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大唐对外兴起之战——阴山之战,一举确立了唐太宗天可汗的地位

大唐对外兴起之战——阴山之战,一举确立了唐太宗天可汗的地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006 更新时间:2023/12/25 8:01:46

这是大唐对东突厥关键性的一次战役。其对大唐的重要性不亚于近代解放战争的辽沈、平津战役。这次战争过后大唐疆土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而且也为后来消灭西突厥打定了基础。从此一个崭新的帝国从东方升起。...突厥犯河西

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东突厥将军雅尔金和阿史那杜尔率军进扰河西。肃州(治酒泉,今甘肃酒泉)守将张士贵、甘州(治张掖,今甘肃张掖)守将张宝相互相统兵结成掎角之势,坚壁清野,坚守城池,利用城池阻挡突厥骑兵,最终使突厥人无功而返。这为李世民反击突厥找到了出兵的借口。

六路大军

将军张公瑾上书唐太宗李世民,列举了六条出兵突厥的理由。太宗以突厥进攻河西为借口,于二十三日诏命兵分六路出兵剿灭东突厥。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率领中军;并州都督英国公徐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资治通鉴》作通汉道,疑为“汉”和“漠”繁体字形状相近而产生的失误),由东路率主力直接进攻东突厥腹地;华州刺史霍国公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在西路顺黄河前进,与李靖、徐世勣遥相呼应;礼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为副,从灵州往西北挺进;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镇守燕云地区防止突厥军队东逃;灵州都督薛万淑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监视突利可汗。大军10余万皆受李靖节度,分6路反击突厥。

突袭定襄

四年正月,李靖率3000骁骑从马邑(今山西朔县)出发,进屯恶阳岭(今山西平鲁西北),乘夜袭占襄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颉利可汗未料到唐军突至,认为李靖敢孤军深入,定有主力随后(“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慌忙将牙帐撤至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李靖又派间谍离间其部众,颉利的心腹大将康苏密挟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至定襄降唐。颉利见康苏密降唐,不敢停留,继续率部向阴山撤退,在浑河边与柴绍的金河军交战,之后又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遭到兵出云中(今山西北部)的徐世勣率领的通漠军截击,大败。颉利退屯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一带),收集余众数万。颉利自觉已不是唐军对手,即派执失思力为特使,到长安向唐太宗谢罪请降,表示愿举国内附。实际上企图待草青马肥之时,再转移到漠北,伺机东山再起。夜袭阴山

唐太宗派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等去突厥抚慰,令李靖率兵接应。

李靖与李绩在白道会合,两人商议,认为颉利虽然战败,但部下兵马仍然很多,之后一定撤往沙漠,保存突厥的实力,唐军北击道路险阻且遥远,如果等到那个时候再追击突厥会十分困难。如今朝廷派使节前往突厥,突厥军必定松懈,以为唐军不会继续攻击。如果这时候挑选一万精兵,携带20天的粮草,不需要进行战斗就可以将突厥可汗擒获。于是同张公谨商议进兵,张公谨表示反对,说:“皇帝的诏书已经同意突厥投降,而且使者唐俭等还在突厥处,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发兵攻击呢?”李靖回答说:“这其实是当年韩信用来击败齐国的计策,唐俭之辈没有什么可惜的!”于是趁夜出动军队,李绩部队尾随而行。李靖军队到达阴山,遇到突厥军队的一千多个帐篷,于是将其全部俘虏。

颉利见到唐朝派遣使者前来,十分高兴,认为这回算是安全了。二月甲辰(3月27日),李靖命令苏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前进,到达突厥可汗的牙帐七里的地方,才被突厥军发现。这时突厥再组织抵抗已经来不及了,苏定方大获全胜,颉利乘千里马逃走。李靖随后引军赶到,突厥溃不成军,唐俭也获救生还。李靖大军此次消灭突厥军一万馀人,俘虏十馀万,获得牲畜数十万,并杀死隋朝义成公主,擒获其子叠罗施。颉利率领残兵一万馀人打算逃入戈壁沙漠,被屯于道口的李绩部堵截,其下部落大酋长皆帅众归降,李绩获得五万馀俘虏返回唐朝。唐军对东突厥大获全胜,平定了自阴山至戈壁沙漠一带的局势。颉利被俘

颉利可汗在阴山被击败后,仓皇由云中向西逃窜,意图投奔吐谷浑国王慕容伏允或高昌国王麴文泰。在半路上,部将大多叛逃。其子叠罗施也与他走散。不久,身边只剩下数十骑兵的颉利可汗迎头撞上了李道宗的大同军。一番激战后,唐将张宝相将颉利可汗擒获。李世民没有杀死颉利可汗,而是封他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让他在长安度过余生。突利可汗随后归降,被封为北平君王。突厥大将执失思力、阿史那杜尔、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数归降,都受到唐朝的重用。真珠可汗夷男也上表表示归顺。突厥势力因此完全从漠南消失。

唐朝打败东突厥后,原附属东突厥的各国各部落都归顺唐朝,并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

标签: 唐朝,李世民

更多文章

  • 唐朝吐蕃战争中吐蕃帝国究竟多强大?吐蕃帝国为什么会没落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吐蕃,唐朝吐蕃战争

    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除了巍然屹立的喜马拉雅山、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漫山遍野的格桑花,还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帝国——吐蕃帝国。吐蕃大约和李唐王朝同时建立,和李唐王朝差不多时间兴盛,也差不多时间衰落。吐蕃最强的时候,有多强大呢?吐蕃王朝的建立者——松赞干布吐蕃的建立者是松赞干布。除了建

  • 从清水会盟到平凉劫盟,再到长庆会盟,浅谈安史之乱后唐蕃的“爱恨情仇”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吐蕃,安史之乱,清水会盟,平凉劫盟,长庆会盟

    唐代吐蕃国自西勃兴,与唐王朝对峙,分庭抗礼。时而进犯,时而求婚;时而掠地,时而请和。而唐廷则或征伐防御,亦或绥靖安抚。这种战和交错的局面约略持续了二百余年。其中有一次讲和会盟就是公元783年正月,在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举行的。清水之盟,即清水会盟,是唐朝在建中四年与吐蕃第六次会盟、第三次议定边界。

  • 清朝大小金川之役发生在哪里?大小金川之役过程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中国,乾隆

    大小金川之役是清朝乾隆年间发生的重大战役,当时大小金川地区的土司制度让乾隆感受到了一些威胁,而这两个地区又总是发生矛盾冲突,大金川的土司为了帮助女儿险些吞并了小金川,乾隆从中看出了危险,并且也十分担心大小金川会和周围残留的明朝势力勾结起来反抗清朝,在这种情况之下乾隆先后两次对大小金川进行征讨。那么大

  • 清朝时大小金川之役为何打了七年?大小金川之役难打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大小金川之役,乾隆

    首先,我先来说一说乾隆对金川用兵的起因。此事乃是大金川首领嘉勒巴之孙莎罗奔起的头,莎罗奔实力渐渐强大以后,对邻近部落有了很大的野心,“莎罗奔自号大金川,而以旧土司泽旺为小金川”,他将自己的女儿阿扣嫁给小金川土司泽旺,而“泽旺懦,为妻所制”。实际上莎罗奔成了大小金川的主宰者。在乾隆十一年,莎罗奔干脆“

  • 马歇尔计划:美国是怎样实现对西欧领导控制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歇尔计划

    为了遏制苏联和全球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美国在1947、1948、1949三年内相继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意味着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上三管齐下,对苏联实行政治上的孤立打击、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做为冷战三个重要支柱之一的"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 布汶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有着怎样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布汶战役,法兰西王国,神圣罗马帝国

    布汶战役是由同盟积极牵头者约翰王设计展开的。按照约翰的策略,由他自己领导巴黎南面战线,诱法王迎战并予以牵制;同时低地国家军队由奥托四世率领组成主力军,从北面向巴黎进军。事实上约翰王先行进军,奥托四世行军较慢,两者未能按原计划配合。在与法军进行两次遭遇战后,7月3日约翰王被迫退回阿基坦,难与盟军联系。

  • 美吉多之战:古埃及法老远征巴勒斯坦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美吉多之战,古埃及,法老

    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第一次远征巴勒斯坦期间的重要会战。是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一次战争。约公元前1482年,为镇压以卡迭石(今叙利亚纳比迈恩德)城邦为首的反埃及联盟,图特摩斯三世率军约3万人向巴勒斯坦进发。联军在美吉多城(今以色列泰勒美吉多)外设防。埃及军抄山路隐蔽接敌,突然出现在美吉多城下,然后兵分

  • 明登战役的详细经过?明登战役的历史影响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登战役,法国,英国

    七年战争期间的一次重大战役。1759年8月1日,德孔塔德斯元帅率领法国军队6.4万人与不伦瑞克的费迪南德率领的英国和普鲁士联军5.4万人交战于明登地区。费迪南德先派出一支1万人的部队威胁法军的后方,然后发起猛攻,一举突破法军第一道防线。由于联军骑兵未能及时投入战斗,损失惨重的法军得以顺利撤退。此次战

  •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进攻路线是怎么样的?战后是怎么谈判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罗马共和国,迦太基,第二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18年 - 公元前202年迦太基与罗马共和国之间的第二次布尼战争是三次布尼战争中的第二次。第一次布匿战争后,双方都被摧毁。但是迦太基处境较差,他们不仅因其海上贸易中断而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不得不接受昂贵的投降条件。控制伊比利亚半岛迦太基在西西里岛遭受沉重打击后,需要一个解决方案来改善经

  • 奥意战争:蒸汽装甲舰船的首次登场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奥意战争,意大利

    1866年6月17日至8月10日进行的奥意战争,是意大利为从奥地利统治下获得解放和建立民族国家而进行的战争。1859年奥意法战争和1859—1860年意大利革命的结果,意大利基本上实现了统一。1861年3月建立了意大利王国,撒丁国王维克多·艾曼努尔二世继承了王位。只有罗马和威尼斯省仍归奥地利管辖。1