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山海关之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地点在哪

山海关之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地点在哪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26 更新时间:2023/12/7 11:24:33

很多了解历史的人,都听过山海关之战是怎样一回事。公元1644年的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带着自己的军队,和当时吴三桂等一些前朝名将,合力在山海关内击败了李自成的大军。这场战役非常重要,当时清军入关之后,他们抢夺的土地只有1/3。这些土地能够成功打下就是因为有吴三桂这些前朝的将领,他们对于自己的国家还是比较了解的。而满族毕竟是外族人,所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不占优势。再之后当时的明朝境内,有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一些农民起义军。

如果满清的旗人想要统治中国的话,那么一定要将,这些农民起义军的势力给清除。而这场战争的胜利非常有意义,从此之后就开了清王朝一统中原的日子。那么当年发生这件事情的背景到底是怎样的呢?公元1643年的时候,那皇太极突然因病去世。这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顺利继承皇位的是他的第九个儿子福临。只不过当时他还小,只有六岁而已。所以这个时候国家的政权,就交到了多尔衮以及他母亲的手里。从那之后,顺治皇帝就做起了傀儡,一做就是八年。

当时的多尔衮其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当年要不是其他人献计,可能多尔衮就会成为下一任皇帝。他在领兵打仗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时就觉得应该等待时机,他发现农民起义军已经和明朝对抗很长一段时间。等待合适的时机,他才决定出手。所以在后期的时候,他发现了农民军已经出现了溃败的趋势。当时的李自成也是没有珍惜,自己当王的机会。一开始他愚弄了很多的百姓,说他如果有一天当皇帝的话,一定会给这些人很多的封赏,很好的待遇,让他们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但是当他享受到荣华富贵之后,他却并没有这么做。不得民心者不得天下,他本身就是一个小人物,所以这个时候的他失去了百姓的支持。

多尔衮也是看出了事态的发展,当即就决定联合自己的主力部队,攻打当时的农民起义军,决定合力征讨中原。只不过当时李自成因为好高骛远,并没有在意这样的事情。公元1644年4月的时候,他就带着自己的大将军,率领了八旗人马,总共有10万多人,一起向西前进。经过了三天行军,他们到了辽河。只不过当他们攻打这个地方的时候,却突然传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李自成的部队已经进入到了京城,明朝的政权确定已经被他取代。所以当即他就采取了洪承畴的意见,毕竟他对于国家内部也有一定的了解,就带着自己的兵马直接向北京行进。

所以两军的势力和斗争就此展开,当年的吴三桂带着自己的4万人马,驻守在了宁远。就是为了阻止清军到达山海关。其实在此之前,吴三贵带着人去攻打明朝皇帝的时候,却突然听说当时的皇帝自杀。所以就改变了以往的套路,决定让自己的手下,带8万精兵到山海关去招降。他思来想去之后,决定自己不再继续留守宁远,而是向北京前进。但是在中途却碰到了自己的家人,知道了自己的父亲被农民军欺负,自己的妻子还被别人霸占了。

于是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打着为皇帝报仇的旗号,拒绝招降李自成,拒绝加入他的部队。所以就班师回到了山海关,袭击了唐通部。李自成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就决定大事不妙,召集了文武百官去商量对策。怎样才能解决这次危机,还没能商量出来什么决策,腾冲那边就一直请求需要增援。所以他在4月13号的时候,就命令自己的手下,率领将近十万大军向山海关前进。而且李自成本身是想要招降吴三桂的,所以他就带着明朝的太子,和他的父亲一同跟着行军的部队去了。

而当时的吴三桂知道,自己下不去手也无法和他们对抗,所以就请你向多尔衮求助。而在半路上,多尔衮的部队就遇到了前来的使者,所以他们就绕道跑到了上海关。而当时的吴三桂催促多尔衮的部队,快些来支援。他们知道战争迫在眉睫,所以也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不敢休息。可以说一日之内行走了200多里,行走了13日就已经到了山海关。

反倒李自成的部队行军比较缓慢,因为他们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觉得路途遥远。对方也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到达这里,可是他没有想到,这些人居然快马加鞭赶来。但就算是这样,因为距离比较远,所以他们发生激战的时候,清军还没有到。当时的李自成就采取了包抄的战术,前面围攻,后面堵截,切断了他的退路。可是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诈降,骗了当时的起义军。还用了火炮,导致他们伤亡惨重,无奈之下只能将自己的部队往后撤。

再之后,多尔衮了解到了他们现在的状况,所以决定以后发制人的方式,来面对这场战役。后来清军终于到了,离山海关只有二里的地方。吴三桂见形势比较危急,所以他就决定,轻装上阵,带着寥寥几个将士杀出重围,跑去和当时的清军部队会合。

当时的吴三桂就决定投降于多尔衮,而多尔衮本身很重视人才,所以当即就为他赐座赐茶。还说他在以后一定会有大的作为,吴三桂当即就表示自己可以领兵出征,而且他比较了解李自成的部队。如果有他带领的话,那么一定会取得战争的胜利。而这时的多尔衮也确定了吴三桂是真心想投降,所以就听取了吴三桂的意见。让他按照满族的习俗剃了头,打算把建宁公主嫁给他的儿子。在之后他就领军出击,顺势拿下了北京,取得了全国的政权。

更多文章

  • 白居易11岁就恋爱,但是被母亲阻拦直到37岁才结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白居易,唐朝,历史解密

    大诗人白居易其实挺早熟的……11岁就对一个叫湘灵的女子一见倾心,两人青梅竹马相恋18年,还写了一首诗给她——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但白居易的妈妈看不起那个女子的出身,一直不让她过门……此后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的举动来惩罚母亲的错误决定,并三次写诗怀念初恋湘灵

  • 唐朝时期没有空调,杨贵妃是怎么避暑的?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杨玉环,野史秘闻

    现代人,面对炎炎夏日的酷暑,最佳避暑方法就是吹空调。可是,古代科学技术落后,空调没有发明,是比较难熬过炎热的夏日。尤其是对身材比较肥胖的人,更加难熬过酷暑。这时候,我们可以想想,唐朝时候以肥腴出名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在夏日时候怎么避暑呢?我们都知道,杨贵妃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自然也能享受一

  • 北宋一共九个皇帝,却有三位二婚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众所周知宋朝是封建礼教极度盛行的朝代,但是宋朝居然还有二婚皇后,大家知道是哪些吗?下面小编就来给各位朋友好好盘点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一、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宋代第一女主刘娥,本事大到不需要男人。后人称赞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宋真宗一生的挚爱,她在嫁入皇宫之

  • 廉颇对于赵国是无愧于心,但为何却客死在楚国寿春?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廉颇,相信大家也不会觉得很陌生了,出生于赵国的中山苦陉,亡于楚国的寿春。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成为“战国四大名将”。在史记当中有记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这个上卿是战国时期的一种爵位,一般是授予功劳显著的

  • 端平入洛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宋,宋元战争,端平入洛,战史风云

    对南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端平入洛,是南宋政权建立以来,宋人对夺回失地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尝试。金国被消灭后,南宋发动北征,希望收复此前沦陷的三京,也就是:洛阳、商丘、开封三城。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参加这场战争的宋军折戟沉沙,惨淡收场,最终,此次行动更是成为了蒙宋战争全面爆

  • 历史上汉朝时期的君臣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君臣关系,汉朝,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微妙的君臣关系,君有君的驭臣之术,臣有臣的弄君之术。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建立秦朝统一六国后,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在王朝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立下卓越功勋的功臣,而如何与这些功臣相处就成了历代帝王的一大难题。汉代是中国历

  • 古时候结婚新娘蒙红盖头的用意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野史秘闻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只仅仅盖住头顶。 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

  • 北宋名将狄青为何会遭受排挤?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狄青,宋朝,风云人物

    重文抑武是宋朝基本国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想必一些读者朋友应该小时候应该看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动画片《大英雄狄青》,这部动画片讲述了北宋著名将领狄青的故事,动画里的狄青一路受到了很多贵人的帮助像著名的“包青天”包拯,以及杨家将第三代传人杨宗保等等。但历史上的狄

  • 元朝行省制度怎么样?详解元朝行省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元朝行省制度怎么样?元朝行省制度有哪些职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元代各地的租税征收,主要采取路府总领,"府科于州,州科于县,县科于民",逐级科级的方式。但是,在"腹里"以外的行省辖区内,路府州县的赋税征收,又需要受行省的综领和监督。首先,行

  • 秦国的名将不止白起,名气不高的魏章也是赫赫战功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魏章,战史风云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走向强大。特别是在秦惠文王这位君主在位时,秦国开始蚕食山东六国,为一统天下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