朝的统治濒临崩溃的时候,商汤顺应历史变动的大势,亲自率领着商属地部落浩浩荡荡的士兵奔赴鸣条,与夏朝的军队和士兵展开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决战,鸣条之战发生的地点就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