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宋夏战争爆发了几次:三川口之役、好水川之役、定川寨之战

宋夏战争爆发了几次:三川口之役、好水川之役、定川寨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585 更新时间:2024/2/23 1:24:51

西夏国建立后,元昊没有像中国历史上的开国之君那样,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为了能够掠夺到更多的邻国财富,转移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并迫使宋朝承认他所建立的大夏国,他发动了一连串的对宋战争。其中大战三次,使夏宋两国人民都遭受了深重的灾难。

1、三川口之役

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正月,元昊集中了10万优势兵力,发动了著名的三川口之战。三川口,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即延川、宜川、洛川三条河流的汇合处。

这次战争的激战地点虽然在三川口,但元昊的主攻目标却是延州(今陕西延安)。之所以选择延州,是因为此处最容易突破宋军针对西夏的防线。相对其他壁垒坚固的地带,此处开阔辽远,防守薄弱,而且守将延州知州范雍怯懦无谋,都巡检李士彬贪暴,皆非军事指挥良将。想要攻取延州,其外围的重要军事地点金明寨必先攻克。

镇守金明寨的将领正是李士彬。他是党项族人,勇猛善射,统领着18寨近10万羌兵,被延州人称为“铁壁相公”。为了拿下金明寨,铲除李士彬,元昊费尽了心思。

他先用反间计,企图借宋人之手,轻取李士彬首级。他派人将书信、锦袍、金带投置在金明寨境上。书信说明,准备约同李士彬叛宋。不料计谋被鄜延副都部署夏随识穿。当有人怀疑李士彬对宋不忠时,夏随辩解道:“这是夏人用的反间计。李士彬与党项世代结仇,如果私下有约定,通赠遗,哪能让众人知道呢?”

元昊又用诱降之策,许以高官厚禄。结果李士彬怒斩来使,诱降之计亦败。在接连碰壁之后,元昊再用诈降之计。他派党项部族向李士彬佯装投降。李士彬接纳,并禀告知州范雍。范雍重赏李士彬,表示赞同。于是“投降者”络绎不绝。不久,元昊又派衙校贺真到延州诈降,很快就取得了范雍的信任。

贺真到金明寨后与诈降的党项部落取得联系,准备里应外合。见时机成熟,一切准备停当,元昊立即用突袭的方式出兵包围了金明寨,发起猛攻。原来诈降的士兵,群起响应。

李士彬闻讯,立刻披挂准备迎敌。由于好的马匹早已被调换,无法冲出重围,李士彬被内应者生擒,其子李怀宝也一同被捉。元昊顺利占据了金明寨,并乘胜进攻目标延州。延州又称赫连城。其城墙依山而建,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然而,此时延州城内只有铃辖内侍卢守勤率领的士兵数百人在镇守,兵力单薄。知州范雍急调在庆州的鄜延副总管刘平率兵增援,刘平星夜兼程,与石元孙等其他大将率领的几路人马相继赶到,在三川口以西安营扎寨。

元昊早已在三川口布下阵局,等待援军入瓮。发现敌军已布下埋伏后,刘平立即指挥宋军奋力迎战,准备冲出包围。激战中,刘平受伤,军队大乱。元昊见状立即以轻骑兵袭击宋军,宋军不敌。大将郭遵战死,刘平率领残部退至西南山下,设卡驻守。

深夜,元昊派士兵向刘平喊话,问:“主将在哪里?”刘平命部下不答。入夜四更,元昊派士兵大呼:“这么点残兵还不投降?”黎明时分,元昊再派士兵大呼:“你们投降不投降?不投降的话,全部都得死!”军心大乱。

李元昊率兵从山后发起攻击,刘平战败,与石元孙同时被俘。三川口之役西夏大获全胜。元昊随后攻打延州城,未能攻克。此时,西夏其他各路军队战败的消息不断传来,加上寒冬来临,天降大雪,夏军补给不足。元昊无心再战,下令撤军。延州之围被解。

2、好水川之役

从延州撤军后,元昊将大军驻扎在金明地区,准备以之为基地,待扫清后路,再次攻宋。宋朝则在三川口大败后,重新认识了西夏的国力,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宋仁宗先是撤换了败军之将范雍,将临阵脱逃的守将黄德和斩首,然后提拔户部尚书夏竦为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让他们共同管理军事防务。在做好了一系列防备工作后,宋军严阵以待。

天授礼法延祚四年(1041)二月,元昊再次发起对宋的进攻。他亲自率领10万大军,从天都山出发,深入宋境。直奔韩琦统领的泾原路主力。韩琦得知西夏大军已经到达怀远城(今甘肃平凉以北)后,急忙派大将任福领兵应战,同时又任命耿傅为参军,桑怿为先锋。令铃辖朱观、都监武英、泾州都监王珪等各率所部,在任福的指挥下,共同抵御夏军。

为了确保对夏战争的胜利,韩琦召见任福,命其率军从怀远城出发向西到德胜寨,向南到羊牧隆城,迂回敌后,以逸待劳伺机伏击,断其后路。临行前,韩琦再三叮嘱任福:“苟违节制,有功亦斩。”

元昊到达怀远城后,从谍报获悉宋将任福已经带兵向北进发,于是命大军趁夜色朦胧,向西南方向推进,在羊牧隆城南、瓦亭川东山地摆好阵势后,静待任福大军的出现。

宋将任福和先锋桑怿、参军耿傅等率领轻骑数千,翻过六盘山,到达笄头山西麓时,遇上宋将常鼎、刘肃与夏军正在酣战。他不知是计,随即参战,斩西夏兵首级数百。夏军丢盔弃甲,抛下牲畜,假装败逃。桑怿、任福随后追赶,当晚,驻扎在好水川。

与桑怿、任福相隔五里远的地方,是好水川支流笼络川。宋将朱观、武英在此驻扎,与桑怿、任福约好明日在好水川口会师,一举歼灭夏军。

佯装败逃的夏兵,一直与宋军保持四五里的距离,引诱其追赶。任福兵分两路穷追不舍。第二日,朱观军在北,任福军在南,沿好水川继续追赶,一直追到笼竿城北,发现中了元昊的诱兵之计。

任福大惊,准备冲出包围,率兵沿好水川向西奔逃。出六盘山后,士兵在路边发现了很多密封的泥盒,内中有跳动的声音。宋兵大奇,打开后,数百只系哨的鸽子冲天而起,在宋军上空久久盘旋。

一直静候的元昊见鸽子飞起,知道宋军进入埋伏圈。决定用分割包围的战术歼灭宋军。他命将军克成赏率领5万人马围攻正在驻扎的朱观、武英所率的宋军;自己则亲自率部围歼任福、桑怿等军。

任福等率军准备决一死战。不久,人困马乏,饥渴交迫,渐渐不支。任福下令突围,宋军左冲右突,没能破围而出。桑怿力竭战死,任福被夏兵围困,身中十余箭,血流如注。见大势已去,宋军小校刘进劝任福投诚自免,任福叹道:“我身为大将,战败了,只有以死来报效国家!”于是挥动兵器四棱方铁锏,挺身决斗。面部中枪后,任福无法再战斗,以手扼咽喉自尽,其子怀亮也战死。

在任福军被困突围的同时,朱观、武英的部队也陷入重围。两军隔山虽然只有五里,却早已失去了联系,彼此不知对方的情况。夏军分左右两翼包抄朱观、武英。幸好王珪率领千余步兵及时赶到增援,渭州都监赵津率骑兵也同时到达,才摆脱被围的困境。

宋军将四路大军合兵一处,准备向夏兵发起反攻。这时,元昊歼灭任福部后,从背面杀来。宋军顿时腹背受敌,乱作一团。王珪、赵津、武英、耿傅均战死,只有副将朱观率领1000余人,退守一处围墙之内,四向拼杀,得以幸免。

夜幕降临,元昊领军退去,宋军伤亡7万。好水川之役,宋军损失惨重,任福以下几十名将校全部战死。宋廷震惊。仁宗撤去了夏竦的职务;韩琦被贬为秦州知州;赠任福为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王珪、赵津、武英、桑怿等均赠官,以告慰英灵。西夏大获全胜,元昊踌躇满志。

战斗结束后,命随军参谋张元题诗以记之:“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诗的落款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题”。对宋廷的外强中干、不堪一击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次战役后,元昊将军队驻扎在天都山,休养生息。

3、定川寨之战

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闰九月,经过休整的元昊又一次发动了对宋的大规模作战。这次元昊的主攻目标为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决战地点选在定川寨。定川寨在镇戎军西北面,“西控六盘山一带,太平兴国中置,东至州四十里,西赵林寨二十里,西南仪州制胜关三十里,北至山寨五十里”,地势十分险峻,是宋廷得以拒险的重要关隘。

好水川之役后,宋廷完全采取守势,将频发战事的今陕西地区划分为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大力提拔军事骨干,加强防务:以范仲淹知庆州,韩琦知秦州,庞籍知延州,王沿知渭州,分区守防,各负其职。

宋廷划分的四路中,泾原平坦辽阔,无险可守,是最为薄弱的地域。元昊所以选择泾原为突破点,因为这里除了地形有利外,渭州知州王沿既不熟悉边事,也不是一个具备指挥才能的人。

这一年,元昊采纳宰相张元的建议,从天都山出发,向南行进,准备攻取镇戎军后,经渭州深入关中。元昊集合10万兵马,分两路进军。一路奔刘璠堡(今宁夏海原西南),一路奔彭阳城(今宁夏固原东北),准备分进合击,于镇戎军会师。

知州王沿得悉西夏军从天都山大举出动,忙派泾原路总管葛怀敏率兵据瓦亭寨拦击夏军。按照王沿的部署,葛怀敏将在第背城安营扎寨,诱敌深入,伺机出击。

然而,葛怀敏率领缘边都巡检使向进、刘湛几名部将行至瓦亭寨时,没有遭遇夏兵,于是擅作主张,领兵向养马城进发。与此同时,镇戎军统领曹英、泾原路都监李知和、王保、王文、镇戎军都监李岳、西路都巡检使赵璘等也都领兵前来会合。此时谍报元昊军已进入镇戎军界,部将建议葛怀敏说:“敌人远来,利于速战速决,他们人数众多,势不可挡。现在的办法,应当以奇计制之,应该依靠马栏城布置栅栏,切断敌人退路,固守镇戎城,来保障粮饷通道,等到敌锐气衰竭了再去进攻,才能取得胜利。不然的话,必定会打败仗。”葛怀敏没有采纳。

并下令兵分四路向进、刘湛出西水口,曹英、李知和出刘璠堡,泾原路都监赵珣出莲花堡(今甘肃隆德西),葛怀敏自己率军进击定西堡,四路并进,会师于定川寨。

葛怀敏并不擅长军事指挥,他的这种部署正中元昊心意:为了诱敌深入,元昊早已在定川寨做好一切准备,只等葛怀敏的主力到来。为了能全歼宋军,元昊还下令烧毁定川寨后面定川河上的木桥,断绝宋军退路;又派人切断流经定川寨的水道,使宋军无水可饮。葛怀敏一到达定川寨,立即陷入埋伏,遭夏兵迎头痛击。

元昊亲率精锐部队,将葛军重重包围,分割围剿。混战之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会合于定川寨的几路宋军乱作一团,纷纷向西南寨内逃亡。葛怀敏的军队也争相强挤奔入寨,元昊趁乱率军掩杀,宋兵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葛怀敏被踩踏得昏死过去,幸好这时赵珣的骑兵赶到,击退夏军,葛怀敏等才得以逃入瓮城之内。

夜晚,葛怀敏与诸将商议向外突围。葛怀敏引军退到长城边,发现道路已被夏兵截断。宋军再次陷入夏兵的重围之中。元昊率军四面夹击。葛怀敏、曹英等十余人全部战死。宋兵残部、马匹全部纳入元昊囊中,成为战利品。

定川寨之战,西夏又一次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并趁势挥师直捣渭州、攻城略地,最后满载而归。连战连捷,西夏劫掠到了大量的财富。然而这并不能弥补西夏国内因战争而遭受的巨大损失:由于长期的用兵,物资奇缺,物价飞涨,百姓生活困顿,不堪重负,西夏已无力再战。

天授礼法延祚六年(1043),宋夏开始议和。到次年(1044),正式达成和议。宋夏重新恢复了和平,宋朝的西北局势暂时转危为安。

标签: 军事历史

更多文章

  • 西夏辽朝河曲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河曲之战的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军事历史

    1、河曲之战的起因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连年征战,西夏国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出使臣上书宋国商谈和议。宋仁宗密诏庞籍与元昊谈判,“元昊闻之大喜”。关键问题仍然是元昊称帝的问题,宋国坚持要元昊自削“僭号”。元昊恼怒,大言:“(

  • 长城抗战之古北口战役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军事历史

    长城抗战中作战时间最长、杀敌最多、战事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是古北口战役。古北口战役历时75天,击毙敌人7000多人以上,当然中方军队也遭遇了重创,伤亡1.6万余人。另外,这场战斗一直影响着整场长城抗战的战局发展。那么,古北口战役的具体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古北口有“京师锁钥”之称

  • 直罗镇战役敌军伤亡介绍 直罗镇战役的历史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军事历史

    直罗镇战役对陕甘根据地的巩固意义重大,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更是功不可没。这场战役中,红军作战英勇,不仅歼灭了敌人1个师1个团的兵力,还缴获了包括枪支、炮弹、电台以及战马等数量众多的物质。直罗镇战役敌军伤亡直罗镇战役,红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1个团,击毙师长牛元峰以下1000余人,俘获5367人,缴枪3

  • 蒙金中都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军事历史

    蒙金中都之战,蒙古军第一次攻金代中都的战争。中都之战是指发生于1214年7月(金贞祐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五月)至1215年6月(金贞祐三年五月),在蒙金战争中,蒙古军攻占金中都(今北京)的作战。1214年7月,蒙古发兵进围金中都(今北京)。次年3月,金军一面分兵增援中都,一面派御史中丞李英由大名运

  • 漠北之战的过程 漠北之战的最后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军事历史

    1、漠北之战是什么?漠北之战发生于中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漠南、河西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率部远徙漠北,仍不断攻掠汉朝北部边郡,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军。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

  • 白登之围的起因与战争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军事历史

    一、白登之围的起因:韩王信与匈奴交战,败多胜少。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秋季,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只得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刘邦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随后韩王信与匈奴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

  • 中国古代对外战争的11位名将分别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军事历史

    1,李牧或许是因为《史记》是汉朝人写的,所以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多名将的记录就显得淡化了。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代,李牧是一个绝不能被忽视的人物。战国时代他是赵国对秦作战最具战功的将军,廉颇赵奢皆不及他。不过今天讲的是对外战争。对秦的作战就不必赘述了。李牧的赫赫功业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此前的赵国一直受匈

  • 直罗镇战役敌军伤亡介绍 直罗镇战役的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军事历史

    直罗镇战役对陕甘根据地的巩固意义重大,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更是功不可没。这场战役中,红军作战英勇,不仅歼灭了敌人1个师1个团的兵力,还缴获了包括枪支、炮弹、电台以及战马等数量众多的物质。直罗镇战役敌军伤亡直罗镇战役,红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1个团,击毙师长牛元峰以下1000余人,俘获5367人,缴枪3

  • 八路军番号的历史由来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军事历史

    关于抗战初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过程,很多文章和专著进行了颇为详细的介绍。但是,仍有一些问题不断被人们所讨论和关注,如八路军番号的由来,下辖三个师的番号为何没连在一起?改编不到一个月,为何又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既然名称变了,中共为何要坚持叫八路军?国共围绕八路军番号进行了怎样的斗争?中共又是在哪

  • 德意志发动的三次对外统一战争盘点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军事历史

    19世纪中期,德意志仍然处在严重的分裂之中。形式上是34个联邦和4个自由市联合组成的。邦联各国在政治上、外交上都有独立性。这是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会议,决定建立的一个“德意志联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其中南部的奥地利和北部的普鲁士最为强大。长期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